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島敦

(日本小説家)

鎖定
中島敦(なかじま あつし,Nakajima Atsushi,1909年5月5日—1942年12月4日),日本小説家,主要作品有《山月記》《光、風、夢》《弟子》《李陵》等。 [1] 
1909年生於東京四谷。祖父中島撫山為漢學家,父親是中學漢文教員。中島畢業於東京大學文科,曾擔任私立橫濱高等女校的訓諭教師。此後8年時間裏,擔任國語和英語教員。1941年,任南洋廳國語教科書編輯書記,前往任地帕勞島 [18]  。1942年3月回國。由於氣喘病加重,加上對南洋廳的教育政策失望,8月提出辭職。同時,他在與病魔鬥爭中,發表了3年前着手創作的《古譚》《光、風、夢》和《悟淨出世》等。同年10月,開始執筆創作《李陵》,此時心臟已極度衰弱,12月去世,年僅三十三歲。 [2] 
中文名
中島敦
外文名
中島 敦(なかじま あつし,Nakajima Atsushi)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
出生地
日本東京市四谷區簞笥町
出生日期
1909年5月5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2月4日
畢業院校
東京大學
職    業
小説家、教員
代表作品
《山月記》《光、風、夢》《弟子》《李陵》

中島敦人物經歷

幼年的中島敦 幼年的中島敦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5月5日,出生於東京市四谷區簞笥町59番地 [4]  (現東京都新宿區三榮町一帶)。父親中島田人任教於千葉縣銚子中學,母親千代子任教於東京市內的小學。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2月,被寄養在父親老家垮玉縣久喜町的祖父母家中;4月,父親調至奈良縣郡山中學任教。 [3] 
1915年(大正四年)3月,因到了小學入學的年齡,被父親接到位於奈良縣郡山町的家裏。1916年(大正五年)4月,入讀奈良縣郡山町男子尋常小學,學年末獲得優等獎。1918年(大正七年)5月,父親調至靜岡縣立浜松中學任教;7月,讀完三年級第一學期後,轉學到靜岡縣浜松西尋常小學。 [3] 
1920年(大正九年)9月,父親調至朝鮮龍山中學任教,中島敦隨之轉學到朝鮮京城龍山公立尋常小學,讀五年級。1922年(大正十一年)3月,從龍山公立尋常小學畢業;4月,入讀朝鮮京城府公立京城中學。1925年(大正十四年)3月,父親從龍山中學離職,10月起奉職於“關東廳立”大連第二中學。1926年(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4月,中學畢業,考入第一高等學校(現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文科甲類,成績優異。 [3] 
1927年(昭和二年)春天,前往伊豆下田旅行;8月,去大連探親時患上肋膜炎,在大連“滿鐵醫院”住院治療,休學1年。後轉至別府的“滿鐵療養所",之後又轉至千葉縣保田一帶療養;11月,在第一高等學校《校友會雜誌》第313號上發表《下田的女人》。1928年(昭和三年),這一時期,哮喘病已經開始發作;4月,搬離學校宿舍,寄住在東京青山的親戚岡本氏家中;11月,在《校友會雜誌》第319號上發表《某種生活》《吵架》。 [3] 
1929年(昭和四年)2月,加入文藝部;4月起,開始參與《校友會雜誌》的編輯,共編輯刊發了第322號至326號五期;6月,《蕨·竹·老人》和《有巡查的風景》以《短篇二則》為題發表於《校友會雜誌》第322號;夏天,搬出岡本家,移住芝區同潤會公寓;秋天,與新規矩男、山名文夫、矢崎秀雄、冰上英廣、釘本久春等十多人創辦同人雜誌《會飲篇》。 [3] 
1930年(昭和五年)1月,在《校友會雜誌》第325號上發表《D市七月敍景(一)》;3月,從第一高等學校畢業;4月,入讀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系;夏天,季刊同人雜誌《會飲篇》停刊;暑假期間閲讀了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的幾乎所有作品,據説這一時期還熱衷於舞蹈和麻將;9月,在《向陵志》上發表《文藝部部史》;10月,開始為英國大使館駐日武官A·撒切爾海軍少佐教授日語,為期1年左右。 [3] 
1931年(昭和六年)3月,父親成為中島家一家之主;同月,中島敦初遇橋本高;8月,閲讀《上田敏全集》《子規全集》《鷗外全集》等,為畢業論文的寫作積累材料;10月,父親從中國大連第二中學退職回國。搬入東京市外駒澤町上馬五十九番地的租房,與父母同住。 [3] 
