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

鎖定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原名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直屬事業單位。 [1]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2023年7月正式更替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 [1]  [5]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141人,在站博士後21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2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20人;截至2023年6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設有1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學術單元、29個研究組;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27]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
外文名
Shanghai Institute of Immunity and Inf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辦時間
2004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領導
所長:江陸斌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副所長:陳豐偉
碩士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
二級學科授權點5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授權點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地    址
上海市徐彙區岳陽路320號生命科學實驗樓(近肇嘉浜路)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歷史沿革

  •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時期
2004年1月28日,中國科學院與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共建中國巴斯德研究所的框架合作意向書; [2]  8月3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簽署正式合作協議,共建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3]  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式成立揭牌。 [4] 
2005年7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開始運行。
2007年7月2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 [5] 
2011年2月25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揭牌成立。 [6] 
201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麒麟創新研究院落户麒麟科創園。 [7] 
2020年1月2日,中國科學院黨組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式納入直屬事業單位管理序列。 [5]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時期
2022年12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決定停止與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2023年7月26日,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位於岳陽路上的銘牌正式更替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 [5]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大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大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人員編制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141人,在站博士後21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2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20人。 [1] 
中國科學院Sanofi-Aventis優秀青年科學家:劉星 [9] 
上海市科技系統先進個人:江陸斌 [8] 
上海市青年科技啓明星:劉星 [9]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潘磊 [10]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科研部門

截至2023年6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設有1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學術單元、29個研究組。 [1]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
所屬學術單元:微生物研究中心、發育與健康研究中心 [1] 
所屬研究組:新抗原與翻譯後修飾發現研究組、微生物RNA系統生物學研究組、病原真菌感染及宿主免疫研究組、感染免疫組學與人工智能研究組、病原菌定量基因組學研究組、蟲媒病毒研究組、化學生物學與脂代謝研究組、郝沛研究員病原大數據研究組、蚊媒傳染病傳播機制與干預研究組、瘧原蟲表觀遺傳學研究組、病原宿主互作的細胞生物學及光學成像研究組、新發傳染病疫苗和藥物研究組、病毒與淋巴瘤研究組、免疫識別與炎症調控研究組、抗感染免疫與免疫疾病研究組、RNA合成生物學研究組、天然免疫學研究組、腸道微環境與健康研究組、微生物與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組、微生物致病及共生分子機理研究組、免疫和兒童傳染病研究組、腸道微生物與代謝性疾病研究組、呼吸道感染免疫研究組、致病耐藥菌轉錄調控及抗生素開發研究組、病原微生物致病機制的結構生物學研究組、免疫信號傳導與調控研究組、腸道微生物與計算宏基因組研究組、病毒感染與RNA代謝研究組、B細胞與疾病免疫學研究組、病毒性肝炎研究組詳情 [11]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設施資源

  • 儀器設備
據2024年4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公共技術中心建有公共儀器與測試分析平台、P2冷凍電鏡平台、實驗動物平台、質譜平台、核酸藥物遞送技術平台、高通量測序與組學分析平台、單細胞多組學分析平台、病原發現與大數據平台等八個特色實驗技術平台,擁有專職技術人員28名,設備投入總值達1.6億元。 [12] 
部分儀器
平台名稱
儀器名稱
公共儀器與測試分析平台
Evident FV4000MPE 同步多色多光子顯微鏡、Carl Zeiss LSM900 激光共聚焦顯微鏡、Olympus SpinSR10 Ixplore 轉盤共聚焦顯微鏡、ZEISS Elyra7 超高分辨顯微鏡、Olympus FV-1200 高內涵細胞成像分析系統、GE Delta vision 活細胞工作站系統 [13] 
P2冷凍電鏡平台
TFS Titan Krios G3i 300kV場發射冷凍透射電鏡、JEOL ARM300II 300kV場發射低温透射電鏡、FEI Tecnai F20 G2 200kV場發射冷凍透射電鏡、TFS Talos L120C 120kV冷凍透射電鏡、TFS Aquilos FIB冷凍聚焦離子束、Leica Coral 冷凍光電聯合系統、SPT Labtech chameleon-V1冷凍電鏡全自動樣本製備系統、Leica EM GP2 冷凍樣品製備儀、TFS Vitrobot mark IV冷凍樣品製備儀、Leica EM UC7/FC7冷凍超薄切片機、Gatan Solarus2等離子清洗儀、高性能計算機集羣 [14] 
實驗動物平台
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無菌設施、SPF設施、TSE PhenoMaster小動物能量代謝監測系統、Sky-Scan 1276 小動物活體顯微斷層掃描成像系統、PE IVIS Spectrum 小動物活體成像儀、Radsource RS-2000 輻照儀、Bioquell  Bioquell-Z-2 過氧化氫滅菌器 [15] 
病原發現與大數據平台
Haier YDD-450-326海爾高效液氮罐及液氮罐、Arktic TTP Labtech -80℃自動化生物樣品庫、Vitek 2 Compact 60 梅里埃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Roche MagNA Pure LC 2.0 全自動核酸分離純化加樣儀、Bio-Tek ELX800 吸收酶標儀、Agilent 2100 安捷倫生物分析儀、Roche LightCycler 480II 高通量實時熒光定量PCR儀、Bio-rad CFX96 實時熒光定量PCR儀、Roche LightCycler 96 實時熒光定量PCR儀 [16]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合作交流

