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

鎖定
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CHLR)成立於2008年,隸屬於中央財經大學,是一個以中國人力資源、勞動力市場及其與經濟發展關係為主要研究方向的院級國際性研究中心。中心招收及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中心強調與國際接軌,實施科研國際化,研究生培養以及管理國際化。
中文名
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
外文名
China Center Human capital and laborMarkete Research
成立時間
2008年3月
研究方向
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
特聘教授
李海崢
中心地址
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南樓612室
郵政編碼
100081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大學簡介

中央財經大學創辦於1949年11月6日,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創辦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財經院校。1952年8月與北大、清華、輔仁、燕京四所大學經濟系合併為中央財經學院,1996年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擁有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首批5個試點項目之一“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自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8萬餘名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被譽為“中國財經管理專家的搖籃”。2012年,學校率先成為教育部、財政部與北京市共建財經院校。 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首批試點高校。 [1]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中心簡介

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CHLR)成立於2008年3月,隸屬於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是一個國際性的、研究中國人力資本、勞動力市場及其與經濟發展關係的院級研究中心,同時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中心以科研主導,強調國際化的前沿學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
(1)人力資本的形成、度量及作用;
(2)教育、健康與人力資本;
(3)人力資本、創新與創業;
(4)勞動力市場與政策;
(5)人口與社會保障;
(6)產業組織。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師資團隊

中心顧問由本領域的國際著名教授擔任,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Kenneth J. Arrow教授和James Heckman教授,以及人力資本計算方法-終身收入法創始人、哈佛大學Dale W. Jorgenson教授。
中心的教學科研團隊由美國知名高校的終身教授以及留美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年輕歸國學者組成,中心現有全職教師6人,特聘教授6人以及特聘研究員11人。教師隊伍中,特聘教授7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5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招生培養

中心下設“勞動經濟學”專業,專門培養碩(博)研究生,中心實施研究生培養國際化及內部管理國際化。至2015年,中心已畢業博士後1人,博士生3人,碩士生57人。目前在校生40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生34人,全日制博士生6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學科建設

中心自2008年3月成立以來一貫秉承建立國際化研究型中心的發展理念,以中國人力資本指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這一科研項目為依託,發揮引進海外知名學者以及高層次人才的師資隊伍優勢,在現有的科學完備的碩(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完善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旨在將中心建設成為國內頂尖的勞動經濟研究機構。
中心工作強調與國際接軌,即實施科研國際化、研究生培養國際化、內部管理國際化。中心採用全英文授課,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與美國研究類高校一致。中心擁有科學完備的碩(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其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與美國研究類高校一致,並採用全英文授課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方式。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國際交流

中心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每年發佈中國人力資本報告,召開人力資本國際研討會,眾多國內外知名學者,官員與國際組織成員前來與會。截止2015年,中心已召開7屆中國人力資本指數發佈暨人力資本研討會。中心顧問由Kenneth J. Arrow教授和James Heckman教授,以及Dale W. Jorgenson教授擔任,同時中心特聘教師中還有美籍教授Belton M. Fleisher教授、Barbara M. Fraumeni教授、Patrick McCarthy教授、Jeffrey S.Zaxj教授以及高級研究員Thomas Dee等。
中心多位博士申請到國家留學基金委專項基金出國交流學習一年;多位碩士申請到北京市留學基金出國學習交流半年。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學術研究

