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現代文學史

(201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中國現代文學史》是2012年0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範今。 [1-2] 
中文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 [2] 
作    者
孔範今  [2]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04月
ISBN
9787107243592 [2] 

中國現代文學史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不臆構,不妄言,堅持論從史出。在編寫體例上,我們採取了以歷史和文學發展的不同時期為“編”,以不同區域和不同文學羣體、作家為“章”“節”的做法,採取了在其*先引起重要影響的時段予以集中介紹的處理方式。 [2] 

中國現代文學史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以“中國現代文學史”為對象的文學史書,自20世紀30年代出現始,迄今已歷數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所出的成果僅名為《中國現代文學史》者就已非個位數所能盡數;而相關於這段文學史的專著,則更是如眾星閃爍,多不勝數了。編寫這部教材時,編者努力遵循如下幾條原則或者説是預設的約定:
1.堅持積極的態度,盡力提供一個貼近史實的框架結構和更為合理的闡釋系統,顯現一種新的學術視野。
2.堅持學術的立場,以客觀、公正的學術眼光重新看待各類文學史對象,並作出更契合對象實際價值呈現的評價。
3.堅持以文學的發展為本教材史學結撰的主體。
4.堅持治文學史所必需的經典化原則,對豐富而價值不等的文學對象作出必要的取捨和用筆輕重不同的處理。
5.不臆構,不妄言,堅持論從史出。
在編寫體例上,我們採取了以歷史和文學發展的不同時期為“編”,以不同區域和不同文學羣體、作家為“章”“節”的做法,採取了在其最先引起重要影響的時段予以集中介紹的處理方式。 [2] 

中國現代文學史作者簡介

孔範今(1942-2023 [3]  ),山東曲阜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著有《悖論與選擇》《走出歷史的峽谷》《重構對話》《近百年中國文學史論》《孔範今自選集》等,主編有《中國現代文學補遺書系》《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讀中國》《百年大潮汐——二十世紀中國思想解放運動實錄》《中國現代新人文文學書系》等,合作主編有《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彙編》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史哲》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2] 

中國現代文學史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編 中國現代文學起步(1898—1917)
第一章中國文學現代轉型的應運而生
第一節 梁啓超的“三界革命”與文壇格局的大調整
第二節 “譴責小説”與新小説創作潮
第三節 現代都市通俗小説的興起
第四節 翻譯小説:新文學參照文本的引進
第二章向民族意識轉化的革命派文學
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後的文壇與創作
第二節 蘇曼殊
第二編 中國新文學的發生發展(1917—1927)
第三章新文學革命運動及其發展中的分化與轉化
第一節 文學革命及其初期的創作嘗試
第二節 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
第三節 五四文學精神及其歷史評價
第四章為新文壇打鼎的人生派創作
第一節 魯迅(上)
第二節 魯迅(下)
第三節 葉聖陶、許地山、朱自清
第四節 冰心、王統照、廬隱
第五章渴望超越的藝術派創作
第一節 郭沫若與創造社諸作家
第二節 郁達夫與自敍傳小説
第六章 鄉土小説與名士派小品:人生派文學的分化與轉化
第一節 鄉土小説的新發展及其意義
第二節 王魯彥、許欽文、台靜農、蹇先艾
第三節 廢名創作的獨特性
第四節 語絲派與散文小品
第五節周作人
第七章別張新幟的新月派創作
第一節 新的觀察視角中的新月派
第二節 徐志摩與新月派的詩歌
第三節 聞一多與新格律詩
第四節 凌叔華、林徽因的小説、詩歌創作
第八章象徵派詩作與現代派詩歌的新探索
第一節 李金髮與戴望舒
第二節 沉鍾社與馮至
第九章話劇進入發展期
第一節 蓬勃的新軍
第二節 歐陽予倩、洪深、丁西林
第三節 田漢
第十章台灣新文學的發生
第一節 文學革命和開拓期的台灣文壇
第二節 賴和等作家的創作
第三編 中國現代文學的多元發展(1927—11937)
第十一章左翼文學
第一節 激盪文壇的政治文學熱情
第二節茅盾
第三節 丁玲
第四節 張天翼、吳組緗、沙汀、艾蕪
第五節 東北流亡作家羣
第六節 蕭紅
第十二章 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學表達
第一節 巴金
第二節老舍
第三節 曹禺
第十三章京派文學
第一節 京派文學的人文主義訴求
第二節 沈從文
第三節 蕭乾、師陀、汪曾祺
第十四章海派文學
第一節 穆時英、劉吶鷗等新感覺派作家
第二節施蟄存
第十五章現代都市通俗小説
第一節 現代都市通俗小説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包天笑等與“上海小説”
第三節 現代章回小説大家張恨水
第十六章多枝競秀的文壇
第一節 論語派與“小品年”
第二節 豐子愷
第三節 “漢園”三詩人
第四節 臧克家與艾青
第五節 孫毓棠與“讀詩會”
第六節 李劫人與“大河小説”
第七節 呈多元發展趨勢的台灣新文學
第四編 中國現代文學新的聚合與分化(1937—1949)
第十七章本期文壇變化
第一節 抗戰初期的文壇情勢
第二節 走向文化綜合與文學的新超越
第三節 兩種對立文藝政策的確立與文學界的新形勢
第十八章國統區文學
第一節 胡風與七月派
第二節路翎
第三節 徐訐與無名氏
第四節 穆旦與九葉派詩人
第五節 戰時與戰後的劇壇
第六節 夏衍與陽翰笙
第七節 李健吾與吳祖光
第八節 陳銓
第十九章解放區文學
第一節 解放區文學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民歌體長詩及新歌劇創作
第三節 趙樹理與山藥蛋派
第四節 孫犁與荷花澱派
第二十章淪陷區文學
第一節 “孤島”和上海淪陷區文學
第二節 錢鍾書與楊絳
第三節 張愛玲與蘇青
第四節 東北淪陷區文學
第五節 華北淪陷區文學
第二十一章本時期的台灣文學
第一節 台灣文學的重挫及戰後與大陸文學的匯流
第二節 楊逵與吳濁流
第二十二章遲出的香港新文學
第一節 香港新文學的發生和發展
第二節 侶倫等創作的香港本土性
第三節 戰後初期的香港文學
主要參考書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