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單元之一,坐落於安徽合肥市科研基地——科學島的東部,成立於1979年10月8日,前身為1962年建立的中國科學院華東自動化元件及儀表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科研學科重點發展仿生感知與智能科學技術,致力於在仿生感知、信息獲取、智能農業信息系統、智能檢測與控制、微納米技術、先進製造、安全系統等重要領域為國家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和貢獻。 [1] 
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智能所設有8個研究室、1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院士工作站;共有人員220人,其中研究生導師50餘人;研究所在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有220人,開設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截至2013年9月,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 [1-3]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簡    稱
智能所·IIM
成立時間
1979年10月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4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3個 二級學科11個
地    址
安徽省合肥市科學島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早期背景

1953年,安徽省工業試驗所成立,隸屬於當時的安徽省工業廳。
1956年,調整成立安徽省科學研究所(籌),並於次年正式建立。
1958年,調整成立安徽省科學院,後曾用名中國科學院安徽分院。 [4] 
1962年,由聶榮臻元帥建議所名,中國科學院華東自動化元件與儀表研究所在合肥正式成立。
1968年5月,合併部分單位組建成國防科委1123研究所。
1970年1月,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3609工廠。 [4] 
1973年8月,重組成立安徽無線電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建所以來

1979年10月8日,經重新建制,正式成立並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簡稱智能所,所名由已故院士蔣新松提出。
1985年,智能所建成我國第一個計算機農業專家系統。 [4] 
1987年,智能所創辦所屬第一個高新技術企業
1988年,智能所正式遷入合肥市西郊董鋪島,即“科學島”。
1988年,智能所成立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厚膜專業點。 [4] 
1991年,智能所建立國家863機器人傳感技術網點實驗室。
2001年5月,智能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
2003年,智能所研究生教育全部整合到中國科技大學。 [5] 
2004年6月,智能所正式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二期;6月,智能所知識創新方案得到中國科學院批准,並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體系。 [4] 
2007年,智能所獲批建設安徽省仿生感知與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 [6] 
2011年,智能所成立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納米環境技術專業委員會。 [7]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設備設施

  • 設備儀器
據2016年12月中國科學院合肥戰略能源和物質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合肥戰略能源和物質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的成員單位,可共享X-射線衍射儀、雙道原子熒光光度計、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統、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細胞工作站、流式細胞儀、快速液相色譜儀、差示掃描量熱儀、熱重差熱分析儀、熱重分析儀、動態熱機械分析儀、SQUID-VSM磁學測量系統、X衍射分析儀、綜合物性測量系統、Di Innova 掃描探針顯微鏡、DI MultiMode V 掃描探針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X射線熒光光譜儀、綜合物性測量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熱重分析、超速高速離心機、熒光定量PCR儀、氣質聯用儀、二維液相色譜多級質譜聯用儀(2D-LC-MS)、生物製藥分析系統、高效毛細管電泳系統、掃描熒光分光光度計、透射電鏡、紫外分光光度計、動態光散射儀、圓二色光譜儀、超高效液相色譜、製備級蛋白質層析系統、等温滴定微量熱儀、等温滴定微量熱儀、磁性測量儀 MPMS XL5、流式細胞儀、熱電性能測試儀等儀器設備。 [8] 
  • 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下屬研究所,可共享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圖書館擁有的數據庫資源。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圖書館數據庫名稱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SIRO Journals
Multi-Science Publishing Co Ltd
ACS Journals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Nature(1869-1986、1987-1996)
AIP Journals
Ei Engineering Village 2
Nature+NSJ
Allen Press
Elsevier ScienceDirect
NRC Research Press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Frontiers系列期刊
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Future Science
Project HOPE Journal
America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B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Geo Science World
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全文數據庫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IGI Global
Rapra Technology Limited
American Society of Nutrition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Sciences
Royal Society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
IOP Electronic Journals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Americ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IOP(1874-2002)
RSC、RSC電子圖書
APS Journals
IOS Press Journals
Science Online
ASA-CSSA-SSSA
ISI BP
SPIE Digital Library
Beech Tree Publishing
ISI Century of Science
SpringerLink-Landolt-Bornstein
Bentham Science
ISI Current Contents Connect
SpringerLink回溯數據庫
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
ISI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SpringerLink期刊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ISI Endnote
SpringerLink期刊-CLOS
Cambridge Journals回溯
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pringerLink期刊-RLOS
Canadian Institute of Forestry
ISI Highlycited.com
Turpion回溯數據庫
CNKI科技類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
ISI INSPEC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NKI科技類期刊數據庫
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ISI Medline
White Horse Press
CSA
ISI Proceedings
Wiley-Blackwell現刊數據庫
CSA-COS Pivot
ISI Thomson Derwent Analyzer
方正年鑑工具書
CSA-CSA Illustrata: Natural Sciences
ISI Web Of Scienc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全球產品樣本數據庫
CSA-CSA Illustrata: Technology
Maney Publishing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CSA-PapersInvited
Mary Ann Liebert, Inc.
中國資訊行搜數網 [9]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科研部門

