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農民工問題

鎖定
《中國農民工問題》是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懷廉 [1] 
中文名
中國農民工問題
作    者
劉懷廉
出版時間
2005年3月1日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頁    數
359 頁
ISBN
9787010048260
類    別
政治軍事類圖書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
內容簡介
當前中國的農民工問題是個大問題。現代化過程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變動矢量就是農民進城變成工人。農民工則是這一變動的中間形態或過渡形態。他們進到城裏從事非農的工作卻還未改變農民的身份,未被城市所認同接納。他們處在產業的邊緣、城鄉的邊緣、體制的邊緣,是矛盾的複合體,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 數以千萬計的大規模的農民工現象無疑是中國特色。長期以來我們實行城鄉二元結構發展政策,把大量的農業剩餘勞動力滯留在農村。農民有了經營自主權,城市有了用工需求,一旦阻礙勞動力流動的行政壁壘被突破,勞動力大轉移也就勢如潮湧。而在現行土地制度下,多數農民外出時仍能保留自己的農業生產資料和住宅,不必舉家外遷,背井離鄉。另一方面,城市的户籍管理、社會保障乃至政治整合制度仍未能適應調整,不能將他們及時吸納為城市居民。農民雖已進城務工,但農民的身份沒有變,於是出現了大批農民工。 以農民工這種形態作為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人口轉移的過渡方式對我們來説有某種必然性。它可能會產生兩個積極作用。一是有利於直接回饋鄉村。農民工每年帶回家的資金成百上千億,同時他們還帶回外部的文化信息和社會關係網絡。其對貧困農村的發展促進作用是財政轉移支付所不能替代的。二是有利於分散快速城市化所產生的壓力。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很多就業崗位會隨產業更替和市場週期而頻繁流動、頻繁漲落,例如建築業和一些勞動密集的加工業。另有一些就業崗位本身就是非固定、非正規的,例如某些服務業。農民工適應了這些特點,為城市提供更具彈性的勞動力供給:需求大時可以迅速增加供給,需求急劇下降時又可返鄉而不至全部滯留城市成為龐大的城市失業人羣。 但是必須看到,大量農民工長期不被城市吸納整合乃至受到歧視忽略,定會積累很多的矛盾,處理不好也可能造成重大不穩定因素。 劉懷廉同志的這本書是系統研究農民工問題的有益嘗試。作者廣泛收集資料和各方面研究成果,通過歷史的、國內外的、跨科學的比較,為農民工問題研究搭起一個較為全面的平台,有助於人們從總體上去把握探索這一問題。考慮到作者還在中部地區擔任地方領導職務就更難能可貴。因為農民工問題決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關鍵切入點。這個問題駕馭得好,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就可以比較順利。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心農民工問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