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鎖定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是1981年9月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戲曲曲藝詞典類工具書 [5]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第一部戲曲、曲藝專科辭書, 共收詞目五千六百餘條,近一百萬字 [6] 
書    名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作    者
上海藝術研究所
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 [1] 
類    別
戲曲曲藝詞典類工具書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1年9月
頁    數
823 頁
開    本
32 開
統一書號
17187-43 [1]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成書過程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編寫背景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中國的民族戲曲和曲藝,歷史悠久,遺產豐富,為廣大人民羣眾所喜愛,也深受中國國外研究者的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推陳出新”方針指引下,社會主義戲曲、曲藝事業日益繁榮發展,廣大戲曲、曲藝專業工作者、研究者、愛好者迫切需要一部便於查閲的工具書 [4]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編寫工作

1961年夏,編寫組着手編寫《簡明戲劇詞典》;十年浩劫中斷了這一工作的進程,原稿也部分散失 [4] 
1979年,重新組稿。由於人員變動、人手不足等原因,編寫組決定不收話劇、歌劇、舞劇和一般戲劇理論詞目,先編一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爭取儘快出版 [4] 
為了完成編寫任務,並保證《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的質量,《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主編單位組織了除西藏、新疆和台灣外的二十七個省市的三十八個單位和四十九位主要撰稿人,通力合作,寫成《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7]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劇家協會的指導和幫助;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局及其所屬戲曲、曲藝研究單位,戲曲、曲藝團體,以及上海市各戲曲、曲藝院團、學校,還有無錫惠山泥人廠等的協助 [4]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出版工作

1981年9月,《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6]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內容説明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共收詞目五千六百餘條,收錄中國全國地方戲劇種282個,曲藝曲種221個,兩者合計達五百餘種 [7]  ,近一百萬字,內容包括:古今戲曲、曲藝創作、表演、音樂唱腔、舞台美術等專業名詞術語,歷代著名戲曲、曲藝作家、理論家、演員、導演、音樂和舞台美術工作者的簡歷、藝術成就、著作,中國主要戲曲、曲藝班社、團體的組織情況、主要演員和演出劇目,以及古今一千八百多種戲曲、曲藝作品和理論著作作者、創作年代和版本流傳情況等 [6]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按類別、時代、地區分類排列,並附筆劃索引。另附服裝、道具、樂器等的插圖和人物照片一百七十餘幅,以及介紹古代戲曲文物、臉譜等的彩色插頁八面。漆布封面精裝 [6]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書籍目錄

