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鎖定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1998年由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併成立。
研究所以建設和保護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總目標,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對象,重點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規律、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修復和森林健康維護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及科研技成果推廣。 [1]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11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26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42人;每年在所學習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120人左右;擁有2個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1個國家級台站、6個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10個國家國家級研發和管理中心;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 [2] 
中文名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成立時間
1998年
機構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後廂紅旗
主管部門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簡    稱
森環森保所
現任所長
肖文發
博士後流動站
2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3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1個 二級學科5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歷史沿革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創建背景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由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併成立。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均源於中央林業研究所(1951-1958年)的森林生態、森林經營、昆蟲和病理研究組,之後又相繼增加了森林防火野生動物兩大研究內容。
1958年,在中央林業研究所的基礎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成立,森林生態室、森林經營室、昆蟲室和病理室隸屬於林業研究所。 [3]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兩大前身

  • 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
1985年1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發文批准原設在科研處的綜合分析室為院直屬單位,名稱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分析中心”。
1994年,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1994]20號文批准“中國林科院分析中心”更名成立“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林業部林人通字[1994]34號文批准在原分析中心25人基礎上從林業所生態室、植物室劃轉40人成立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 [3] 
  • 森林保護研究所
1993年,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1993]78號文批准成立“森林保護研究所”。
1994年,林業部林人通字[1994]34號文批准從林業所昆蟲一、二、三室,病理室,野生動物室與鳥類環志室劃撥編制60人成立森林保護研究所。 [3]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合併建所

1998年5月,根據《中國林科院改革與發展總體方案》,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併成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1999年,根據國家林業局林人發[1999]68號文件,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定級為副司局級單位,2005年林人發199號。
2005年,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中央編辦復字[2005]143號文件,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正式成為獨立法人單位。 [3] 
2022年9月5日,成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認證國家創新聯盟第一屆聯盟理事長單位和秘書處所在單位。 [21] 
2023年4月3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攜手無錫太科園(新安街道)大溪港濕地公園共建的江蘇省首個“昆蟲多樣性監測研究科普基地”正式揭牌。 [2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科研條件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人員編制

蔣有緒院士 蔣有緒院士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職工179人,其中離退休職工63人,在職職工116人。在職職工中,有研究員26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4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國務院參事1人;78人具有博士學位,12人具有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44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蔣有緒 [4] 
百千萬人才工程:肖文發、楊忠岐劉世榮、張星耀 [5]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王貴成、李天生、蔣有緒、楊忠岐 [6]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部門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2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台站、6個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7個國家林業局科研平台及其他3個國家級研發和管理中心,建有林業微生物資源平台、自然保護區生物標本標準化整合平台。 [1]  [7] 
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 [8] 
國家級台站:江西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9] 
森林生態定位研究站:湖北秭歸定位站、山東昆嵛山定位站、寧夏六盤山定位站、河南寶天曼定位站、海南霸王嶺固定樣地、新疆庫爾德寧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大樣地 [9] 
國家林業局科研平台:國家林業局生物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虎保護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有害生物檢驗鑑定中心、國家林業局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林業局碳匯計量與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國家林業局森林防火研究中心 [1] 
其他國家級研發和管理中心: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中國林業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環境影響評價中心 [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設備資源

