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

鎖定
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s)是中央編譯局依託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組建的第一家跨學科、跨部門的非營利性學術研究。
中文名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
外文名
China Center for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成立於
1999年9月
主要職能
舉辦全國性和國際性學術會議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中心概況

成立於1999年9月。研究中心主任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教授擔任,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何增科教授擔任執行主任。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要職能

(1)承擔上級交付的研究任務,組織和協調國內外有關學者,就重大課題進行攻關研究;
(2)接受黨政府領導機關和重要企業的委託,提供決策諮詢;
(3)邀請國內外學者來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進行訪問和交流;
(4)舉辦全國性和國際性學術會議;
(5)編輯和出版相關的學術刊物和學術著作。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機構發展

研究中心下設政府創新研究室、社會創新研究室、民主治理研究室、比較經濟研究室、生態文明研究室和社會調查研究室等六個研究室。截至目前,研究中心有研究員10人,副研究員25人,助理研究員10人。
自2005年開始,研究中心還陸續招收博士後、訪問學者,已經培養了6名博士後和接收了15名訪問學者。中心研究人員在學術帶頭人帶領和課題負責制引領下承擔研究課題,開展學術研究,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同時形成了一個團結合作勤奮高效的研究團隊,在學術界贏得了良好的集體聲譽。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研究人員包括何增科、楊雪冬、陳家剛、周紅雲、賴海榕、王勇兵、丁開傑、劉鐸、劉承禮、閆健、江洋、徐煥、高新軍、包雅韻、郤繼紅、王燕燕、劉英、馬玉茹、李連、周麗萍、馮雷、龍寧麗、嚴海波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學術研究

主要圍繞追蹤當代國際學術前沿和研究中國現實問題兩個方面而展開。在跟蹤研究當代國際學術前沿方面,中心先後出版了《當代西方學術前沿論叢》、《當代西方主流學術名著譯叢》、《協商民主譯叢》、《世界各國政治體制》等系列叢書,率先在國內引進和介紹了全球化、治理與善治、風險社會、社會資本、公民社會和第三部門、協商民主、第三條道路、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等當代國際學術前沿理論。目前這些理論已經或正在成為國內學術界廣為接受的學術話語。
中心研究人員致力於研究當代中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理論問題和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現實問題。中心圍繞政府創新、民主治理、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研究,先後出版了《北京大學政府創新論叢》、《生態文明系列叢書》、《中國民主治理研究叢書》等系列從書,奠定了中心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
中心學者在以下問題上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增量民主與增量改革、協商民主、治理與善治、全球化、公民社會、地方治理、政府創新、反腐敗、生態文明、社會資本和風險社會等。他們已經或正在成為這些領域有影響的專家學者。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政策諮詢

中心作為中國的一個智庫,高度重視對策研究和應用研究,以期對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此中心積極爭取外部支持,組織開展了大量的課題研究和決策諮詢工作。根據不完全的統計,研究中心在過去10年裏,主持和參與各類課題達87項,這個30人不到的研究中心平均每年完成的課題在20項以上。
研究中心積極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中央領導部門和國家有關部委委託或招投標課題,通過自己的課題研究為中央有關部門決策提供諮詢。中心成立以來主持和參與了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政策研究室、發改委、財政部、中編辦、民政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的許多重大對策調研課題。
中心承擔的這方面重要課題包括:全球化與國家主權;新時期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執政黨執政方式轉變和憲政建設研究;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研究;當代治理和全球治理問題;經濟全球化與國家主權;體制轉型時期的社會穩定問題;腐敗與反腐敗問題研究;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研究;中國民間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等。中心以自己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實現了為中央決策服務的宗旨。研究中心積極開拓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中實現了互利雙贏。中心先後與上海浦東特區、深圳特區、廈門特區、成都市等一系列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地方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承擔了大量這方面的研究課題。中心在這方面承擔的重要課題包括:海外學者論中國經濟特區;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黨內民主的制度創新等。研究中心還努力爭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盟等國際組織和福特基金會、友成基金會等國內外各種基金會的資助以及與國外著名高校合作,從事各種重大課題的研究。中心在這方面從事的重大課題包括:中國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研究與獎勵計劃;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制度環境;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民間組織與治理;鄉村治理的國際比較;村民自治的政治文化分析;中國治理變遷30年;中國治理評估框架。
舉辦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於2000年創立,到2008年已經開展了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評選工作,有500多家地方政府的1182個項目申報了前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
“中國地方創新獎”在推動地方政府改革與創新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中心在“中國地方政府獎”評選基礎上開展深入的研究,開發出了《中國政府創新研究簡報》、《中國地方政府創新案例研究報告》、《中國政府創新年度報告》、《中國政府創新研究通訊》(電子版)等系列學術產品,開通了中國政府創新網站,舉辦了七屆中國政府創新論壇。

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學術交流

中心努力推動中國學術研究走向世界。中心成立以來共主辦或聯合主辦全國性學術研討會38次,國際學術研討會11次。中心圍繞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北京共識與中國模式、政府創新的理論與實踐、社會創新、中國治理評估等重大主題所召開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促進了國內外學者的對話和交流。
中心研究人員到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出訪達200多人次。
中心研究人員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和國際學術舞台上,越來越多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中心研究人員還注意用英語等語言展示中國學者特別是中心的研究成果。
中心組織出版了《當代中國著名學者論叢》(重慶出版社出版),在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上反響良好受到中央領導好評。中心研究人員以英文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英文著作6部,中心研究人員的一些著作被翻譯成日語、法語、德語等多種語言出版。中心學者通過運用國際通行的學術語言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對外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增進了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同時在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中,中心學者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研究。中心積極與國內外重要智庫開展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關係。
中心在海內外擁有眾多著名的合作伙伴,包括:黨和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門和發展研究機構、中央黨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深圳大學等國內高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等重要智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代表處、歐盟駐中國代表處和福特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美國哈佛大學、俄國聖彼得堡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外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