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

鎖定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是2004年3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丹。 [1] 
中文名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
作    者
姚丹
類    別
文學理論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3月1日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0050836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內容簡介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是一門入門課。在中文系的課程設置中,文學史的位置是高於作品選讀的,但文學史的具體講授方法和內容則受蘇聯模式影響,教師講課的重點不完全放在具體作品的解讀上,而是按部就班,從社會背景、時代狀況、文學發展的階段講起,最後才會介紹作家生平和具體的作品。而對作品的介紹往往又要顧及“全面”,把作家的作品籠統地介紹之後,課時也就基本結束。本課程的設置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將重點放在作品的閲讀上、而且是單篇作品的閲讀上。本課程以非常具體的講解方式教給同學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分析方法。整個學習過程,同學將閲讀五十多位作家的作品,體裁包括小説、詩歌、散文、戲劇,只要同學認真聽課,並深刻領會教師在課程講解過程中的各種具體分析和提示,課後仔細閲讀作品,並通過練習和作業鞏固所學知識點,就會初步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説,本課程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提高同學的文學審美和鑑賞能力。
本課程選讀的作品是1917-2000年這一長達80年的時間中,以現代漢語寫作、發表在中國大陸(極少數在香港)的文學作品。其中,以娛樂讀者為目的、寫作有明顯的模式化和商業化傾向的作品,即通常所謂的“通俗文學”作品,不在本課程選讀之列,因此,同學所熟知的張恨水、金庸等人的作品都不選講。本課程所選讀的作品,基本上屬於“嚴肅文學”。我們在兩個意義上使用“嚴肅文學”這一概念。誕生於1917年的中國現代文學,其宗旨是為現代民族國家尋求出路,因此,對民族國家出路的探求,是20世紀中國文學最為核心的內涵,我們所謂的“嚴肅”,即指此而言。但它在作品中的具體表現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的,大體而言,有批判性和建設性兩種。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作者簡介

姚丹,女,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講授過“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中國當代紅色經典構造進程考察”等課程。著有《西南聯大歷史情境中的文學活動》一書,並在《現代中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雜誌報紙發表論文多篇。
姚丹 姚丹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導讀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現代小説
第一節 中國現代小説的奠基和高峯——魯迅
一、魯迅生平
二、魯迅作品在中國現代小説史上的位置
三、《狂人日記》分析
四、《鑄劍》分析
第二節 中國現代長篇小説新範式的創造者——茅盾
一、茅盾生平
二、《子夜》分析
第三節 青年反抗者——巴金
一、巴金簡介
二、《家》分析
第四節 老中國兒女的書寫者——老舍
一、老舍生平
二、《駱駝祥子》分析
三、《斷魂槍》分析
第五節 重塑民族理想的努力——沈從文
一、沈從文生平
二、《邊城》分析
第六節 凡俗與華靡——張愛玲
一、張愛玲生平
二、《金鎖記》分析
第七節 寫在人生邊上——錢鍾書
一、錢鍾書生平
二、《圍城》分析
第八節 娜拉走後怎樣——丁玲
一、丁玲生平
二、《莎菲女士的日記》分析
第九節 飄逝的是美麗的——蕭紅
一、蕭紅生平
二、《後花園》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一節 時代之子——郭沫若
一、郭沫若生平
二、《女神》詩集總論
第二節 “玄學詩人”——廢名
一、廢名生平
二、短詩《燈》的分析
第三節 “愛國詩人”——聞一多
一、聞一多生平
二、創造“現代格律詩”的理論追求
三、詩歌《死水》分析
第四節 天真的詩人——徐志摩
一、徐志摩生平
二、作品分析
第五節 “現代詩派”領軍人——戴望舒
一、戴望舒生平
二、《雨巷》分析
三、《我的記憶》分析
第六節 “智性詩人”——卞之琳
一、卞之琳生平
二、《西長安街》分析
三、《距離的組織》分析
第七節 “吹蘆笛”的土地詩人——艾青
一、艾青生平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分析
第八節 “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馮至
一、馮至生平
二、《十四行集》分析
第九節 “以肉體思考”的中國詩人——穆旦
一、穆旦生平
二、《詩八首》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中國現代散文
第一節 早期重要散文家
一、冰心與“冰心體”
二、朱自清與“閒話風”
三、蘭姆的中國兄弟——梁遇春
第二節 “浮躁凌厲”與“沖淡平和”——周作人
一、周作人生平
二、《水裏的東西》分析
三、《碰傷》分析
第三節 林語堂及其散文創作
第四節 “獨語體”的創造者——魯迅
……
第四章 中國現代戲劇
第五章 中國當代小説
第六章 中國當代詩歌
第七章 中國當代散文
第八章 中國當代戲劇
本書參考文獻
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