中心支持和鼓勵研究人員積極申報各類基金及科研項目。中心現已有多項縱向科研項目獲批立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課題、國家外國專家局課題、歐盟項目課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課題等。中心的標誌性科研項目為“中國人力資本的測量及人力資本指標體系的構建”,本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它專項資金支持。
自2009年以來,中心科研團隊深入研究中國國家及省級層面的人力資本測算及度量,構建相應的人力資本指數,已經形成中國人力資本面板數據庫;並每年發佈中國人力資本報告,召開人力資本國際研討會。
  1. 新申請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人口預期壽命、退休政策如何影響職業選擇---基於中國人力資本投資的視角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計劃生育政策改革及其對中國人力資本發展影響的研究——基於“單獨二孩”新政的夫妻合作博弈理論和
實驗分析
(3)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失而復得:基於我國農民工返鄉對創業決策和教育代際影響的研究
(4) 中央財經大學青年科研創新項目
中國低生育率的微觀決策和宏觀政策研究
(5)應急管理項目:經濟科學“十三五”發展戰略規劃;
2.在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型數據項目管理研究——項目啓動評估及年度評估;
(2) 歐盟關於終身學習的研究項目;
(3)北京市 “青年英才計劃”項目:利他行為、經濟發展與社會資本。
3.往期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人力資本指數體系完善及其應用項目;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人力資本測度及指數構建項目;
(3) 歐盟關於終身學習的研究項目;
(4) 國家外國專家局——我國高校海外引進人才績效評價機制研究;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數據建設項目管理研究;
(6) 教育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研究;
(7) 國家外國專家局引進海外人才薪酬待遇制度及相關税收政策研究;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數據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9)中國高校薪酬調查研究。
4.項目影響
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中國人力資本的測量及人力資本指標體系的構建”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中央財經大學的專項資助。該項目旨在建立中國第一套科學、系統的人力資本指數,定量描述中國人力資本的分佈及發展動態;為更深入地研究人力資本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供綜合的度量指標;在實踐上為政府的相關重大經濟社會決策提供定量依據;同時也為中國的人力資本度量方法和指標成為國際人力資本指標體系的一部分、為人力資本作為國民賬户的一部分納入到我國國民財富的衡量體系提供前期工作。該項目由中心特聘教授李海崢主持,由人力資本收入計算法(Jorgenson-Fraumeni方法)創始人之一的BarbaraFraumeni教授,中心全職教授和特聘教授,以及中心全體博士、碩士研究生及行政人員共同參與。 (一)、論文發表及出版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中的部分內容,“Human Capital Estimatesin China:New Panel Data1985-2010”被該領域重 要期刊接受,China Economic Review,Volume30,September2014,Pages397–418.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中的部分內容,“基於人力資本視角的京、津、冀對比研究”發表於北京市組織部出版的北 京市人力資源狀況藍皮書《北京人才發展報告(2013-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中的部分內容,“基於人力資本的勞動力質量地區差異”發表於國內期刊,《中央財經大 學學報》,第八期,72-80頁,2015。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部分成果“中國人力資本的度量:方法、結果及應用”發表於《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第 五期,69-78頁,2014年。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部分成果“中國人力資本的區域分佈及發展動態”發表於中國經濟學領域權威期刊《經濟 研究》,2013年第7期。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部分成果,“Human Capital in China,1985-2008”發表於該領域國際重要期刊,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SSCI源刊),Volume59(2),pp.212-234,2013。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部分成果,“中國城鄉人力資本及其差異研究”發表於《中國經濟改革與未來發展方向— 首屆中國留美經濟學會會長論壇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209-227。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北京市部分,“北京市人力資本度量研究-J-F終生收入法的應用”,發表於北京市組織部 出版的北京市人力資源狀況藍皮書,《北京人才發展報告(2010-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 2010年世界銀行的官方研究報告《國家財富的改變》收錄了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部分成果為其中一章 (World Bank.The Changing Wealth of Nations.Washington,DC:World Bank,2010)。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中國經濟學領域權威期刊《經濟研究》,2010年第8期。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的部分成果已被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接受為工作論文。 [2] 
(二)、國際國內會議
· 2015年6月16日,特聘教授李海崢受邀擔任第五期“名家談教育-常青公益大講堂”的主講人,進行題為“人力資本 的發展與基礎教育”的講座。
· 2015年6月6日-7日,特聘教授李海崢受邀參加在陝西師範大學舉辦的“人力資本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國際學 術研討會,並作題為“中國農村人力資本與未來經濟增長”的主題報告。
· 2014年10月31日,特聘教授李海崢主辦第六屆人力資本國際研討會暨2014中國人力資本報告發佈會,發表《中 國人力資本報告2014》。
· 2014年8月27日,特聘教授李海崢參加由芝加哥大學主辦的Symposium on China's Economy and Governance , 並宣講論文。
· 2014年7月6日至9日,特聘教授李海崢作為大會主題發言人參加第26屆澳大利亞中國經濟學會的年度會議,作 題為“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Trend of China's Human Capital 1985-2010: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Education,and Population Aging.”的主題發言。
· 2014年6月13日,特聘教授李海崢前往廣州參加2014中國留美經濟學CES會長論壇,進行特邀發言“Reform of China’s Graduate Education.”。
· 2014年5月28日,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和復旦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合講座,作題為 “Human Capital Distribution and Trendin China:Where does Shanghai Stand?”的特邀發言。
