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世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鎖定
劉世榮,1962年3月1日出生於遼寧,森林生態學領域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院長,院分黨組副書記 [5] 
劉世榮於1980年考入瀋陽農業大學林學系 [17]  ,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87年研究生畢業之後留校擔任助教;1990年獲得東北林業大學生態學博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工作;1994年至1995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5年至1996年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修;1996年至1998年擔任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1998年至2004年擔任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所長;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4年至2014年擔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14年至2018年擔任國際竹藤中心黨委書記併兼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18年擔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分黨組副書記 [9]  ;202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3] 2024年擔任華南植物遷地保護與利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5] 
劉世榮主要從事森林生態學領域研究,他的研究包括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退化天然林生態恢復、人工林地力衰退與長期生產力維持機制和多目標經營、森林生態水文學和森林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等方面的研究 [5] 
中文名
劉世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省
出生日期
1962年3月1日
畢業院校
東北林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水文生態功能規律》
《天然林生態恢復的原理與技術》
《空間生態水文學》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劉世榮人物經歷

劉世榮
劉世榮(9張)
1962年3月1日,劉世榮出生於遼寧省。
1980年—1984年,就讀於瀋陽農業大學林學系,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8] 
1984年—1987年,就讀於瀋陽農業大學林學系,畢業並獲得造林學碩士學位,之後留校擔任助教。
1987年—1990年,就讀於東北林業大學林學系,畢業並獲得生態學博士學位。
1990年,博士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工作。
1994年—1995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5年—1996年,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研修。
1996年—1998年,擔任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1998年—2004年,擔任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所長。
2001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4年—2014年,擔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14年—2018年,擔任國際竹藤中心黨委書記併兼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18年,擔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分黨組副書記 [8-9] 
2021年6月,入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1-2] 
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3] 
2024年1月,任華南植物遷地保護與利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5] 

劉世榮主要成就

劉世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95年,以劉世榮為代表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中國系統開展天然林林隙動態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為模擬自然的天然林動態採伐和撫育更新提供了基準技術參數;首次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森林生態土地分類系統等技術 [12] 
劉世榮比較分析了森林類型和區域的森林水文生態功能,實現了從森林類型和單一水文要素孤立研究上升為大尺度區域森林水文生態功能規律性認識。從區域大尺度上揭示了林冠截留、森林枯落物截留、森林生態系統綜合調節能力的空間梯度變化格局;系統地測算了落葉松人工林生態系統中氮素的輸入、再分配、生物循環以及系統輸出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揭示了氮素在生態系統中的分佈、積累、分配、遷移運動規律;研究揭示了在大氣CO2濃度倍增環境下樹木氮碳吸收、分配、利用規律以及調解樹木生長與生理生化過程機制 [15] 
  •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5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網站顯示,劉世榮先後主編或參編的學術專著有11部,在中國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0多篇 [5]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96.07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水文生態功能規律》
劉世榮,温遠光,王兵,周光益等著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8.12
《中國暖温帶森林生物多樣性研究》
劉世榮,蔣有緒,史作民等著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01
《自然保護區組織管理》
劉世榮主編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5.08
《杉木生產力生態學》
劉世榮,温遠光等著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7.12
《森林干擾生態研究》
朱教君,劉世榮著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8.05
《岷江上游生態水文研究圖集》
劉世榮,孫鵬森,羅傳文等著
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3.01
劉世榮著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5.09
《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森林卷》
劉世榮主編
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18.01
《河南寶天曼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
葉永忠,劉世榮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06
劉世榮,孫鵬森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 
  • 科研項目
根據2022年5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網站顯示,劉世榮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多項科研項目 [5]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12年—2016年
西南和熱帶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研究與示範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2013年—2017年
植物對森林生態系統碳氮水耦合循環的作用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
2014年—2017年
氣候變化對森林水碳平衡影響及適應性生態恢復
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兩屏三帶”生態系統服務格局優化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 [5]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2年5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網站顯示,劉世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 [5]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06年
沙漠化發生規律及其綜合防治模式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三) [19] 
2020年
南方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多功能經營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4] 

劉世榮人才培養

  • 治院措施
2020年,劉世榮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召開的工作會議上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將加強學科團隊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加強森林培育、森林生態、木材加工利用三大學科羣的建設和評估工作。加速高端人才引進,整合和優化研究團隊。大膽探索試點創新,擴大研究團隊自主權,充分發揮首席專家作用,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並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青年人才脱頴而出和科研擔當,以釋放青年人才的成長和創新活力 [10] 

劉世榮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13年5月
2020年
海峽兩岸林業敬業獎勵基金獎
海峽兩岸林業敬業獎勵基金管理委員會 [11] 
2021年6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優秀共產黨員
中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黨組 [3] 
2023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

第四屆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 [5] 
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2] 

劉世榮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6年起
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第一學部“異齡林培育”工作組副組長、“森林與水”特別工作組副協調員、執行委員、第八學部(“森林環境”)副協調員、榮譽獎勵委員會主席、出版委員會主席 [7] 
2009年7月—2018年5月
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八、九屆理事長 [21] 
2018年5月
中國生態學學會第十屆名譽理事長
2019年—2024年
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IUFRO)副主席 [7] 

國際生態學會(INTECOL)執委 [13] 

國際科聯工作協調委員會(ICSU-CHINA)委員和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森林生態分會理事長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副主編

生態學報》副主編

應用生態學報》副主編

資源與生態學報》副主編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編委

《Ecohydrology》編委

《Forestry》編委

植物生態學報》編委 [14] 

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 [24] 

劉世榮人物評價

劉世榮為服務支撐國家生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7]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評)
劉世榮帶領研究團隊一直秉承“腳踏實地,勇攀高峯,科學樹木,厚德樹人”的林科精神,為推動林草科技創新、推進關鍵技術攻關,持續貢獻着林科智慧和林科力量 [16]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