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懷廉

鎖定
劉懷廉(1951年7月~2013年11月25日),男,漢族,河南省虞城縣人,1967年2月參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專業畢業,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委統戰部原部長,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2013年11月25日17時19分,劉懷廉同志因病在河南鄭州逝世,享年62歲。 [1] 
中文名
劉懷廉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南省虞城縣 [1] 
出生日期
1951年7月
逝世日期
2013年11月25日
畢業院校
河南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劉懷廉人物履歷

1967.02——1969.12,河南省商丘市印刷機械廠工人;
1969.12——1975.04,入伍,在商丘軍分區服役;
1975.04——1976.09,河南省安陽市糧食局工作;
1976.09——1979.01,河南大學(時稱河南師範大學)政教系學習;
1979.01——1982.03,河南省建築七公司團委書記;
1982.03——1984.12,共青團河南省安陽市委書記;
1984.12——1991.12,共青團河南省委副書記(其間1990.02—1991.12掛職任周口市委副書記);
1991.12——1998.03,中共河南省駐馬店地委委員、組織部部長,行署常務副專員(其間1994.09—1995.07中央黨校青幹班學習:1995.09—1998.07在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法學專業學習);
1998.03——1998.09,中共河南省信陽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1998.09——2003.02,中共河南省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3.02——2006.10,中共河南省信陽市委書記 [2] 
2006.10——2006.11,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信陽市委書記;
2006.11,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
2012年1月13日,河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第四次大會補選為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013年1月20日,在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當選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

劉懷廉擔任職務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4] 

劉懷廉主要貢獻

在共青團安陽市委、河南省委工作期間,他注重加強和改進團的思想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把培養“四有”青年的任務落到實處;積極推動成立安陽市關心下一代協會,在發揮老幹部作用、教育和引導青年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顧委老前輩的好評。在駐馬店工作期間,注重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加大幹部年輕化和幹部交流力度,注重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思考、研究和推動工作,分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較好成績。
在信陽工作期間,他堅持抓支撐、抓特色,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型工業經濟、生態經濟和物流經濟,積極推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堅持抓亮點,推進非農化,做大做強勞務經濟,出版《中國農民工問題》等專著,受邀參加國務院研究室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工作。堅持抓龍頭、帶農户,抓中介、聯農户,給政策、促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他積極推進舊城改造,全力推進羊山新區規劃建設;建立“社會各界民主評議、領導幹部末位淘汰”制度,促進全市幹部隊伍素質提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大力實施“金橋工程”,在外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得到上級和有關領導同志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
在省委統戰部工作期間,他團結帶領全省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開拓進取,為河南統一戰線事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着力服務省委重大戰略決策,率先行動,積極運作,助推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並舉全省統一戰線之力開展“同心同行建中原”活動,省委給予高度評價。他着力促進科學發展,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他着力促進社會和諧,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創建活動。他着力促進民生改善,堅持每年辦好統一戰線“十件實事”。他積極爭取省委的重視和支持,鞏固了省市縣三級統戰部長全部由同級黨委常委擔任的格局,統一戰線自身建設和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多黨合作制度化建設不斷推進,民族宗教工作機制體制不斷完善,統一戰線法寶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在省人大常委會工作期間,他認真履行職責,紮實工作,為促進全省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和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4] 

劉懷廉人物逝世

2013年11月25日17時19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委統戰部原部長,河南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劉懷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鄭州逝世,享年62歲。11月29日,劉懷廉同志的遺體送別儀式在鄭州舉行。
劉懷廉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劉懷廉同志逝世表示悼念和慰問。黨和國家領導人劉雲山、李源潮、趙樂際、吉炳軒、令計劃、盧展工,中央國家機關有關單位領導同志表示悼念和慰問。 [3] 

劉懷廉人物事蹟

劉懷廉 劉懷廉
收拾完行李,準備離京的全國人大代表劉懷廉,忍不住把目光停在窗外一幢正在建設的高樓上。在那裏,眾多農民工正在忙碌地勞動。
“他們是繼志願軍之後最可愛的人!”劉懷廉動情地説,“他們過着城市裏最苦最
窮的生活,卻幹着城市裏最髒最累的活兒,為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窗外的工地上,農民工依然忙碌。他們並不知道,有一個身為市委書記的人大代表正在注視着他們,多年來為他們的權益奔走呼號,並因此獲得“農民工書記”稱號。
從農村走出來的劉懷廉,與農民有着割捨不斷的關係:20多年來,他先後在農業大省河南省的四個農業大市擔任領導職務,對農民工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目前,他已先後出版《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之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新論》和《中國農民工問題》3部專著。
2002年,信陽市商城縣的農民工,因為長期在江蘇宜興一傢俬營工廠的粉塵環境中工作,有159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矽肺病,其中6人先後不治而亡。
當時,任信陽市市長的劉懷廉聞訊,立即撥出10萬元,派專業人員前去幫助這些農民。後來,經過10多次談判,廠方為100多名農民工支付了440多萬元的賠償費。
多年來,劉懷廉還在當地不斷進行着嘗試和創新:他率先提議在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為農民工提供服務;他率先組建扶貧培訓學校,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貧困農民技能培訓;他嘗試開辦“留守子女”寄宿學校和託管中心,解決了10多萬名農民工“留守子女”的吃住問題;他甚至鼓勵信陽的有識之士到農民工聚集的地方興辦學校,解決農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上學問題。
連續4年,劉懷廉向全國人大提交的議案都是關於農民工問題的。他在兩會上大聲疾呼:進城農民工是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人階級的新鮮血液,是高尚而值得尊重的羣體,並提出一系列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建議。他又提出:建議政府建立中國農民工維權基金會,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募集壯大,專門用來解決農民工在醫療、子女教育和養老等方面的問題。
2005年1月,2005年度“中國農村新聞人物”評選活動,將首次增設的“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劉懷廉,劉懷廉的“農民工書記”稱號由此傳開。

劉懷廉人物評價

劉懷廉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忠於黨、忠於人民,忠誠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他信仰堅定,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的決策部署。他為民服務,牢記黨的宗旨,密切聯繫羣眾,積極為羣眾排憂解難,曾被譽為“農民工書記”。他勤政務實,組織領導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敢於擔當,勇於開拓,在是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難題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他清正廉潔,作風民主,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寬厚待人,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
劉懷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鬥的一生。(《河南日報》發)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