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

鎖定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Zhongguo jinxiandai zhengzhi sixiang) modern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各階級、政黨以及代表人物的國家理論、治國方案及其政治主張。近代分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主要表現為試圖建立資產階級國家的思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是以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民主國家的思想為主要內容。
中文名
中國近代政治思想
外文名
modern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時間段
1840~1949
所屬學科
政治學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舊民主義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新興思潮

清王朝的統治制度,是封建主義的中央集權君主制,以儒家思想(宋明理學)為其統治思想。19世紀50年代,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起義者,創立拜上帝會,掀起了革命戰爭,在南京建立了農民政權,提出天朝田畝制度,企圖廢除封建地主佔有制,將土地分配給農民,在小農經濟基礎上耕作,以實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地上天國的理想境界。太平天國後期,洪仁在香港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寫成《資政新篇》,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藍圖,這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嘗試。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其政治理想未能實現。19世紀90年代,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為挽救民族危機,改革政治,形成了戊戌維新思潮。他們繼承地主階級改革派龔自珍、林則徐、魏源的改革思想,否定了洋務派李鴻章、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提出了改革政制,建立君主立憲制的政治主張;在經濟上,主張以工立國,發展民族工商業;在文化上,主張廢科舉,辦學堂,學西學。康有為還提出以大機器生產為基礎、財產公有的“大同”社會的理想。他們介紹了英國C.R.達爾文的進化論,法國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説和英國H.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論,對封建綱常倫理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批判。百日維新運動被西太后鎮壓,政治改革成為泡影。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三民主義

20世紀初,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組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理論。它的內容是以平民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組織議會,制定憲法,選舉總統,以五權分立,避免個人獨裁,並吸取美國J.亨利的單一税辦法來實行平均地權。他們介紹了法國 J.-J.盧梭的社會契約論、J.博丹的主權學説、《人權與公民權宣言》,英國J.S.密爾的自由論、J.邊沁的功利主義和亞當·斯密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以啓發國民的思想覺悟。辛亥革命前後,還出現過無政府主義思潮,在日本是劉師培,在法國是李石曾、吳稚暉,在國內是劉師復。他們宣傳廢除一切政府和國家,用暗殺和同盟罷工手段,本着平等、博愛、自由精神,建立一個無地主、無資本家、無官吏、無軍隊、無宗教、無婚姻的理想社會。這股思潮在青年中有過影響,但並不是主流。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立,但政權很快被袁世凱竊奪。袁世凱死後,政權又為北洋軍閥所控制。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掀起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和科學,批判封建道德、儒家思想,提倡白話文,要求實行民治,使人們從愚昧落後的思想狀態中解脱出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逐漸轉變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進一步認清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認識到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認識到中國需要根本改造。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新民主義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民革綱領

中國共產黨1922年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指出中國革命基本任務是反帝反封建,提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軍閥,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口號。孫中山在1924年將三民主義發展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建立了聯盟,結成了革命統一戰線。在統一戰線內部,出現了以鄒魯、謝持為首的西山會議派思想。孫中山去世後,又出現了以戴季陶為首的戴季陶主義。他們歪曲孫中山的政治思想,反對國共合作,破壞革命。在統一戰線外部,出現了曾琦、李璜為代表的國家主義思想,攻擊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農民同盟軍的問題。鄧中夏、李大釗、瞿秋白、毛澤東探索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一文概括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反動政權

1927年 4月,蔣介石集團建立的南京國民黨政府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政權。蔣介石標榜自己是孫中山的繼承人,實際上,他閹割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精髓,宣傳封建道德,鼓吹力行哲學,要民眾盲目服從。他藉口民眾覺悟不高,説民主主義不合國情。他建立特務組織,殘害革命志士,推行保甲制度,實行法西斯主義的統治。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思想論戰

1928~1932年思想界展開了中國社會性質的大論戰,一些托洛茨基派分子如嚴靈峯、任曙等和國民黨御用文人陶希聖等,抹煞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把中國混同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具體闡明瞭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指出中國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權由工農和紅軍士兵及一切勞苦民眾所掌握。在此期間,國民黨內部發生分化,其中鄧演達組織的中國國民黨臨時委員會(人稱第三黨)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要求建立以工農為中心的平民政權。還有宋慶齡反對南京國民黨政府禍國殃民的政策,1932年底她和蔡元培、魯迅、楊銓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從事爭取人民民主權利的活動。社會上還出現了以梁漱溟、晏陽初為代表的鄉村建設派,以胡適、羅隆基為代表的人權派,他們主張以和平改良的方式,尋求中國達到富強的道路。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蔣介石參加了抗日戰爭,但仍強化法西斯獨裁統治。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中國命運

1943年蔣介石發表了《中國之命運》,鼓吹封建道德,反對民主主義和共產主義,妄圖消滅共產黨,以完成其內政統一。毛澤東1940年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完整體系,提出建立以無產階級為領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共和國思想。中國各民主黨派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其中有些人試圖在國共兩黨之間尋求第三條道路。社會上還有汪精衞的賣國主義理論,以林同濟、雷海宗為代表的戰國策派的法西斯主義理論,以及葉青的偽三民主義理論。這些謬論遭到了全國革命和進步勢力的有力批駁。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着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鬥爭。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採取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規定了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經濟方針,並規定了發展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保護民族工商業,將大銀行、大工業收歸國有,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等政策。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人民民主

1949年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闡述了即將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完整理論。抗戰勝利後,一些與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聯繫密切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認為唯一正確的道路是實行中間路線,即在國民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之外,另找第三條道路,建立資產階級領導的共和國。他們嚮往英、美式的議會制度,並把這種希望寄託在帝國主義勢力和蔣介石集團的恩賜上。1947年10月蔣介石國民政府宣佈中國民主同盟為非法組織,民盟被迫解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宣告了馬克思主義的勝利,蔣介石集團統治的結束,第三條道路的破產,中國順利地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西方思想

新民主主義時期,西方思想傳入中國的有美國W.詹姆斯、J.杜威的實用主義,英國B.A.W.羅素的哲學,法國H.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德國 I.康德、A.叔本華、G.W.F.黑格爾、F.W.尼采的哲學,蘇聯..托洛茨基的理論,德國O.斯本格勒、英國A.J.湯因比的歷史文化理論等。近百年來,中國政治思想家為了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民主、發展社會生產以及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等,做了許多可貴的探索,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他們對儒家傳統思想進行過批判和擇取,有的堅持文化保守主義,有的與西方文化重新整合和匯通,有的則基本上持否定態度。他們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介紹和宣傳西方資產階級學説和理論,注重對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由於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民族危機嚴重,他們都強調民族獨立和國家、羣體自由的思想,而把爭取個人自由放在次要地位。他們也看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種種弊病,總想設計並描繪出更理想的幸福社會。由於中國處於社會大變動時期,戰爭頻繁,科學技術落後,人民生活貧困,中國政治思想家沒有獲得安靜的環境和相對長的時間從事學術研究,因此,對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整理和研究都不夠系統和深入。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總體評價

影響近代中國的政治思想表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資產階級共和國是行不通的。馬克思主義是近代政治思想的主流,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才使得中國革命取得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