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近代音樂史

鎖定
《中國近代音樂史》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餘甲方。本書介紹了自1840年至1949年中國近代音樂的發展歷程。
書    名
中國近代音樂史
作    者
餘甲方 [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10月22日
定    價
:34.0
開    本
32 開
ISBN
9787208063778 [1] 
圖書編號
1795133

目錄

中國近代音樂史簡介

本書為“專題史系列”之一。綜合了迄今為止中國近代音樂史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編纂,作出獨到的解釋,內容既精練又完備,分上編:傳統音樂與下編:新興音樂。既回溯了傳統視角的説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民歌與歌舞音樂,又闡述了新興音樂包括西洋音樂的傳入我國及我國近代音樂新人的出現、成長及其對音樂思潮、理論、社會的影響;洗練流暢的文字背後,潛藏了邏輯的、審美的基座。

中國近代音樂史目錄

上編 傳統音樂的嬗變
一、清末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時期(1840-1910)
(一)説唱音樂的興盛
(二)戲曲音樂的繁衍
(三)合奏器樂的繁盛
(四)獨奏器樂的成熟
(五)儀式音樂、宗教音樂的承襲
(六)歌舞音樂與民歌的演進
二、民國時期(1911一1949)
(一)説唱音樂的衍變
(二)戲曲音樂的革新
(三)器樂的嬗變
(四)民歌與歌舞音樂的出新
下編 新興音樂的勃興
一、清末民初時期(1840—1919)
(一)西洋音樂的傳入
(二)留日學生的音樂活動與新型學校音樂教育初始
(三)沈心工、曾志志、李叔同的音樂活動
(四)學堂樂歌的內容和意義
二、“五四”運動至北伐戰爭時期(1919—1927)
(一)新音樂社團與近代專業音樂教育初創
(二)蔡元培的美育理論
(三)新音樂理論建設初始的思想碰撞
(四)王光祈的音樂研究與豐子愷的音樂思想
(五)蕭友梅趙元任黎錦暉劉天華與新興音樂文化
的創建
三、十年內戰時期(1927—1937)
(二)聶耳、呂驥、張曙、任光的音樂創作
(三)羣眾歌曲的創作
(四)黃自、青主等人的音樂思想與音樂創作
四、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1937一1949)
(一)抗戰初期的羣眾歌曲創作
(二)“魯藝”音樂教育與新歌劇《白毛女》
(三)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音樂創作
(四)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五)麥新、張寒暉等人的歌曲創作
(六)淪陷區的音樂概貌
(七)國統區的新音樂運動、音樂教育和歌曲創作
(八)淪陷區與國統區的器樂創作
(九)陶行知的音樂美育思想與實踐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