1932年(昭和七年)春天,確定與橋本高的婚事,但遵從父親的意見,正式入籍手續在畢業後的1933年12月11日進行,橋本高是愛知縣碧海郡依佐美村人,生於1909年;8月,在居住於中國旅順的叔父比多吉的幫助下,前往中國北方旅行;秋天,參加朝日新聞社的入社考試,但因體檢不合格而落選;計劃創作短篇《在療養所》。 [3] 
1933年(昭和八年)1月,向東京帝國大學圖書館寄贈祖父中島撫山的著作《演孔堂詩文》及伯父斗南的著作《斗南存槀》;3月,從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系畢業,畢業論文《耽美派的研究》,從森鷗外上田敏及《昴》一派的耽美傾向論至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共420頁;4月,入讀東京帝國大學大學院,研究課題為《森鷗外的研究》;同月,成為祖父的門生田沼勝之助擔任理事長的財團法人橫濱高等女校(現橫濱學園高等學校)教師,獨自前往橫濱;4月28日,領到第一份工資當日,長子中島桓在妻子的老家出生;8月,與木村行雄等人分工合作翻譯D·H·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9月16日,以伯父中島斗南為原型的短篇《斗南先生》完稿;從這時起,開始創作《北方行》。 [3] 
攝於1934年2月 攝於1934年2月
1934年(昭和九年)2月,《獵虎》完稿,參加《中央公論》的徵文,後被評為未入選佳作;3月,從東京帝國大學大學院退學;9月,哮喘發作,幾乎危及生命。1935年(昭和十年),對拉丁語、希臘語產生興趣,喜愛加尼特的作品,閲讀《列子》《莊子》。與同事舉辦帕斯卡爾的《思想錄》研讀會。 [3] 
1936年(昭和十一年)3月下旬,前往小笠原諸島旅行。後創作詩歌《小笠原紀行》;4月25日,第二任繼母去世;8月8日,啓程前往中國旅行,遊杭州、蘇州。後將中國行的見聞印象寫成詩歌《朱塔》;11月10日和12月26日,《狼疾記》和《變色龍日記》完稿;這一時期閲讀了《法朗士全集》的英譯本,閲讀韓非子、王維、高青邱等人作品。 [3] 
1937年(昭和十二年)1月11日,長女中島正子出生,因早產於13日死亡;11月至12月,創作《和歌五百首》;這一時期,《北方行》(未定稿)完稿。1938年(昭和十三年),這一時期,熱衷於花草;8月,翻譯完成阿道斯·赫胥黎的《帕斯卡爾》。 [3] 
1939年(昭和十四年),從這一年開始,哮喘發作加劇;對相撲、音樂和天文學抱有興趣;1月15日,《悟淨嘆異》完稿;這一年,翻譯了阿道斯·赫胥黎的《斯賓諾莎之蟲》《克拉克斯頓家的人們》,後者未定稿。1940年(昭和十五年)1月31日,次子中島格出生;夏天,開始閲讀史蒂文森的作品;這一時期,閲讀了柏拉圖的作品,同時閲讀了關於古埃及、古希臘的文獻。 [3] 
1941年(昭和十六年)1月末,《茨西塔拉之死》(即《光、風、夢》)完稿;2月,開始認真考慮轉移到氣候適宜的地方療養及專心從事文學創作;3月末,向橫濱高等女校請求停職休假一年;4月末5月初,《山月記》完稿;5月,動筆創作《我的西遊記》;5月末,去南洋廳工作一事基本確定,向好友深田久彌辭行,將作品《茨西塔拉之死》、《古譚》四篇、《過去帳》兩篇的原稿託付給他;6月16日,向橫濱高等女校提交辭職信;6月28日,作為南洋廳內務部地方科的國語編修書記,出發赴帕勞島就任;11月19日,取得文部省下發的國語教師資格證。 [3] 
1942年(昭和十七年)2月,《山月記》和《文字禍》以《古譚》為題發表於《文學界》2月號;3月17日,從南洋出差回到東京,氣候驟變引發了嚴重的哮喘和肺炎;5月,《光、風、夢》(原名《茨西塔拉之死》,應編輯要求修改了題名)發表於《文學界》5月號;6月24日,《弟子》完稿;4月至6月,《悟淨出世》完稿;7月15日,首部小説集《光、風、夢》由築摩書房出版發行,收錄《古譚》四篇(《附靈》《木乃伊》《山月記》《文字禍》)、《斗南先生》《獵虎》《光、風、夢》;7月末,向南洋廳提交辭呈;8月,《幸福》《夫婦》《雞》完稿;10月中旬,哮喘劇烈發作,心臟衰弱;同月末,《李陵》完稿;11月中旬,入住世田谷區岡田醫院;同月15日,第二部作品集《南島譚》由今日問題社出版發行,收錄《南島譚》三篇(《幸福》《夫婦》《雞》)《環礁》《悟淨出世》《悟淨嘆異》《古俗》兩篇(《盈虛》《牛人》)、《過去帳》兩篇(《變色龍日記》《狼疾記》);12月,《高人傳》發表於《文庫》12月號;同月4日,早晨6點去世,葬於多磨墓地。 [3] 
1943年1月(昭和十八年),隨筆《章魚木之下》發表於《新創作》新年號;2月,《弟子》發表於《中央公論》2月號;7月,《李陵》發表於《文學界》7月號。 [3] 

