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食用菌之鄉

鎖定
中國食用菌之鄉稱號由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夏邑縣是中國食用菌協會在全國第一個授予該稱號的,2007年中國食用菌之鄉揭牌儀式在夏邑縣舉行,
中文名
中國食用菌之鄉
地理位置
河南夏邑縣
著名景點
食用菌
副會長
焦長根

中國食用菌之鄉河南夏邑縣

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焦長根、省農業廳副廳長雒魁虎為中國食用菌之鄉揭牌。這是中國食用菌協會在全國第一個授予食用菌之鄉的縣。
夏邑從2000年開始發展食用菌生產,初步實現了規模化、區域化、產業化,現已成為豫東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河南省最大的雙孢菇生產基地,全縣形成以雙孢菇、草菇為主,香菇、雞腿菇、杏孢菇、平菇等多菇並舉的生產格局。
為確保食用菌的無公害生產,全縣組建了食用菌技術服務中心和農業監測中心,從菌種培育、原料配置、投入品使用、加工貯存、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建立一套規範的技術流程。建成縣級農產品監測中心4個,雙孢菇基地速測點15個,無公害產品市場14個,建立食用菌示範園區3個。
目前,全縣各類食用菌生產鄉鎮20個、專業村300個、從業農户20000户,發展雙孢菇、草菇標準化菇房1.9萬餘座、950萬平方米,年產量達20萬噸。過省級認證。夏邑縣先後被河南省農業廳評為“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基地縣”、“河南省食用菌生產先進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優秀示範縣”。
隨着生產基地的擴張,形成以“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在3家龍頭企業中,夏邑縣中州食用菌開發公司被省定為全省56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之一。
全縣已開發食用菌產品12個系列、20餘個品種,註冊了“成洋”牌商標。2008年,縣食用菌行業協會又為該縣的食用菌統一註冊了“孔祖宴”商標,向食用菌品牌化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食用菌產業帶動了產品包裝、運輸、餐飲、服務業的發展,全縣圍繞食用菌從事二、三產業的人員達2萬餘人,年服務收入達4000餘萬元。
揭牌儀式後,為其兩天全省食用菌發展論壇暨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也在該縣召開。
松溪縣位於福建省北部閩浙交界處,建置於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古代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之稱。因此,松溪既是溪名,也是縣名。
全縣面積1040.2平方公里,人口15.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4萬人,農村勞動力 6.5萬人。人口密度152人/平方公里,名列南平市第二;全縣耕地15.1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96畝。轄區內有松源、鄭墩、渭田3個鎮,河東、茶平、舊縣、溪東、花橋、祖墩6個鄉,99個村委會、6個居委會,763個村民小組。
松溪縣屬亞熱帶海洋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8℃,日照1900小時以上,無霜期27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600 毫米左右,氣候温和、雨量充沛,農業資源豐富,作物類型多樣,是發展種養業的一塊寶地,為省商品糧基地縣之一。
林地118.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0.7%,林木蓄積量310萬立方米,竹林面積超過20萬畝,立竹量2.1億根,是重要的林區縣,除主產杉、松、竹外,許多珍稀名貴樹種如紅豆杉、楠木、水杉、銀杏等松溪都有。