分類詞目表
目錄
頁碼
總類
1-3
戲曲名詞、術語
周·秦
漢·三國·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金·元
明·清
近代·現代
4-170
4-5
5-9
10-15
15-38
39-51
51-170
戲曲聲腔、劇種
171-237
戲曲作家、理論家、演員、團體
周·秦
唐·五代
宋·遼
近代·現代
團體·學校·劇場
238-439
238
238-239
239-241
241-251
251-269
269-286
286-409
409-439
戲曲作品、論集、刊物
宋·元
古代作品選集、論著、筆記
近代·現代
近代、現代作品選集、論著、刊物
440-656
440-471
471-508
508-538
538-555
555-628
629-656
曲藝名詞、術語
唐·宋
元·明·清
近代·現代
657-683
657-663
663-666
667-683
曲藝曲種
684-727
曲藝作家、演員、團體
古代
近代·現代
728-773
728-732
732-773
曲藝作品、論著
宋·金·元
明·清
近代·現代
作品集·論著
774-823
774-777
777-784
784-787
787-817
817-823 [2]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編寫特色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以一般戲曲、曲藝工作者,戲曲、曲藝愛好者,初涉獵戲曲史論的讀者,有關教師和學生為主要對象。選詞以一般常用者為準,未求全備。釋義內容力求尊重歷史,客觀地評價人物和作品;對有爭議的問題不輕下結論,儘可能地多提供一些知識 [4]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收錄了在世的戲曲、曲藝界主要創作家、理論家和表演藝術家及其著作,這就打破了中國辭書界多年來片面強調“蓋棺論定”、“不收活人”這個不成文的框框。在詞典中收錄在世人物並予以客觀而公正的評價,這就需要編纂者有相當的學術勇氣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不僅收錄在世的名家,也酌收了一些有成績的中青年演員。渴望獲得新知識信息的人是極為歡迎《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這種做法的。《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還收錄了外國學者研究中國戲曲的學術名著。如日本青木正兒的《中國近世戲曲史》和《元人雜劇概説》,波多野乾一的《京劇二百年之歷史》等。另外,《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所收的內容截止到發稿前夕。和《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同年出版的錢南揚《漢上宦文存》和再版的《京劇劇目初探》等,《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也及時收錄,顯出編著者和出版者高度的工作效率 [7]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條目的釋文,詳略得當,語言精煉。在闡釋專門性的術語時,做到深入淺出;在介紹戲曲、曲藝劇目的情節時,言簡事明。有些條目的釋文,辨正甚明,立論審慎,有較高的學術性。如“踏謠娘”條,釋義為“南北朝樂舞節目。”下引出處,即唐崔令欽《教坊記》中的有關內容。接着又説:“宋《太平御覽》卷五百七十三有《踏搖娘》,謂系隋末時河內故事,河朔一帶曾有表演,而‘妻悲訴,每搖頓其身,故號《踏搖娘》。’”結論是:“兩者似即同一節目。”作者把兩個相似的節目名稱辨正甚明,又各引出處,使人讀時一目瞭然。結語中用一“似”字,不隨便下斷語,而又有明顯的傾向性,見出編撰者立論的謹慎。對照一些權威性的理論著作、如王國維的《宋元戲曲考》、張庚等主編的《中國戲曲通史》上冊和周貽白的《中國戲劇史講座》都將《教坊記》中的《踏謠娘》運誤作《踏搖娘》;周氏另一部著作《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雖將兩者來歷寫明,但在闡述時又不加説明地以《踏搖娘》代替《踏謠娘》,造成行文的混亂。而《詞典》的此條釋文避免了這些缺點。其他如“合生”、“參軍戲”、“轉踏”等條釋文,也都很精當 [7] 
更值得稱道的是,在主要撰稿人中注意委請一些有才能的中年作者,體現了編寫隊伍的專業性和廣泛性 [7]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文化特色

  • 題字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由中國京劇、崑劇演員俞振飛題字 [5]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題字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題字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編寫人員

編寫人員
職務
姓名
顧問
劉厚生
主編
湯草元、陶雄
分科主編
蔣星煜、邵曾祺、張成濂、黃菊盛
主要撰稿人
萬德衞、馬遠、鄧興器、王琴、王焚、王素稔、王浩然、申陽生、孫玉奎、孫杰人、朱曼華、劉乃崇、劉夢德、湯草元、蘇移、楊蔭深、李宗白、吳宗錫、吳春禮、餘從、汪培、沈定盧、張成濂、張劍平、張棣華、陳笑暇、邵曾祺、鬱仁民、羅揚、金樂一、周良才、宗海南、鈕驃、俞琳、姜興文、袁斯洪、夏寫時、徐以禮、陶雄、黃菊盛、蔣開華、蔣星煜、辜彬彬、傅雪漪、虞哲光、鮑世遠、繆依杭、潘仲甫、戴淑娟
主要插圖作者
林洪、宦子慶
主要供稿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曲藝家協會、北京市戲曲研究所、天津市文化局、中國曲藝家協會天津分會、河北省文化局、山西省文化局戲劇工作研究室、中國戲劇家協會山西分會、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局文藝處、遼寧省文化局劇目工作室、中國曲藝家協會遼寧分會、吉林省文化局、黑龍江省藝術研究所、江蘇省文化局、浙江省藝術研究所、中國曲藝家協會浙江分會、安徽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福建省戲曲研究所、福建省羣眾藝術館、江西省文化局戲曲辭典編寫組、山東省戲曲研究室、河南省戲曲工作室、湖北省戲劇工作室、湖北省羣眾文化館、湖南省戲劇工作室、湖南省文化館、廣東省戲劇研究室、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研究室、四川省文化局劇目工作室、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貴州分會、雲南省戲劇創作研究室、陝西省劇目工作室、青海省文化局、甘肅省文化局藝術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局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douban[引用日期2016-08-18]
  • 2.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1.09:分類詞目表.
  • 3.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1.09:編寫人員.
  • 4.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1.09:前言.
  • 5.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 中國戲曲曲藝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1.09:版權頁.
  • 6.    佚名.《中國戲曲曲藝詞典》問世[J].上海戲劇,1981(4):45.
  • 7.    周錫山.《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簡評[J].辭書研究,1983(04):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