中島敦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中島敦出生於東京市四谷區簞笥町。父親中島田人任教於千葉縣銚子中學,母親千代子也是教師,任教於東京市內的小學。中島的祖上是手藝世家,上下幾代在日本橋新乘物町(現在的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堀留町)製作和販賣兜轎,一直到祖父慶太郎(別號撫山)的時候,因為厭嫌祖業而投入當時著名的漢學家龜田鵬齋之子稜瀨的門下,習讀漢籍,稜瀨死後繼續師從其養子鶯谷,後來,慶太郎在東京近郊的埼玉縣南埼玉郡久喜町(現久喜市)開設了漢學塾“幸魂教舍”講授漢學。 [4]  中島撫山的長子靖、次子端(號斗南)均為漢學家,三子竦是中國古代文字的民間研究者,四子關翊是基督新教派的牧師,五子開藏是造船家,小兒子比多吉是偽滿洲國高級官吏。中島田人是撫山的第六個兒子,從父親和兄長處接受了漢學教育。 [3] 
1910年2月,父母離婚。1911年6月24日,祖父中島撫山去世,享年八十三歲。1914年2月18日,父親再婚。1923年3月,妹妹中島澄子出生;同月16日,繼母去世。1924年4月,父親再婚。1926年1月24日,三胞胎敬、敏、睦子出生;8月、10月,兩個弟弟中島敬、中島敏相繼去世。1930年3月9日,妹妹中島睦子在中國大連病死;6月,伯父中島端(斗南先生)在三弟山本開藏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歲。 [3] 