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松溪縣

松溪交通便利。已建成的甌政松水泥路,使松溪離建甌火車站112多公里,空運離武夷山飛機場158公里,海運離賽岐港162公里。另外,縣城與各鄉鎮、村之間實際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標,與周邊政和、建陽、浦城、浙江省的慶元縣都有公路相聯。
松溪農業以竹、煙、菌、茶、果、菜、木、畜牧水產八大產業為龍頭。竹業狠抓“竹蔭工程”,筍罐頭廠、竹木加工廠星羅棋佈,烤煙生產不斷上檔次、上規模,2001年種植面積2.5萬畝,煙葉生產和復烤加工,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縣財政增税的重要來源,靈芝、香菇等食用菌發展迅速,榮獲“福建靈芝城”、“中國食用菌之鄉”稱號,竹蓀、雞松茸、灰樹花等優質食用菌都在不斷髮展。
茶葉實施“豐收工程”,現有高產茶園5萬畝,素有“茶葉狀元縣”之美稱,特別是茶平鄉實現户户有茶園,並建立松溪縣茶葉交易市場,擴大了流通,樹立了品牌,提高知名度;九龍茶葉有限公司生產的“九龍山”牌“蒸青綠茶”、“茉莉花茶”遠銷香港、日本、韓國、美國、西歐及東南亞地區。水果特色是青梅1.2萬畝,成為全國較大的青梅基地,現已進入豐產期,是投資辦廠的好項目。蔬菜主要發展洋包菜生產、加工一條龍,發展綠色天然食品--野生苦菜種植,市場前景好;林業主要是實施保護生態資源戰略,並通過種植經濟林、菌用林、速生豐產林,研究以草代木種植食用菌,有利於林業和食用菌的持續發展;畜牧業發展有利於商品糧基地縣糧食生產的轉化,降低成本,優勢互補。漁業發展淡水鰻、牛蛙、毛蟹等特色養殖。
農產品已形成林產、食品、建材資源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有幾十種產品獲得國家和部、省優稱號。出口商品已發展到8類30多種,主要有精製茶、蒸青茶、清水筍罐頭、青梅酒、靈芝、仿古傢俱湛盧寶劍、粘膠軟面鞋、刨花板、膠合板、人造、鎢、瑩─大理石、花崗石板等,產品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v在旅遊方面,松溪縣雖然地處山區,縣城較小,但自古以來就是閩浙贛三省結合部十幾個山區縣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這裏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名勝古蹟多。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湛盧山位於政松線公路旁,離縣城僅12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是由於春秋時歐冶子在城南湛盧山鑄成“湛盧寶劍”舉世聞名而得名;城郊的奎光塔和渭田的五福橋,尚待開發的小武夷風景區,其景觀令人陶醉。羣眾性的文娛活動蓬勃開展,榮獲“中國版畫藝術之鄉”榮譽稱號。此外,白馬山、尚待開發的小武夷風景區,百丈巖、仿古傢俱等旅遊文化,199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生態農業示範試點縣興建的來龍山生態林業園區、湛盧現代生態農業園區、東門優高農業園區等,迎接八方來客。

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古田縣

古田縣食用菌批發市場繼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第七批定點市場後,2005年被列入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古田銀耳”證明商標獲國家商標局批准登記註冊,古田銀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目前全縣共開發30多個菌類,共有23家民營食用菌科研機構,90多家食用菌菌種場。全縣農村80%以上農户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直接從事食用菌生產人員達20多萬人,食用菌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1/3。2005年食用菌(鮮品)產量34萬噸,產值9.6億元,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稱號。古田縣是目前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產量最高、品種最全、科技實力最強、營銷網最廣的食用菌生產大縣。

中國食用菌之鄉河北靈壽縣

日前,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食用菌協會第四屆第五次常務理事會上,靈壽縣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該稱號是我省僅有的四家之一,同時河北靈潔食用菌有限公司也被評為龍頭企業。靈壽縣是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種植和集散地之一,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鄉”。近年來,該縣充分依靠科技信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靈潔食用菌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公司+商標+農户”的經營模式,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迅速發展。 目前,該縣食用菌種植户近16000户,面積達600萬平方米,產量12萬噸,產值達7億元。品種主要有金針菇、白靈菇、杏鮑菇、雙孢菇、雞腿菇等,產品遠銷加拿大、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中國食用菌之鄉四川蔡場鎮

2004年,大邑縣蔡場鎮收到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蔡場鎮榮獲“中國食用菌之鄉”稱號。
近年來,大邑縣蔡場鎮堅持“優糧調結構,增收建小康”的指導思想,圍繞“構建蘑菇大鎮,促進農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龍頭、基地為載體、農户為基礎。四年裏,該鎮大田蘑菇種植面積從1998年的87.43畝發展到2003年的4000畝,累計發展大田蘑菇8400餘畝,共實現為農增收300餘萬元,人平增收1700元。2002年4月,蔡場鎮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黎明農業公司董事長黎志榮被評為全市“十佳營銷大户”,全市農村工作會上,黎明農業公司又作為全市2001-2002年度優秀龍頭企業受到表彰;公司在2003年4月還被中食協評為全省食品優質企業。正是有了龍頭企業的帶動,蔡場鎮的食用菌產業達到了蓬勃發展,現在抱回了“中國食用菌之鄉”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1] 

