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防汛抗旱

鎖定
《中國防汛抗旱》創刊於1990年,曾用刊名《防汛與抗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水利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 [1] 
據2020年2月《中國防汛抗旱》官網顯示,《中國防汛抗旱》編委會有編委71人;專家委員會有特邀專家33人;特約通訊員95人 [2] 
據2020年2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防汛抗旱》共出版文獻3812篇、總被下載236422次、總被引494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90、(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53 [3]  。據2020年2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防汛抗旱》共載文2182篇、基金論文量為169篇、被引量為2721次、下載量為28258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51 [4] 
中文名
中國防汛抗旱
外文名
China Flood & Drought Management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水利水電工程
主管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
中國水利學會
編輯單位
《中國防汛抗旱》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90年
出版週期
月刊
國內刊號
11-5587/TV
國際刊號
1673-9264
現任主編
呂娟 [2]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南路1號 [4] 

中國防汛抗旱辦刊歷史

1990年,《防汛與抗旱》創刊。
2007年,該刊更名為《中國防汛抗旱》,刊期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 [1]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2016年1月,《中國防汛抗旱》網絡投審稿平台開通,同年4月,編輯部電話更改 [6-7] 
2018年,該刊刊期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3] 

中國防汛抗旱辦刊條件

中國防汛抗旱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中國防汛抗旱》主要欄目有特別關注、經驗交流、專題研討等 [4] 
  • 讀者對象
《中國防汛抗旱》讀者對象為主管防汛抗旱工作的政府領導、中國水利工作者、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從事災害研究、災害管理及關心防汛抗旱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 [1] 
  • 刊登內容
《中國防汛抗旱》以宣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家防汛抗旱方針政策、交流推廣防汛抗旱先進經驗技術、研討減輕水旱災害的對策措施、反映防汛抗旱工作成就及信息動態、開展防汛抗旱方面的學術討論和專題研究等為主要內容 [1] 

中國防汛抗旱人員編制

據2020年2月《中國防汛抗旱》官網顯示,《中國防汛抗旱》編委會有編委71人;專家委員會有特邀專家33人;特約通訊員95人。
《中國防汛抗旱》編委會名單
職務
名單
編委
巴之玉
衞傳登
馬曉陽
王毅
王志成
王秀中
王福東
文良泉
鄧華
馮林松
寧方貴
吉小燕
成家英
朱雅琴
伍永年
劉為忠
劉志強
劉國平
劉洪偉
閆新光
孫杰
孫洪濱
李小強
李少毅
李世勤
李守權
李樹槐
楊義
肖坤桃
何治波
何品志
谷建偉
宋剛勇
張友偉
張東方
張立新
張旭明
張錦明
陳棵
陳文軍
陳成豪
陳燁興
武甲慶
羅再均
嶽雷
鄭國恩
趙雲
趙天佑
趙連峯
郝斌虎
胡堯文
胡向陽
侯建強
姜俊濤
胥銘興
賈珺奎
夏新利
徐和龍
徐維國
郭進賢
黃華愛
黃金勝
章震宇
梁裕明
彭旭明
蔣林濤
蔣建新
韓海林
竇元之
蔡正中
魏向陽 [2] 
《中國防汛抗旱》專家委員會名單 
職務
名單
特邀專家
王浩(院士)
王光謙(院士)
張建雲(院士)
夏軍(院士)
康紹忠(院士)
崔鵬(院士)
左其亭
史培軍
包為民
劉志雨
陳興偉
陳洋波
李躍倫
楊思全
劉欽政
吳國如
陳桂亞
張憲春
徐宗學
黃國如
高彥春
範北林
金菊良
周惠成
韓俊山
程曉陶
謝映霞
端義宏
劉學峯
陳楓
姚文藝 [2] 
《中國防汛抗旱》特約通訊員名單
職務
名單
特約通訊員
丁勇
萬暉
萬益
馬鳴
馬少偉
王旭
王愷
王超
王旭東
王麗萍
尹雅清
石軍孝
石君寧
盧康明
田治宗
馮大蔚
呂振江
朱勇輝
劉浩
劉丹陽
劉興儒
劉海笑
劉媛媛
劉燕龍
湯帥
湯喜春
孫立芝
李旬
李明
李凱
李龍水
李芝娟
李明燕
李典楓
李婧媛
楊學軍
肖彪
吳甜
吳立新
吳永濤
吳德波
張廷
張應輝
張念強
陳月華
陳羣珠
嶽發鷂
金興國
趙文煥
胡明華
胡金舜
鐘山
饒亞文
姜付仁
姜吉宇
費祥
賀曉宇
徐爽
高玉祥
高興利
高希祥
郭友文
郭立兵
郭俊伯
黃林霞
黃寶友
黃建波
崔蕾
崔春甫
章震宇
梁威
梁鳳國
王震
畢青雲
閆悦新
李明良
吳曉輝
趙清
賀強
黃豔
韓佔軍
曾超羣
雷雅婷
慕麗雲
譚勝兵
熊繼恆
樊華
顏道正
滕飛
薛爽
薛燕波
穆磊
蔣宇航
薛選世
次仁卓瑪 [2] 