中島敦個人作品

中島敦小説

總稱
名稱
脱稿/出版日期

《斗南先生》
1933年9月16日脱稿

《獵虎》
1934年2月左右脱稿
《過去帳》
《變色龍日記》
1936年12月26日第1稿脱稿,1938年-1939年完成稿執筆
《狼疾記》
1936年11月10日第1稿脱稿,1938年-1939年完成稿執筆
《古譚》
《附靈》
1941年4月左右脱稿
《木乃伊》
1941年4月左右脱稿
《山月記》
1941年4月左右脱稿,1942年2月《文學界》刊載
《文字禍》
1941年4月左右脱稿,1942年2月《文學界》刊載

《光、風、夢》
1941年1月末前脱稿,1942年5月《文學界》刊載
《我的西遊記》
《悟淨出世》
1941年5月開始執筆,1942年5月左右脱稿
《悟淨嘆異》
1939年1月15日脱稿
《南島譚》
《幸福》
1942年8月完成
《夫婦》
1942年8月完成
《雞》
1942年8月完成
《環礁》
《寂寞的島》
1942年8月完成
《夾竹桃之家的女人》
1942年8月完成
《拿破崙》
1942年8月完成
《真晝》
1942年8月完成
《馬裏揚》
1942年8月完成
《風物抄》
1942年8月完成
《古俗》
《盈虛》
1941年4月左右脱稿,1942年7月《政界往來》刊載
《牛人》
1941年4月左右脱稿,1942年7月《政界往來》刊載

《高人傳》
1942年9月以後執筆,1942年12月《文庫》刊載

《弟子》
1942年6月24日脱稿,1943年2月《中央公論》刊載

《李陵》
1942年10月脱稿,1943年7月《文學界》刊載

《章魚木之下》
1942年11月執筆和推測,1943年1月《新創作》刊載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習作

名稱
脱稿/出版日期
《下田的女人》
1927年11月刊載於《校友會雜誌》第313期
《某種生活》
1928年11月刊載於《校友會雜誌》第319期
《吵架》
1928年11月刊載於《校友會雜誌》第319期
《蕨·竹·老人》
1929年6月刊載於《校友會雜誌》第322期
《有巡查的風景》
1929年6月刊載於《校友會雜誌》第322期
《D市七月敍景(一)》
1930年1月刊載於《校友會雜誌》第325期
《北方行》
1933年-1937年寫作(未完成),1948年5月《表現》第2·春季號刊載(節選)
《在Puul身邊》
1932年8月左右執筆
《無題》
1935年3月以後執筆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歌稿

名稱
脱稿/出版日期
《不是和歌的歌》
1937年11月、12月執筆,1947年4月刊載於《藝術》第3號(節選)
《河馬》
1937年11月、12月執筆
《Miscellany》
1937年11月、12月執筆
《霧·華爾茲·銀河》
1937年11月、12月執筆,1947年4月刊載於《藝術》第3號(節選)
《Mes Virtuoses》
1936年以後-1937年11月、12月執筆
《朱塔》
1936年8月以後-1937年11月、12月執筆
《小笠原紀行》
1936年3月以後-1937年11月、12月執筆
《漢詩》
1939年左右執筆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雜纂

名稱
脱稿/出版日期
《文藝部部史》
1930年9月《向陵志》刊載
《新古今集與藤原良經》

《鏡花氏的文章》
1933年7月《學苑》第1號刊登
《十年》
1934年3月《學苑》第2號刊登
《你喜歡什麼運動》
1936年7月《學苑》第7號刊登
《誇耀祖國》
1937年7月《學苑》第9號刊登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草稿

名稱
《塞特納皇子》(暫定名)
《妖氛錄》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論文

名稱
脱稿/出版日期
《耽美派的研究》
1932年11月脱稿、提出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翻譯

名稱
脱稿/出版日期
《帕斯卡爾》
1938年8月9日翻譯脱稿
《斯賓諾莎之蟲》
1939年7月翻譯
《克拉克斯頓家的人們》
1939年左右翻譯(未完成)
《對罪愆、苦難、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觀察》

以上資料整理自 [3] 