  • 儀器設備
野外基地 野外基地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TRL 總有機碳測定儀、LI-COR 4300S DNA序列與遺傳分析系統、ALPHAMOS Heracles 便攜式電子鼻等儀器設備。 [10] 
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還擁有森林生態學研究方面的大量儀器設備合計97台套,儀器原值共計1326餘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合計42台套,原值共計1180餘萬元。實驗室配置了光合儀、導水率儀、年輪儀、葉面積儀、冠層儀、水勢儀、多通道土壤碳通量自動測定系統、間斷化學分析儀以及植物生長培養箱等生態儀器設備;配置了高壓液相色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氣相色譜儀、光合測定儀、離子色譜儀等大型化學分析精密儀器。
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擁有從事森林保護學領域研究的大量儀器設備,共計84台(套),儀器價值1286萬元,如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氣相色譜儀、高壓液相色譜儀、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離子色譜儀及有機化學處理間;原子吸收光譜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儀、全自動凱氏定氮儀、全自動原子熒光光度儀及三個設施齊全的化學與物理處理間;温度梯度PCR儀、普通PCR儀、高端凝膠成像系統、酶標儀、各種高倍體視、倒置、熒光及一般生物顯微鏡、高壓滅菌裝置、超速及高速冷凍離 心機、二氧化碳臨界點乾躁儀、超淨工作台、多台植物生長培養箱及設施完備的養蟲間和組培間等。 [8] 
  • 館藏資源
標本館 標本館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建立有植物標本、動物標本、森林昆蟲標本和森林病害及線蟲標本的標本館,館內涵蓋森林植物、昆蟲、病害、森林鳥類與動物標本。
標本館新館收藏臘葉標本約12萬份、約212科、1370屬,8000多種,以中國的木本植物為主,西南、秦嶺和華南地區標本較多。昆蟲標本館有成蟲標本22個目、220餘科、23.5萬號、7700餘種;另外,還有模式標本600種、生活史標本243套、幼蟲標本3000餘種以及植物病害標本16000餘份。 [1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科研成果

