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

鎖定
為闡明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共同推動建立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普遍惠及大眾、通用創新開放的貨幣服務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發佈本白皮書。 [1] 
中文名
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
作    者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
所屬單位
人民銀行
討論對象
數字人民幣
隨着網絡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社會公眾對零售支付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隱私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緊密跟蹤金融科技發展成果,積極探索法定貨幣的數字化形態,法定數字貨幣正從理論走向現實。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開發。
2014 年,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開始對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進行專項研究。
2016 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完成法定數字貨幣第一代原型系統搭建。
2017 年末,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開始組織商業機構共同開展法定數字貨幣(以下簡稱數字人民幣,字母縮寫按照國際使用慣例暫定為“e-CNY”)研發試驗。目前,研發試驗已基本完成頂層設計、功能研發、系統調試等工作,正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的原則,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試點測試。為闡明人民銀行在數字人民幣研發上的基本立場,闡釋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背景、目標願景、設計框架及相關政策考慮,聽取社會公眾對研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相關各方的溝通,共同推動建立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普遍惠及大眾、通用創新開放的貨幣服務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組發佈本白皮書。 [1] 
研發背景
(一)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建設適應時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成為催生髮展動能的重要驅動力。隨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數字科技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新模式與新業態層出不窮。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上購物、線上辦公、在線教育等數字工作生活形態更加活躍,數字經濟覆蓋面不斷拓展,欠發達地區、邊遠地區人民羣眾線上金融服務需求日益旺盛。近年來,中國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為社會公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務,在助力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培育了公眾數字支付習慣,提高了公眾對技術和服務創新的需求。同時,經濟社會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客觀上需要更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作為公共產品,進一步滿足人民羣眾多樣化的支付需求,並以此提升基礎金融服務水平與效率,促進國內大循環暢通,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1] 
(二)現金的功能和使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着數字經濟發展,我國現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趨勢。據2019 年人民銀行開展的中國支付日記賬調查顯示,手機支付的交— 3 —易筆數、金額佔比分別為 66%和 59%,現金交易筆數、金額分別為23%和 16%,銀行卡交易筆數、金額分別為 7%和 23%,46%的被調查者在調查期間未發生現金交易。同時也要看到,根據 2016 年末至 2020 年末統計數據,中國流通中現金(M0)餘額分別為 6.83萬億元、7.06 萬億元、7.32 萬億元、7.72 萬億元和 8.43 萬億元人民幣,仍保持一定增長。特別是在金融服務覆蓋不足的地方,公眾對現金的依賴度依然較高。同時,現金管理成本較高,其設計、印製、調運、存取、鑑別、清分、回籠、銷燬以及防偽反假等諸多環節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1] 
(三)加密貨幣特別是全球性穩定幣發展迅速。自比特幣問世以來,私營部門推出各種所謂加密貨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影響力的加密貨幣已達 1 萬餘種,總市值超 1.3萬億美元1。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採用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宣稱“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缺乏價值支撐、價格波動劇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限制導致其難以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發揮貨幣職能。同時,加密貨幣多被用於投機,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潛在風險,併成為洗錢等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針對加密貨幣價格波動較大的缺陷,一些商業機構推出所謂“穩定幣”,試圖通過與主權貨幣或相關資產錨定來維持幣值穩定。有的商業機構計劃推出全球性穩定幣,將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貨幣政策、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等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1 數據來源:CoinMarketCap 網站,截至 2021 年 7 月 15 日。 [1] 
(四)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並開展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當前,各主要經濟體均在積極考慮或推進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國際清算銀行最新調查報告顯示,65 個國家或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中約 86%已開展數字貨幣研究,正在進行實驗或概念驗證的央行從 2019 年的 42%增加到 2020 年的 60%。據相關公開信息,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國央行及歐央行近年來以各種形式公佈了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考慮及計劃,有的已開始甚至完成了初步測試。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