中島敦創作特色

中島敦主題思想

翻案文學
在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上,以寫作中國題材見長的作家為數不少,中島敦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名字。中島敦創作的“翻案文學”除了以小説的形式解讀中國文化、詮釋中國哲學、現實及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以中國歷史和古代人物為載體,尖鋭地揭示近代知識分子的苦惱,探討了在歷史衝突下個體的選擇及其命運,探究人性的幽暗與自我存在,追問人的存在意義,從而充滿了哲學性和現代性。究其原因,除了家學淵源,使得其熟諳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學養深廣外,中島敦幼少時期的經歷以及那段經歷對他的人格塑造,也是他能夠寫出題材風格別具一格的作品的重要因素。幼少時期的父母之愛缺失造成了中島敦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構造,敏感、自卑、優柔,同時具有極強的感受性,這些對他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 
自我存在
中島敦作品中有一個一以貫之的特點,就是在主人公的生活中始終有另一位近乎絕對完美者的人物形象。比如,《山月記》中相對於李徵的袁參的存在;《弟子》中相對於子路的孔子的存在;《悟淨嘆異》中相對於沙悟淨的悟空的存在等。或者説,正是因為主人公們周圍有這樣的近乎絕對者的形象存在,才能從反面折射出他們是如何為把握自我的存在價值費盡心機。因此,中島敦作品中的主人公們有一個傾向,那就是他們始終找不到賴以肯定自我存在的根據,而只好在與他人的關係中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由此可以窺見中島文學的另一個主題:在關注自我和他者的關係中,捕捉自我存在的意義。 [7] 
懷疑主義
中島敦自畫像 中島敦自畫像
從中島敦的小説中總是能發現他的一貫敍述方法,《山月記》中的李徵、《悟淨異嘆》中的悟淨、《李陵》中的李陵,在很多方面都能找到中島的影子,他將自己與作品中人物相通的情感個性和追求投射到人物身上。李陵的壯志難酬正是中島敦在當時西方文學盛行的社會環境下,自己的漢學才華無處施展的真實寫照。並且,中島敦的作品中總是會塑造出一個與主人公相對應的“參照物”,以此來證明自我存在的意義、原因所在,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形象來襯托自我。處於戰爭時期的日本,傳統日本文壇在國家法西斯主義的衝擊下開始出現了荒廢的趨勢。1871年學制改革是漢學在日本的一大轉折點,一直以來佔據主流地位的漢學被徹底剝削除,取而代之的西學教育體制很快得到確立。在此時,面對放棄漢學選擇西學還是堅守自己的文學陣地困擾着一大批學者,正如《李陵》中的蘇武和李陵選擇留在匈奴還是堅持回到漢朝一樣。雖然中島敦對西方文學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在文學創作時,他還是堅守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創作了許多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作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中島敦在面臨西方文學的衝擊時產生的猶豫。 [6] 
行動主義
西方近代文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衝擊使漢學地位一落千丈,病魔的纏身、戰爭帶來的恐懼使中島敦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之中,如同被“閹割”的司馬遷一樣,自尊心受到強烈的打擊,“自我世界”開始逐漸瓦解。處於這樣一個“自我喪失”的年代知識分子即使想改變現狀,也只是徒增無奈,同時因為戰爭生活困苦,為了謀求生計也無法進行文學創作,並不能有實質上的作為,這是對職業作家一種無形的打壓。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島敦漸漸意識到,要想實現自我的價值,必須要有一定的實際行動。由此,他開始以自己擅長的方式來進行文學創作,完成了《山月記》《李陵》等一系列廣為人知的作品。從中島敦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漢學素養有着深深的自豪感,並且通過作品中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可以看出中島敦自我情緒的抒發也是對他自身形象的一種寫照,也就是説中島敦由此完成了從懷疑主義到行動主義的轉變。 [6] 

