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真菌志

鎖定
《中國真菌志》是由中國科學院孢子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編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真菌學工具書。叢書編研工作始於1973年,第一卷出版於1987年,經歷幾代學者長達半個世紀的辛勤付出,目前已出版66卷,2500餘萬字,共記錄菌物946屬、9355種及種下分類單元。
《中國真菌志》是記述我國真菌物種的形態、生態、地理分佈及其與人類關係等方面的大型系列著作,是我國真菌物種多樣性的重要研究成果,推動了資源發掘與利用、口岸檢驗檢疫、跨學科合作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是我國真菌資源的綜合信息庫,是我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科學研究與教學的重要參考文獻。
中文名
中國真菌志
作    者
中國科學院孢子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字    數
2500萬字
66卷
出    版
1987年至今

中國真菌志內容簡介

《中國真菌志》的編研對象涵蓋了真菌(非地衣型)、卵菌黏菌,即被俗稱為“菌物”的三大類羣,其已知物種數量位居其他孢子植物之首。據粗略統計,我國目前已知菌物將近2.8萬種,已出版的《中國真菌志》共計66卷,記錄我國菌物946屬、9355種及種下分類單元,以子囊菌門和擔子菌門的類羣為主,涉及子囊菌類35卷、擔子菌類27卷、接合菌類1卷、卵菌1卷、黏菌2卷。
已出版志書使參與編研的各類真菌資源的家底得到了系統清理;其中子囊菌類以小型種類佔比居多,擔子菌類以大型真菌略為矚目;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多涉及小型種類(如鏽菌黑粉菌、外擔菌、白粉菌、斑痣菌、葡萄孢擬莖點黴、尾孢、鐮刀菌和霜黴等),也不乏大型的木腐菌(如靈芝、鏽革孔菌和多孔菌等);以腐生為主的類羣既有小型又有大型真菌(如青麴黴、馬勃和地星等);具有捕食性的類羣(如節叢孢),以及蟲生類羣(如蟲草、蟲囊菌和蟲黴等);一些可與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如牛肝菌馬勃塊菌等);可食的種類(如側耳、香菇、草菇、牛肝菌和銀耳等),以及可入藥的真菌(如靈芝、桑黃和茯苓等) [1] 
《中國真菌志》 《中國真菌志》

中國真菌志編研歷史

中國真菌志籌備階段

為了整頓科教事業,在周恩來總理的建議下,當時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校長周培元教授寫了一篇強調基礎科學與基礎文化教育方面的文章並發表在《光明日報》上。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科學院於1972年夏季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了計劃工作會議。會上就恢復“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及“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並籌備成立新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孢子植物誌編輯委員會”達成了共識 [2] 

中國真菌志初創階段

1973年,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在廣州召開了《中國植物誌》《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誌》(簡稱“三志”)的編研工作會議,中國科學院中國孢子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簡稱“孢編會”)正式成立。《中國孢子植物誌》分為《中國苔蘚志》、《中國海藻志》、《中國淡水藻志》、《中國真菌志》和《中國地衣志》五個分志。真菌缺乏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顯然不屬於植物範疇;由於廣義的真菌與藻類和苔蘚都以孢子進行繁殖,因此納入“中國孢子植物誌”作為其中一個分志開展編研工作。

中國真菌志編研階段

《中國真菌志》作為《中國孢子植物誌》的一個分志,於1973年正式啓動編研。1987年,由鄭儒永、餘永年等編輯出版了《中國真菌志 第一卷 白粉菌目》。此後,1990-1999年期間出版了10卷,2000-2009年期間出版了28卷,2010年至今出版了28卷。
2019年,作為中國“三志”(《中國動物志》、《中國植物誌》和《中國孢子植物誌》)的一部分,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建國70週年成就展”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週年成就展”。
《中國孢子植物誌》 《中國孢子植物誌》

中國真菌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中國孢子植物誌編輯委員會首屆主編戴芳瀾院士在1973年“三志”工作會議之前因病過逝,第一屆主編由王雲章教授代理,編輯委員由15人組成。第二、三屆主編由王雲章教授擔任,第四屆主編由曾呈奎教授擔任,第五屆主編由魏江春院士擔任,編輯委員由15人增加到22人。孢編會辦公室有專職工作人員,先後由孔華忠、陳桂湘、田金秀、朱向菲等承擔 [2] 