·2014年5月19日至20日,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在東京舉辦的第三屆世界KLEMS會議,作題為“Human Capital Estimates in China,New Panel Data 1985-2010”的特邀發言。
·2014年1月3日至5日,特聘教授李海崢參加2014費城全美經濟學年會,並作題為“ Human Capital Estimates in China, New Panel Data1985-2010”的論文宣講。
·2013年5月,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都靈培訓中心與南京財經大學在南京舉辦的“勞工領 域的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共政策”國際研討會,並作“中國勞動力人均資本”的發言。
·2011年2月,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美國南加州大學論壇,US-ChinaInstitute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ChineseE conomy:Implications for China and the World,並作特邀發言“Human Capital in China”,美國洛磯。
·2010年12月,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年會會長論壇,並作演講 “Human Capital and Its Contributions”。
·2010年11月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在里斯本理事會(LisbonCouncil)在布魯塞爾舉辦的“The High-level Working Groupon Skills and Human Capital”專題會上做了題為“Measuring Human Capital in China”的演講。
·2010年8月,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國際收入與財富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 IARIW)在瑞士舉辦的第31屆大會,並就中國人力資本度量問題作大會發言。
·2010年5月,北京市委組織部主辦的“北京市人才發展高端論壇—世界城市,世界人才”特別邀請中國人力資本 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作為大會協辦單位,同時邀請中心特聘教授李海崢擔任大會主席。
(三)、相關科研項目及其它
·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2010-2012年支持中國人力資本度量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支持該項目4年 (2013-2016),立項名稱,“中國人力資本指數體系的完善及其應用”(項目號#71273288)。
·2011年中心應邀加入歐盟“終身學習、創新、增長、及歐洲人力資本軌跡”(Life-Long Learning, Innovation,Growth&Human Capital Tracks in Europe)的研究項目2012-2015,該項目成員由來自世界各地的9 個研究團隊組成,共同研究微觀層次的人力資本度量、形成及作用。
·2012年5月,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特邀承擔國家外國專家局的項目——我國高校海外引進人才 績效評價機制研究。
·2011年5月,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特邀承擔國家外專局引進國外智力軟科學研究項目——引進 海外人才薪酬待遇制度及相關税收政策研究。
·2010年11月16日,中心特聘教授應邀在里斯本理事會(Lisbon Council)在布魯塞爾舉辦的“The High-level Working Group on Skills and Human Capital” 專題會上做了題為"Measuring Human Capitalin China"的演講;
·中心特聘教授李海崢應邀參加國際收入與財富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comeand Wealth,IARIW)於2010年8月在瑞士舉辦的第31屆大會,並就中國人力資本度量問題作大會發言;
·2010年5月,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特邀承擔教育部十二五規劃項目——人力資本對經濟的貢獻 率。
·2010年5月,北京市委組織部主辦的在京召開的“北京市人才發展高端論壇—世界城市,世界人才”特別邀請 中心作為大會協辦單位,同時邀請中心特聘教授李海崢主持大會;
·2010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局總幹事PaulSchreyer先生正式向中國國家統計局馬建堂局 長致函,推薦中心特聘教授李海崢教授帶領的人力資本項目團隊作為中國政府的“指定代表”參加OECD人力資本合作項目。
·中心主任應邀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福特班名家講壇”上做了題為“中國的人力資本投資現狀與貢獻”的主題演講。之後,《解放日報》2010年8月29日刊以整個版面發表了該演講的內容;
·2009年,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來中央財經大學視察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工作時,肯定了中心 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並指出:中國正在經歷一個從人口大國轉型為人力資本強國的過程,研究中國人力資本非常 重要。
·2009年,國家教育部要求中心提交2009年人力資本項目研究報告作為參考。
·2009年,中央組織部特聘顧問將中心的人力資本項目報告提交中組部作為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的參考材料。
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心提交中國人力資本報告作為參考材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就業情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就業指導

中心每年邀請各行業優秀企業家、管理者和學者為畢業班學生舉行就業座談。應邀的專家學者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北大正方綜合事業羣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大分區分行行長、英孚(EF)前全國總裁、方舟諮詢合夥人、摩托羅拉高管以及在央企工作多年的高管等。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就業方向

自2008年開始招生以來,截止2015,中心已畢業博士後1人,博士生3人、碩士研究生57人。目前中心已有五屆共60名碩(博)士畢業生,他們中的五名碩士畢業生分別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高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分別就讀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布法羅分校、愛荷華州立大學、佐治亞理工大學等。其他畢業生也都找到了與之期望相符的工作。學生畢業後主要進入銀行工作或赴美深造,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進入國內高校、券商、外企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畢業生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省會城市。
中心招收以及培養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畢業生的就業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同時畢業生就業留京比例和赴美的學生很多。
2011-2014畢業生就業情況表
就業去向
銀行
出國深造
諮詢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
券商
其他企事業單位
所佔比例
38%
13%
9%
8%
6%
2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