中島敦藝術特色

視角轉換
《山月記》採用的是俯視角的第三人稱敍述,整體上敍述者縱觀故事的發展,這樣的敍述便於作者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統觀、審視和把握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活動。《山月記》雖然總體上是第三人稱敍述,但其中也從人物視角出發去觀察、敍述與描寫。《山月記》中開篇部分,採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稱視角,介紹了人物、時間、地點等,敍述者俯瞰主人公李徵變虎前的人生經歷,還進入其內心,洞察人物的心理想法,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敍述者彷彿上帝一樣透視主人公李徵,以旁觀者的姿態通過主人公的經歷賦予主人公性格特徵,並可以感知主人公的心理與情緒體驗。主人公的第一人稱自白主人公李徵的第一人稱自我獨白中,敍述者似乎隱藏起來,控制了敍述者的活動範圍和權限,把讀者帶入主人公的真實世界,跟隨主人公的自白深入體會其所想所感所情,從而使得作品的真實感加強,感染力加強。 [5] 
他者存在
《狼疾記》被冠以日本私小説之名,然而其作為一般意義上的私小説還是帶有自身獨特的色彩。私小説通常是圍繞“我”展開的,而《狼疾記》核心不是“我”,而是“我的不確定”。《狼疾記》開篇引用了孟子的“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自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具體何為“狼疾”,戰後中島敦文學研究先驅武田泰淳指出所謂“狼疾就是隻侷限於一指,而未意識到肩背的喪失”。並且武田進一步解釋道:“一指具體指的是中島的自我,是其執着於追求文學的人生態度;而肩背指的是作為中島文學之外的普通個體的存在,以及其自身無法實現的文學理想,這是有如悟空的自由自在,三藏的偉大的文學。”也就是説這裏提到的“一指”其實就是中島敦的對自我的不確定,而“肩背”實則是拘泥於自我不安意識的中島文學中所缺失的,作為有生命個體的存在。在作品《狼疾記》,中島敦企圖徹底地對自己這拘泥於“一指”的人生狀態進行剖析。 [8] 

中島敦人物影響

社會影響
從戰後不久到現在,中島敦的《山月記》(或者《弟子》、《李陵》)一直作為日本高中語文教科書的經典教材被接受,可以説成為了日本“國民文學”。 [15]  《山月記》持續被收錄在教科書中,成為日本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採錄最多的作品,成為日本“國民教材”。而且,在教育現場,通過《山月記》反省生活方式這一道德性的內容成為指導內容的重點,這一點招致了文學研究者們的批判。 [16]  中島敦的作品之所以能持續被收錄在教科書中,是因為對中島敦的作品有感情的教師很多,而且通過教科書接觸到中島敦作品的人們也支持中島敦的作品。 [15] 
創作影響
北方謙三以《三國志》、《水滸傳》等為題材寫小説,據説他受到中島敦《李陵》的極大影響。阿刀田高説,中島敦的作品中,特別是短篇小説《文字禍》和《狐憑》對他影響很大,他模仿這些小説創作了自己的作品。 [17]  另外,2005年新潮社發行的辻原登的《枯葉中的藍色火焰》中出現了名為“中島”的南洋廳官員。此外,森見登美彥萬城目學圓城塔等作家也以中島敦的作品為題材寫過小説。

中島敦人物評價

中島敦的《李陵》的典型性和深度堪稱“昭和文學的傑作”。 [6]  (日本文學評論家濱川勝彥)
即使大膽地説中島的短篇優秀作品和芥川初期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遜色,有些甚至略勝一籌,一定意義上講可以把中島敦稱作現代的小芥川。 [11]  (日本文學評論家中村光夫
中島敦作為對人性的知性的理解者,在他的身上有一種穿越性,這種穿越性可以和夏目漱石以及晚年的幸田露伴媲美。 [9]  (日本作家伊藤整
中島敦學貫中西,不僅深諳中國古典,還精通西方文學和哲學。他的作品不僅有簡潔、高邁的漢文格調,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藴含着他對人的存在及命運的深刻洞見。 [9]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郭勇
中島敦是日本漢學傳統的最後閃光點。 [10]  (日本文藝評論家新保祐司)