中國真菌志出版卷冊

出版卷冊
類羣
分冊主編
著者
出版年
1
白粉菌目
鄭儒永、餘永年
陳桂清、餘永年、鄭儒永、韓樹金、賴奕琪、趙震宇
1987
2
銀耳目和花耳目
劉波
彭寅斌、劉波、範黎
1992
3
多孔菌科
趙繼鼎
趙繼鼎、張小青、徐連旺
1998
4
小煤炱目(I)
胡炎興
胡炎興、歐陽友生、宋斌、姜廣正
1996
5
麴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
齊祖同
齊祖同、孔華忠、孫曾美
1997
6
霜黴目
餘永年
餘永年、莊文穎、劉曉娟、馬國忠、李金亮、殷恭毅、楊志勝、陶家鳳、沈言章、張中義、王英祥、劉雲龍
1998
7
層腹菌目 黑腹菌目 高腹菌目
劉波
陶愷、劉波、常明昌
1998
8
核盤菌科 地舌菌科
莊文穎
莊文穎
1998
9
假尾孢屬
劉錫璡、郭英蘭
劉錫璡、郭英蘭、謝文瑞
1998
10
鏽菌目(一)
王雲章、莊劍雲
莊劍雲、魏淑霞、王雲章
1998
11
小煤炱目(II)
胡炎興
胡炎興、宋斌、歐陽友生、姜廣正
1999
12
黑粉菌科
郭林
郭林
2000
13
蟲黴目
李增智
李增智、樊美珍、黃勃、武覲文、王德祥、黃耀堅、王未名
2000
14
枝孢屬 黑星孢屬 梨孢屬
張中義
張中義、劉雲龍、張陶、李天飛、王革、張宏、何永宏、彭暉華
2003
15
球殼孢目 莖點黴屬 葉點黴屬
白金鎧
白金鎧、呂國忠、於莉、劉偉成、周永力、孫軍德、梁景頤、羅鳳霞
2003
16
鏈格孢屬
張天宇
張天宇、張敬澤、陳偉羣、張猛、孫廣宇、高民俠
2003
17
球殼孢目 殼二孢屬 殼針孢屬
白金鎧
白金鎧、呂國忠、孫軍德、劉偉成、周永力、於莉、梁景頤、羅鳳霞
2003
18
靈芝科
趙繼鼎、張小青
趙繼鼎、張小青
2000
19
鏽菌目(二)
莊劍雲
莊劍雲、魏淑霞、王雲章
2003
20
菌絨孢屬 釘孢屬 色鏈隔孢屬
郭英蘭、劉錫璡
郭英蘭、劉錫璡、謝文瑞
2003
21
晶杯菌科 肉杯菌科 肉盤菌科
莊文穎
莊文穎、餘知和、王徵
2004
22
牛肝菌科(I)
臧穆
臧穆
2006
23
硬皮馬勃目 柄灰孢目 鬼筆目軸灰包目
劉波
劉波、範黎、李建宗、李泰輝、宋斌、劉芰華
2005
24
尾孢菌屬
郭英蘭、劉錫璡
郭英蘭、劉錫璡、謝文瑞
2005
25
鏽菌目(三)
莊劍雲
莊劍雲、魏淑霞、王雲章
2005
26
葡萄孢屬 柱隔孢屬
張中義
張中義、曾千春、王英祥、劉雲龍、王學英、張立新、何永宏、邱春述、張陶、林栢青、張宏、秦芸
2006
27
鵝膏科
楊祝良
楊祝良
2005
28
蟲囊菌目
沈亞恆、葉東海
沈亞恆、葉東海、李泰輝、宋斌、張靄琳、田明義
2006
29
鏽革孔菌科
張小青、戴玉成
張小青、戴玉成、周彤燊
2005
30
蠕形分生孢子真菌
張天宇、孫廣宇
張天宇、孫廣宇、鄧暉、朱明旗、張猛、孫炳達、吳悦明
2010
31
暗色磚格分生孢子真菌26屬(鏈格孢屬除外)
張天宇
張天宇、趙國柱、張修國、劉會梅、吳悦明
2009
32
蟲草屬
梁宗琦
梁宗琦、劉愛英、劉作易
2007
33
節叢孢及相關屬
張克勤、莫明和
張克勤、莫明和、劉雪峯
2006
34
擬莖點黴屬
戚佩坤、姜子德、向梅梅
戚佩坤、姜子德、習平根、向梅梅
2007
35
青黴屬及其相關有性型屬
孔華忠
孔華忠、王龍
2007
36
地星科 鳥巢菌科
周彤燊
周彤燊、陳玉惠、趙理忠、付惠、楊斌、李楠
2007
37