  • 成果概述
“十二五”期間,森環森保所共主持承擔395項科研項目,每年新增項目平均保持80項,內容廣泛涉及森林生態和森林保護兩大研究領域的各個方面,協作機構達20多個省(區)60多家科研單位。五年來,共鑑定驗收科研項目76項;制定行業標準9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授權發明專利20項;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800餘篇,其中:SCI論文180多篇;在國際會議上做小組報告42個。編制了《中國森林保與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指南》、《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技術要求》等多項林業行業標準。 [1]  [12] 
  • 首創成果
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國森林生態學科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規律研究,是中國首次運用森林生態長期定位觀測的聯網資料,對森林生態系統開展的綜合性研究。項目成果發展了生態系統生態學的理論與方法,推進了生態系統研究的標準化、規範化和網絡化。 [12] 
研究所完成了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碳貯量估算、國家森林碳清單和清潔發展機制下的碳計量方法學研究等。2005研究提出的“CDM退化土地再造林”方法學,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CDM執行理事會批准的方法學。 [12] 
研究所首次在森林類型、區域和全國三個尺度上對比分析了森林水文生態功能特點以及隨自然地理、氣候與土壤環境以及植被條件變化規律以及生態水文過程耦合機理。
研究所首次全面、系統地完成了三峽庫區動植物系統及土壤系統的本底調查,開展了三峽水庫對陸生動植物影響監測,主持參與三峽庫區生態保護規劃及防護林體系建設試驗示範。 [12] 
  • 動植物保護
研究所構建了中大尺度區域動植物瀕危程度數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和珍稀瀕危物種快速評估系統,針對中國珍貴、特有、稀有和瀕危的動植物,開展了保護、擴繁和可持續利用方面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在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提出了典型珍稀瀕危目標物種野生種羣及其遺傳多樣性恢復與保育技術體系;提出了瀕危種羣核心種質保護技術和解瀕技術與方法。 [12]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累計環志的鳥類達到720種198萬餘隻,位居亞洲之首。對青海湖禽流感疫源地重要候鳥的遷徙動態與預警機制研究。“保護亞洲白鶴及其它遷徙水鳥並建立遷徙地點網絡”項目在中國選定了鄱陽湖盆地、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通過開展合法保護、管理計劃、利益相關者參與、能力建設、公眾意識項目和替代性產業發展項目等來實現國際重要濕地的保護與管理。還先後開展了崖柏資源調查及擴繁技術研究、瀕危植物刺五加調查和保護對策研究等項目。
研究所研究了羣落內生態位、種間關係和斑塊鑲嵌體系,闡明瞭熱帶林羣落類型分化和羣落內物種多樣性協同進化關係的形成規律。開展了楊樹天然林的人工更新技術、銀灰楊有性繁殖技術、鹽樺種羣的保育與恢復技術以及花楸、銀灰楊、大葉冬青、海南粗榧等珍貴物種的擴繁技術等。 [12] 
  • 生態環境
研究所按國際標準建立了長期監測樣地並開展了樹種抗酸試驗、污染環境生物的生物化學轉化過程及植物修復機理等研究,建立從超積累植物的繁育技術及篩選、合理施肥增加植物生物量技術、施用螯合劑及表面活性劑以增加重金屬的植物可利用性的技術等一整套植物修復集成技術體系。
研究所研究了森林草原火災發生機理、全球氣候背景下林火趨勢和碳釋放、森林植被中的火干擾與火生態、森林火災衞星監測與損失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建立了防火樹種數據庫、森林火災中長期趨勢分析預測系統。 [12] 
  • 病蟲害研究成果
研究所對泡桐叢枝病植原體染色質和染色質外DNA進行了結構與功能分析,提出了脱毒苗應用為主的病害綜合管理策略。率先建立了組織培養與低温長期保藏植原體病原技術、松材線蟲活體保藏技術以及微生物菌種長期保藏技術體系。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菌種保藏中心保藏包括真菌、細菌、病毒、植原體、線蟲等生物活體共4100餘株。
研究所開展了松材線蟲病生態適宜分佈格局研究,紅脂大小蠹和光肩星天牛生態地理水平的適生區預測和風險預警圖式等。對松材線蟲病流行規律和防治新途徑、線蟲重要生防菌生物學、生態學、遺傳學特性、規模化生物殺線蟲劑生產等研究。引進紅脂大小蠹天敵大唼蠟甲,利用釋放大唼蠟甲防治紅脂大小蠹。解決了花絨寄甲的人工大量繁殖技術,通過林間大量釋放花絨寄甲防治松褐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12]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研製出美國白蛾、春尺蠖、舞毒蛾等8種害蟲的人工飼料及其室內大量飼養技術,並進行了病毒感染機理和病毒生產研究,研製出了松毛蟲等9種害蟲病毒殺蟲劑的工廠化生產工藝,並進行了林間應用和大量推廣,病毒殺蟲劑的當代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持續控制效果可達3年以上。從11個森林立地帶24個自然保護區分離出214個Bt菌株,發現79株新的Bt資源,鑑定出20多個對害蟲有效的基因。應用輻射不育技術開展了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 [12] 
  • 獲獎項目
研究所對氣候變化對林業的影響及適應對策的研究,涉及氣候變化對森林類型和樹種地理分佈、森林生產力、木本植物生長髮育以及氣候變化影響下中國森林樹種的經濟損益分析等諸多方面,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氣候變化影響下的林業適應對策,被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財政部聯合認定為 “八五” 國家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並於1998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究所發現了生物防治美國白蛾的重要寄生性天敵——白蛾周氏齧小蜂新屬新種,以及其他9個寄生蜂新種,攻克了小蜂人工大量繁殖的技術難關和利用小蜂大面積生物防治美國白蛾的成套技術。項目獲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在研項目