中島敦後世紀念

神奈川近代文學館·中島敦文庫
神奈川近代文學館根據1992年中島家捐贈的資料設立了“中島敦文庫”。這個“中島敦文庫”不僅收藏了中島親筆寫的資料,還收藏了他前往帕勞時的手提箱等物品。過去日本大學法學部也設有“中島敦文庫”,該館在2006年還接收了日本大學的藏書。收藏了幾乎所有中島敦的原稿、遺物等的該館被稱為“中島敦研究的發源地”。 [12] 
中島敦會
“中島敦會”是以中島敦曾經工作過的橫濱高等女學校(現橫濱學園高等學校)的學生們為中心成立的會。每年,在中島敦忌日的12月4日附近的星期天舉行聚會,舉辦演講會等,每年發行一次會報。
紀念碑
元町幼稚園的中島敦文學碑 元町幼稚園的中島敦文學碑
元町幼稚園的中島敦文學碑:1975年12月7日,在橫濱學園附屬元町幼稚園的庭院裏建立了中島敦文學碑。元町幼兒園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島敦工作的橫濱高等女子學校。發起人是中島在橫濱高等女子學校時的學生和同事。這是中島的筆跡,上面刻着《山月記》的開頭(因為原稿下落不明,所以從《弟子》原稿中提取了字)。 [13] 
橫濱外國人墓地:1989年紀念碑(歌碑)由中島敦會、橫濱筆會建立。這個外國人墓地在《變色龍日記》中登場,在那個場面吟誦的歌也被記載在石碑上。這是橫濱高等女學校時代的散步路線。墓地內通常不公開。 [4] 
中島敦紀念碑:位於埼玉縣久喜市。祖父中島撫山的家就在這裏,中島敦2歲到6歲是在這裏度過的。 [4]  [14] 
參考資料
  • 1.    於清高.現代日本名人錄[M].北京:時事出版社,1982.08:213
  • 2.    (日)小田切進;山人.日本的名作[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2:203
  • 3.    中島敦.山月記[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0.05:282-289
  • 4.    何為“翻案文學”?因何對日本文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2-04-03]
  • 5.    趙彩雲.論中島敦《山月記》的敍事魅力[J].文學教育,2021,(第5期).
  • 6.    張金環.從《李陵》看中島敦懷疑主義到行動主義的轉變[J].今古文創,2022,(第10期).
  • 7.    姜天喜.中島敦文學的命運意識——試析中島敦的集大成作品《李陵》[J].國外理論動態,2008,(第10期).
  • 8.    吳曉莉.彷徨不安的三造——《狼疾記》論[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第6期).
  • 9.    郭勇.自我解體的悲歌——中島敦《山月記》論[J].外國文學研究,2004,(第5期).
  • 10.    馬英萍.論日本戰時體制下中島敦的文學者姿態——再讀《山月記》[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4,(第2期).
  • 11.    馮志.《山月記》的另一種解讀[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第1期).
  • 12.    収蔵コレクション展6「中島敦文庫」  .神奈川近代文學館[引用日期2022-07-04]
  • 13.    橫浜大人スタイル 「名作の中のヨコハマ」  .橫浜市観光情報公式サイト[引用日期2022-07-04]
  • 14.    中島敦ゆかりの地:久喜市ホームページ  .久喜市[引用日期2022-07-04]
  • 15.    川村湊.狼疾正伝 中島敦の文學と生涯[M]:河出書房新社,2009年:7-15
  • 16.    佐野幹.「山月記」はなぜ國民教材となったのか[M]:大修館書店,2013年:11-12
  • 17.    阿刀田高.「中島敦・奇妙な味の短篇」日本ペンクラブ編『作家が語る作家』[M]:講談社,2000年:209-211
  • 18.    中島敦誕辰110週年:一位小説家的生與死  .澎湃網[引用日期2023-10-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