中國防汛抗旱辦刊成果

中國防汛抗旱出版發行

據2020年2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防汛抗旱》共出版文獻3812篇 [3] 
據2020年2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防汛抗旱》共載文2182篇、基金論文量為169篇 [4] 

中國防汛抗旱收錄情況

《中國防汛抗旱》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數據庫收錄 [3-4] 

中國防汛抗旱影響因子

據2020年2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防汛抗旱》總被下載236422次、總被引4947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90、(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53 [3] 
據2020年2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防汛抗旱》被引量為2721次、下載量為28258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51(水利工程刊均影響因子為0.5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3361名 [4] 

中國防汛抗旱文化傳統

中國防汛抗旱辦刊宗旨

《中國防汛抗旱》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針,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以提高全社會的水患意識,促進防汛抗旱工作進行為宗旨 [1] 

中國防汛抗旱投稿指南

(1)文稿要求主題明確、結構嚴謹、數據可靠、文字準確、簡練。每篇一般不超過6000字。文後附參考文獻。
(2)文稿的著作權除《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另有規定外,文責由作者自負,署名作者的人數不超過4人,請在文後附第一作者簡介,提供性別、職務、職稱、詳細通信方式和身份證號等信息。
(3)文稿的題目下面應有作者姓名、所在單位、所在城市和郵編,具有摘要、關鍵詞和中圖法分類號部分。題目一般不超過20字,摘要200-300字,關鍵詞3-8個。
(4)摘要應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分段。論文摘要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5)關鍵詞是文章的檢索標誌,是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詞彙,一般是詞和詞組。應儘量從《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中選用規範詞。
(6)全文應層次分明,層次一般不超過4級,各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每兩個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末位數字後邊不加標點,例如一級標題“1”、二級標題“1.2”、三級標題“1.2.1”等;圖、照片、表的編號為“圖1”、“照片1”、“表1”等。
(7)有圖表的文章還應單獨附上圖片的源文件(JPG或者TIFF格式),並將圖表、照片寫明序號和題名。圖表中用符號表示物理量和單位時,採用物理量/單位的形式標記,且物理量的符號用斜體字母表示,單位的符號用正體字母表示,如H/m, μ/(m/s)等。
(8)文稿的公式以線性化形式斜體書寫,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用圓括號括住置於稿紙右邊,如(1),(2),(3)……等。正文中引用公式序號時,要準確無誤,用式(1)、式(2)的寫法 [8] 

中國防汛抗旱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主編、秘書長
呂娟
副主編
梁志勇(執行)
編輯部主任
凌永玉
主任委員
葉建春
副主任委員
丁留謙
王章立
田以堂
匡尚富
湯鑫華
李坤剛
邱瑞田
張志彤
張家團
彭靜
副秘書長
吳澤斌
呂行
楊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