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智能所設有8個研究室、1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2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院士工作站,設有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農業分中心和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納米環境技術專業委員會。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仿生感知與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 [10]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國家民委農業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 [22] 
院士工作站:安徽省農業信息技術院士工作站 [10] 
研究室:仿生感知與控制研究室、機器人傳感器與人機交互研究室、核環境遙操縱機器人研究室、先進感知與智能系統研究室、智能信息與環境檢測研究室、運動與健康信息技術研究室、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智能微納器件研究室 [3] 
共建機構:常州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數字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智能所台州傳感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智能技術研究中心寧波分部、中科宏達先進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 [11-12]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人員編制

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智能所共有人員2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佔比例48%,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專業人員將近三分之一,國家“傑出青年”1人,另外還聘有多名中科院和合肥物質科學院的特聘研究員、名譽研究員、高級訪問學者等高級人才。 [1] 
國家“傑出青年”張忠平 [11]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科研成果

截至2005年12月,智能所相繼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和“973”計劃、院省部及地方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近千項,取得各類科技成果400多項,並榮獲有數項國際性大獎(聯合)和國家級獎項,以及數十項的科學院和省部級等獎項。 [13] 
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智能所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計劃、中科院、省部及地方科技攻關等課題近千項,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聯合國世界信息峯會大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00多項科技獎。 [1] 
據2016年12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官網顯示,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機構知識庫中,共收錄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發表的期刊論文1039篇、學位論文58篇、會議論文23篇、專利177項。 [14]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學術期刊

  •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是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性期刊,主要發表和報道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智能系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與進展,主要設置論文與報告、綜述與評論、研究與應用、信息與動態等欄目。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為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領域核心刊物;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EI Compendex、EiPage One等收錄;被教育部定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之一。 [15]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9月,研究所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智能所具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4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精密儀器與機械、信息獲取與控制、生物信息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儀器科學與技術化學 [2]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信息獲取與控制、光機電一體化、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材料物理與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2] 
專業碩士學位點控制工程 [2]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教學建設

  • 所繫結合
據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智能所貫徹中國科學院“所繫結合”的方針,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大學等單位聯合或共建研究生學科專業培養點。 [1] 
截至2013年10月,共有研究生導師5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8人;在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有220人。 [16] 
  • 獎學金
截至2013年8月,智能所學生獲得各項獎學金117項(不含所獎學金),主要有國家獎學金朱李月華獎學金、愛默生獎學金 、光華獎學金、華為獎學金、國睿獎學金、興業責任獎學金、院長獎學金、航天愛心獎學金、張宗植獎學金、彭蔭剛獎學金、劉永齡獎學金、偉華獎學金等。 [17]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形象標識

研究所標誌呈橢圓形,底色為代表科學的藍色,中間是研究所英文簡稱“IIM”字樣。 [1]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精神文化

  • 科學島精神
至新、至精、至真、至堅 [18] 
  • 使命願景
使命:通過信息技術、物質科學與現代系統科學技術的學科交叉,探索和發展仿生感知與智能科學技術,面向能源、環境與國家安全領域,為人類生存發展環境的改善與延伸提供先進的信息獲取與智能決策理論、技術與系統。
願景:將智能所建設成為國際知名、中國領先的仿生感知與智能科學技術研究基地,成為目標清晰、特色鮮明、水平一流、條件優越的國立研究機構,在仿生感知機器人、數字農業信息系統、特種微納米傳感器和安全監控系統、智能機器虛擬製造關鍵技術與應用等方面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貢獻。 [19]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副所長(主持所行政工作)
王儒敬
黨委副書記、副所長(主持所黨委工作)
黃行九
副所長
馬祖長
高理富 [20]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任職年份
龔正服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81-1984
何文
副所長(主持工作)
1981-1984
孫瑋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83-1985
陳效肯
副所長(主持工作)
1983-1988
張忠山
黨委書記
1994-1995
方廷健
所長
1987-1999
梅濤
所長
2005-2009
伍先達
黨委書記
2005-2009
張毅
黨委書記
2009-2014
汪增福
所長
2012-2014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