2015年4月16日,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在重慶簽署《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框架協議》。 [17] 
2016年3月17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與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18] 
2024年1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與東華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東華大學松江校區舉行。 [19] 
2024年3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開展學術交流。 [20]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榮譽表彰

2014年12月,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獲“2013-2014年度市屬文化單位治安先進集體”。 [21] 
2018年6月,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被上海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2017年度上海市平安示範單位”稱號。 [22] 
2020年9月,中共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組臨時支部委員會獲“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23] 
2021年10月,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被授予“2021年上海市工人先鋒號”稱號。 [24]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科研方向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致力於重大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創新發展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學和疫苗學理論,突破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免疫防治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新發再發傳染病研究國際合作,為全球公共健康提供創新理論、策略和解決方案。主要科研方向有:
重要病原與宿主互作的機理及應對策略:圍繞呼吸道、消化道、體液、媒介等途徑傳播的重要病原,闡明病原致病性、宿主易感性以及免疫應答的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基礎,揭示病原在宿主體內建立急、慢性感染的關鍵機理, 探索感染預防和臨牀干預的措施。
重要病原發現、溯源及傳播機制:圍繞病原發現、監測、預警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病原分離、鑑定、溯源、進化與跨種傳播機制的研究,支撐重大傳染病的全球監測與預警。
傳染病防治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聚焦傳染病防治藥物研發、疫苗創制、免疫診治的前沿技術,重點創新抗體藥物和新型疫苗研發及製備技術;建立疫苗和抗體研發及評估的實驗平台,完善防治技術與產品創新鏈。
傳染病與人體微生物組:研究全生命週期中,人體共生微生物與宿主的共進化規律和調節宿主生理、病理的機制,揭示人體共生微生物在病原感染與致病過程中的微生態影響,及其在免疫響應中的作用,並發展相應的檢測診斷技術和干預策略。 [1]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科研成果

  • 成果數據
從2006至2016年,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共申請基金項目314項,獲資助122項,平均資助率為39%。資助項目共涉及8個項目類別,其中面上項目6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2項,重點項目4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1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專項基金項目2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1項,聯合基金項目1項。獲得基金委經費支持8345萬元,獲科技部留所使用經費支持2740萬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經費5325萬元,其中包含研究所主持的兩項“十一五傳染病重大專項”的經費。 [25] 
2006-2016上海巴斯德所申請和資助項目的整體情況
年度
申請項目數
資助項目數
資助率
資助經費(萬元)
2006
3
3
100%
87
2007
6
2
33%
45
2008
7
2
29%
75
2009
12
7
58%
233
2010
17
4
24%
153
2011
33
16
48%
732
2012
55
23
42%
1936
2013
48
23
48%
1677
2014
48
14
29%
1051
2015
42
16
38%
1587
2016
44
12
27%
769
合計
314
122
39%
8345
  • 論文發表
從2006至2016年,原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申請獲得的基金資助項目中,以上海巴斯德所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SCI論文共計265篇。SCI論文從2006年1篇到2016年61篇,10年增長了61倍,年均增長89.62%。其中發表在大類1區的論文17篇、2區的論文123篇,前兩區的論文數佔總發表論文的52.8%;其中Top期刊論文73篇,佔總SCI論文的36. 5%。 [25] 
  • 專利成果
部分授權專利清單
專利類型
申請號
發明名稱
發明
CN201010548081.0
針對人腸道病毒71型的重組廣譜性疫苗
發明
CN201110243558.9
一種利用測序技術檢測未知病毒的方法
發明
CN201210459267.8
酵母中自組裝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腸道病毒病毒樣顆粒的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發明
CN201210492806.8
一種能有效感染小鼠的柯薩奇A16型病毒突變株
發明
CN201310280198.9
製備HBV持續感染動物模型的試劑和方法
發明
CN201310320670.7
雷帕黴素作為疫苗佐劑的用途及製備方法
發明
CN201310415707.4
一種雙脱氧核苷修飾的引物方法、反應體系及其在突變檢測中的應用
發明
CN201310451637.8
一種抗柯薩奇病毒A16型的單克隆抗體的製備及其應用
發明
CN201310553509.4
一種對於鼠具有感染性的人腸道病毒71型病毒突變株
發明
CN201410321248.8
一種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劑和抗病毒藥物設計靶點 [26]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6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  [27]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基礎醫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基礎醫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病原生物學、生物與醫藥 [1]  [27]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教學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有在學研究生23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籍189人(博士101人、碩士88人),聯培生43人。 [1]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標識由研究所的英文縮寫SIII大寫藝術體設計而來,簡單明瞭地表達了研究所的名字。“S”是DNA雙螺旋的變體,代表生物及微生物領域,也可以指代導致“感染”的病原體。“I”的變體包含了“T”字母,可以理解為T細胞,代表“免疫”。 [28] 
研究所標識 研究所標識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精神文化

所訓:探微知著,厚德求真 [29]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文化活動

2024年2月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在中科大廈報告廳舉行2024年全所表彰大會暨迎春聯歡會。 [30]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紀委書記

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歷任領導

職務
名單
任期
所長
2004-2009
2010-2015
2015-2022
聯合所長
2004-2006
2006-2015
安瑞璋
2015-2022
臨時黨組織負責人
杜冬餘
2005-2009
2009-2011
黨委書記
湯伯偉
2011-2013
司勝利
2013-2023
紀委書記
2011-2016
2017-2021 [3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