葚孢屬及其相關屬
吳文平
吳文平、莊文穎
2009
38
擬盤多毛孢屬
葛起新、臣育新、徐同
葛起新、徐同、曹若彬、孫小桉、朱培良、張家祥、孫化田、許美琴、陳國貴、劉愛榮、陳育新、韋剛、韋繼光、陳衞平、王忠文、何有乾、黃式玲、柯勁、盧揚江、陳滿平、秦永寧
2009
39
腥黑粉菌目 條黑粉菌目及相關真菌
郭林
郭林
2011
40
斑痣盤菌目
林英任
林英任、劉和雲、侯成林、王世娟、葉明、黃成林、項豔、餘盛明
2012
41
鏽菌目(四)
莊劍雲
莊劍雲、魏淑霞、王雲章
2012
42
革菌科(一)
戴玉成、熊紅霞
戴玉成、熊紅霞、袁海生、張小青
2012
43
擬青黴屬 棒束孢屬 戴氏黴屬
梁宗琦、韓燕峯、初華麗
梁宗琦、韓燕峯、初華麗
2013
44
牛肝菌科(II)
臧穆
臧穆、黎興江、何應森
2013
45
側耳—香菇型真菌
李玉、圖力古爾
李玉、圖力古爾、劉宇、李泰輝
2014
46
黑痣菌屬
張中義、張陶
張中義、李曉玲、陳海如、劉雲龍、羅瓊、何永宏、崔瑛、宮飛燕、馬豔、和春英、曾顯雄、羅赫榮、張陶、弓力偉、孫廣宇、張榮、劉娜、秦芸、張宏、魯海菊
2014
47
叢赤殼科 生赤殼科
莊文穎
莊文穎、羅晶、張向民、農業
2013
48
火絲菌科
莊文穎
莊文穎、宋霞
2014
49
球蓋菇科(I)
圖力古爾
圖力古爾、田恩靜、薩仁圖雅、孟天曉
2014
50
外擔菌目 隔擔菌目
郭林
郭林、李振英、陸春霞、何雙輝、陳素真
2015
51
土壤中的暗色絲孢菌
張天宇
張天宇、吳悦明、劉會梅、許俊傑、張偉、張悦麗、姜於蘭、孔金花、潘好芹、王洪鳳、耿月華、於金鳳、宋偉
2019
52
環柄菇類(蘑菇科)
楊祝良
楊祝良、葛再偉、梁俊峯
2019
53
絲蓋傘科
圖力古爾
圖力古爾、範宇光、楊思思、蓋宇鵬
2022
54
馬勃目
範黎
範黎
2019
55
棒孢屬及其相關屬
張修國
張修國、夏吉文、張儀東、任守才、馬建、張凱、馬立國
2018
56
柔膜菌科
莊文穎
莊文穎、鄭煥娣、任菲、宋霞
2018
57
鏽革孔菌目(一)
戴玉成
戴玉成
2018
58
多孔菌科(續1)
崔寶凱、戴玉成
崔寶凱、戴玉成、李海蛟、趙長林、陳圓圓、宋傑、申露露
2021
59
炭角菌屬
郭林
郭林、黃谷、朱一凡
2019
60
肉座菌科
莊文穎
莊文穎、曾昭清、朱兆香、秦文韜、陳凱、張玉博、宋霞
2020
61
被毛孢屬及其近緣束梗孢類蟲生真菌
梁宗琦
梁宗琦、鄒曉、韓燕峯、陳萬浩、梁建東
2021
62
鏽菌目(五)
莊劍雲
莊劍雲、魏淑霞、王雲章
2021
63
牛肝菌科(III)
楊祝良
楊祝良、李豔春、吳剛、曾念開、朱學泰、趙寬、馮邦
2023
64
環紋炭團菌屬炭團菌屬 炭豆菌屬
郭林
郭林、李偉、Nutthaporn Ruchikachorn
2022
黏菌卷一
額絨菌目 刺軸菌目 無絲菌目團毛菌目
李玉
李玉、李慧中、王琦、陳雙林
2007
黏菌卷二
絨泡菌目 髮網菌目
李玉
李玉、李慧中、王琦、陳雙林
2007
參考資料
  • 1.    莊文穎, 鄭煥娣. 《中國真菌志》50年編研成果及展望. 菌物學報, 2023, 42(01): 1-12.
  • 2.    魏江春. 以階段性成果向黨獻禮,促非維管束孢子植物學及菌物學發展——《中國孢子植物誌》編研. 生命世界, 2023, 0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