  • 國家科學基金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3項,總經費2759萬元。其中重大項目1項,經費540萬,重大項目課題2個,經費300萬,專題2個,經費42萬;重點項目4個,經費565萬,重點項目課題2個,經費15萬;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個,經費50萬;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個,經費160萬。 [13] 
  • “973”項目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主持的973項目1個,經費1218.7萬元;973項目課題7個,經費1370萬元,973項目專題2個,經費90萬元。 [13] 
  • 攻關(支撐項目,6次攻關)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承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課題11個,經費1165萬元。“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項,2560萬元;10個課題,經費856萬;子課題17個,經費635萬元,總經費3753萬元(扣除重疊部分)。“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1項,經費1500萬;7個課題,經費4088,專題20個,經費3104萬元,子專題14個,經費448萬元,經費總計4522萬元。 [13] 
  • 社會公益性項目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項目子項目3個,3529.66萬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工作重點項目3個,課題3個,經費453萬元;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8項,經費1127萬元;科技部公益性研究專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1項,經費1090萬元;科技部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點項目課題2個,經費958萬元,一般項目6項,經費1224萬元。 [13] 
  • 948項目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主持948項目37項,經費2339萬元。 [13] 
  • “863”項目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主持863項目4項,經費175萬元。 [13] 
  • 院基金項目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承擔院基金項目31項,經費55萬元,其中重點項目3項,經費17萬元。另外,2007-2008年共獲得院中央公益型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11項,經費547萬,其中重點項目5項,經費435萬元。 [13]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學科建設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 [2] 
博士後流動站:林學、生物學 [2] 
一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 [2] 
二級學科博士點:森林保護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林業環境與能源工程 [2] 
一級學科碩士點:生態學 [2] 
二級學科碩士點:植物學、森林保護學、林業環境與能源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環境科學 [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教學建設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每年在所學習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120人左右。
研究所擁有以森林生態學、昆蟲生態學、動物生態學、森林保護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環境科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七個二級學科為主體的學科羣,包括植物病原與病害管理、森林病理、昆蟲生態與害蟲管理、天敵昆蟲與生物防治、昆蟲病原微生物、森林防火、生態系統長期觀測與網絡管理、功能生態與野生植物保育、植被與恢復生態、森林生態、森林水文及水土資源管理、環境與污染生態、植物檢疫與外來有害生物、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管理、鳥類及濕地、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共16個學科組。 [1] 
2009年,6名研究生被中國林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評為優秀研究生,2名研究生被評為優秀研究生幹部。 [14]  2015年,研究所2名博士研究生獲得中國林科院研究生國家獎學金、1名碩士研究生獲得中國林科院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15]  有22名2014級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獲得一等學業獎學金。 [16]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國際合作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與17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著名林業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平均每年接待來所訪問、考察和項目合作的國外專家達50人次左右,出訪達30人次左右。 [1] 
部分國際合作項目<br>
課題名稱
起始時間
終止時間
課題類別
人與朱䴉和諧共存地區環境建設
2010
2014
中日
意大利赤峯敖漢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項目碳匯監測
2005.8
2012.12
意大利援助
我國南亞季風控制區域松材線蟲流行規律和可持續控制基礎
2007.01
2010.12
國際科技合作
引誘劑和白僵菌控制松材線蟲傳媒昆蟲墨天牛的應用及開發
2009.5
2010.04
中韓
中日朱䴉保護合作項目
2009.3
2010.3
中日
獵隼資源保護研究
1998.01
2009.12
中、阿聯酋
朱䴉等瀕危鳥類保護研究
2001.01
2009.12
中日
白臘吉丁的生物防治研究
2003.01
2009.12
中美
國家碳計量系統能力建設
2008.01
2009.12
中澳
歐亞松林蛀幹害蟲的信息素管理技術研究
2006.1
2009.1
國際科技合作
亞洲白鶴及其它國際重要遷徙水鳥遷徙通道與重要濕地的保護
2003.08
2009.08
GEF項目
美國北部白蠟窄吉丁生物防治研究
2008.06
2009.05
中美
引誘劑和白僵菌控制松材線蟲傳媒昆蟲墨天牛的應用及開發
2008.05
2009.04
中韓 [17]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文化傳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形象標識

所徽 所徽
研究所標識主色調為右到下,由綠色漸變為藍色。
上方為研究所英文縮寫RIFRRP字樣,圓環中央為一顆大樹。 [1]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文化活動

據2017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參加或舉辦的文化活動有:院趣味運動會、慶祝國際“三八”婦女節活動、“健步走向全面小康”健步走活動、兩學一做徵文活動、院職工乒乓球比賽、院職工羽毛球比賽、院職工籃球比賽等。 [18]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機構領導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名譽所長
陳昌潔
所長
肖文發
黨委書記
周霄羽
副所長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歷任領導

原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文芝
原中國林科院森林保護研究所所長:周淑芷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