中國食用菌之鄉河北平泉縣

平泉縣食用菌生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歷了起步、發展、壯大三個階段。目前,食用菌已成為農村的支柱產業,生產遍佈全縣19個鄉鎮,有香菇、滑子菇、黑木耳、靈芝等八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基地逐漸由庭院分散生產向户外園區化、集約化生產轉移,由粗放管理向科學管理、機械化生產轉移。
近年來,隨着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食用菌與人體健康的關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食用菌已成為21世紀的“健康綠色食品”。早在2000年,平泉縣就注重對食用菌產品實施“從生產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打綠色健康牌,走標準化之路,成立了標準化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12項食用菌生產加工系列標準,建立了食用菌標準化保障措施、技術服務等體系。並組建了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對生產銷售的食用菌產品及從外地購入本縣加工或銷售的產品進行檢測,對食用菌生產加工的土壤、水源、空氣等環境進行定期檢測與監督,對不符合食用菌生產要求的區域堅決不安排食用菌生產。在產前、產中、產後嚴把“九關”,即優良菌種關、設施建設關、環境衞生關、水源條件關、原輔材料關、技術規範關、病蟲防治關、產品質量關、加工貯運關,全方位規範農民的種植行為。
為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該縣將示範園區建設作為突破口,按照“高標準起步、高水平建設、高速度發展、高效益示範”的原則,採取“統一租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政策扶持、統一原輔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銷售、分户生產管理”的“七統一分”模式,先後建標準化園區20多個,佔地1500畝,總量達100萬平方米,加快了全縣標準化生產步伐。目前,平泉縣基地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了60%以上,被國家標準委確定為第五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國家級食用菌生產標準化示範縣。
在產業發展及標準化的推廣普及過程中,這個縣加強品牌建設,抓好農產品產地認定和質量認證,引導龍頭企業加快國內外質量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食品加工企業通過QS食品安全認證,加速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工作的推進,努力增強食用菌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消費者信任度。
目前,平泉縣的食用菌產品熱銷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近千萬美元。培育打造了“森源”、“潤隆”、“乾歲”、“三棵樹”等4個知名品牌,龍頭企業牽動能力明顯增強。在北京、上海、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設立了購銷網點和配送中心。幾年來,靠食用菌致富的羣眾有10萬餘人,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

中國食用菌之鄉上杭白砂鎮

白砂素有“食用菌專業鄉”稱號,每年生產食用菌400多萬袋,鮮菇幹菇銷向廣州、梅州、廈門、福州等各地,其次還盛產青梅,每年可採摘200餘萬斤,山麻鴨、北京番鴨的養殖也初具規模,每年可出售山麻鴨150萬羽,北京番鴨500萬羽,出售的電腦化孵鴨苗3000萬羽。
白砂鎮種植食用菌歷史悠久。白砂食用菌種植規模一直穩定在近300萬袋,產品遠
銷廣東深圳、東莞、惠州及沿海其他大中城市,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特色種植業。
2007年食用菌價格一路上漲,菇農收益明顯增加,極大地調動了當地菇農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的積極性,該鎮因勢利導,在全鎮大力推廣覆土地栽模式,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質量和生產效益。
該鎮目前已推廣種植食用菌300多萬袋,預計產值近1000萬元,利潤可達500萬元以上,僅此一項,當地農民人均可增收200元。 [1] 
山東蘭陵縣
2015年3月8日,山東省蘭陵縣被中國特產協會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 稱號。
蘭陵縣的食用菌栽培頗具規模。目前食用菌栽培户覆蓋全縣16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有400個重點村莊、15000户農民栽培食用菌。2013年,全縣食用菌總投料4、74億斤,生產食用菌5億斤,產值11、42億元,佔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2、67%。食用菌生產從無到有,從分散栽培到集約化、規模化、工廠化栽培發展,已經走出了一條制種——生產——加工——銷售產業化發展的成功之路。
蘭陵縣食用菌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品種豐富、經濟效益顯著,食用菌產業呈現出蒸蒸日上、方興未艾的良好勢頭。
鑑於蘭陵縣長期以來,在發展食用菌產業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經基層申報、部門推薦、科學審核、專家評定、綜合考察,2015年3月8日,中國特產協會決定授予山東省蘭陵縣“中國食用菌之鄉”稱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