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雕塑史話

鎖定
《中國雕塑史話》是2002年12月1日上海書畫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國榮。本書介紹了雕形成一種創作手法的過程、雕刻手段、雕刻作品的種類和塑的形成過程、塑造手段、陶塑像成為早期塑像主流的原因。
中文名
中國雕塑史話
作    者
朱國榮
出版社
上海書畫
出版時間
2002年12月1日
頁    數
112 頁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6721605

中國雕塑史話內容簡介

雕塑,望文生義,即可知是由雕和塑兩個部分組成的 [1] 
雕,又稱雕刻,是用石、刀等工具在石、木等材料上除不需要的部分,而將留剩下來的造型作為作品的一種創作方法。形象地説是做“減法”。古人云:“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小不可大也;目不可大,大不可小了。”意思是卞,在雕刻時,寧可將需要的部分的體積留的稍大一點,以便在深入刻畫中再雕去。如果一時雕去過多,就無法再作彌補而全功盡棄,雕的手段包括鑿、鏤、刻等。原始人類由於缺乏工具,雕刻的作品大都採用陰刻的手法來表現,如巖雕、石雕、玉雕等。
塑,即是塑。通常用泥土、陶土堆塑而成。可稱為是“加法”。由於泥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塑造的手段更為多樣,除了通過堆、帖、捏、擠、壓等塑手段外,還可兼用挖、刻、劃等雕刻的手段,以去除多餘的部分。如原始陶塑中的眼睛通常採用探挖空的手法,鼻子是用帖泥條的方法做成,眉毛則是用刻劃印痕來完成。當發現陶土燒製後有不易毀壞的特點後,陶塑像便成為早期小型塑像的主流。

中國雕塑史話作者簡介

朱國榮,1947年12月生,浙江鄞縣人,美術史論家,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現任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出版個人著作有:《中國美術之最》、《中國美藝菁華》、《雕塑--空間的藝術》、《中國獅子雕塑藝術》、《“上帝”的手藝--中外雕塑精品欣賞》、《羅丹》、《城市的眼睛--世界景觀雕塑漫談》、《蒙娜麗莎大觀》。
合著有《中國繪畫故事》、《外國人體育美術名作欣賞》、《十萬個為什麼》(藝術分冊)。參與撰稿有《中國美術辭典》、《人文新詞典》《國際現代文藝術詞典》《辭海》(1999年版)。擔任《新世紀畫庫》叢書主編,《控索與創新--沈柔堅的繪畫藝術》文集主編,《雕塑與環境》文集副主編,《上海城市雕塑》畫集(1949-1990),(1990-1998)兩冊副主編。

中國雕塑史話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彩陶中的祖先
第二章 輝煌的青銅時代
第一節 猙獰與優美的融合
第二節 玉雕青輝
第三章 秦俑絕唱
第四章 厚葬與雕塑
第一節 漢俑風韻
第二節 就勢雕石
第三節 磚石當紙作畫像
第五章 佛陀東來
第一節 佛陀東來
第二節 蒼穹下的石雕
第六章 大唐盛世的精神
第一節 女性化的佛教造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