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嵩山少林寺

鎖定
中國嵩山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地處中原腹地,交通發達,與都城洛陽隔山相望。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中文名
中國嵩山少林寺
外文名
Shaolin Temple
少林寺方丈
釋永信法師

中國嵩山少林寺中國嵩山少林寺概述

跋陀收有兩位高徒,其一為慧光,律學巨匠;另一為僧稠,被譽為“葱嶺以東,禪學之最。”永平元年(公元506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來到少林寺,開闢譯場,少林寺西台舍利塔後建翻經堂,由慧光助譯,共同翻譯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歷經三年完成。《十地經論》翻出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師説,內容包括《四分律》。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憑、靈衍、道雲、道暉、靈隱等。《四分》一宗之確立,實始於慧光。《四分》在少林寺內傳承有序。少林早期律學,以《四分》為先,先導之以戒行、律學,然後學之以經論。少林弟子沿此雙軌並進,成果累累。至初唐,根基已固,律宗開山,水到渠成。唐長安四年(公元704年),義淨自印度取經回國,至少林寺結戒壇,盡源於少林寺悠久的律學傳統。
隋文帝崇佛,於開皇年間(581—600年)詔賜少林寺土地一百頃。隋朝初年,由於皇帝的賞賜,少林寺從此成為擁有眾多農田和龐大寺產的大寺院。隋朝末年(618年),朝廷失政,羣雄蜂起,天下大亂,擁有龐大寺產的少林寺,成為山賊攻擊的目標,“僧徒拒之,塔院被焚”。為了保護寺產,少林寺僧人組織起武裝力量與山賊官兵作戰,少林功夫作為少林寺的武裝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二年(619年),隋將軍王世充在洛陽稱帝,號“鄭國”。其侄王仁則佔據少林寺屬地柏縠塢,建轅州城。武德四年(621年),少林寺曇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則,奪取轅州城,歸順了秦王李世民。三天後,李世民派特使來少林寺宣慰,參戰僧人皆受到封賞,曇宗還被封為大將軍僧,並賜給少林寺柏縠塢田地四十頃。少林寺自此以武勇聞名於世。少林僧眾習武蔚然成風,代代相傳。
在唐代,少林寺為當時禪學重鎮。唐弘道元年(683年),達摩禪派重要領袖法如禪師駐錫少林寺,六年後圓寂於少林寺。當時著名禪師如慧安、元珪、靈運、同光等,皆駐錫於少林寺。一代名僧玄奘法師(600—664年)曾先後兩次上表,請求入少林寺修禪譯經,卻未獲準。新羅國僧慧昭(774—850年)於元和五年(810年)入少林寺修禪多年,公元830年回國建玉泉寺,圓寂後諡號“真鑑國師”。隨着達摩開創的禪宗教派興盛併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派後,特別是進入宋朝(十世紀)以後,少林寺開始成為禪宗教派的朝聖地。為了紀念達摩,在少林寺後山達摩曾經坐禪傳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並建立高大的“面壁之塔”。
蒙古族建立後的元朝,少林寺名僧輩出,是少林的第二個輝煌時期。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曹洞宗法脈迴歸祖庭,人才濟濟,高僧輩出,由此開啓了少林寺一個最輝煌的時代,為該時期中國禪宗教派之軸心。元代中期,以邵元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雪庭福裕禪師住持少林寺期間,還創立了寺院宗法門頭制度,使少林寺僧人皆視少林寺為家,成為明朝(1368—1644年)少林功夫武術水平崛起和體系及門派形成的重要基礎。
明王朝是在漢人反抗蒙古人的戰爭中建立的。所以,在冷兵器時代的明朝,民間習武風氣盛行。這是少林功夫武術水平精進和體系、門派形成的大環境。明朝近三百年間,是少林功夫武術水平大發展時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徵調,參與官方的戰爭活動,屢建功勳,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並在少林寺樹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也在實戰中經受了檢驗,少林功夫威名遠揚,也因此確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國武術界的權威地位。少林功夫對少林寺僧人蔘戰地區(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雲南等)和遊方地區(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雲南雞足山等)的武術起源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林功夫的武術技藝,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得到了同行及全社會的普遍認可。同時,少林功夫的理論得到了空前發展,著述之繁,已無法統計。其中流傳至今的有四部重要武術著作:明釋洪轉《夢綠堂槍法》、明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清吳殳《手臂錄》和清張孔昭《拳經拳法》。
據明萬曆九年(1581年)王士性《嵩遊記》,此時少林寺僧人達到“八百餘僧”規模。按少林寺宗法門頭制度,除了少林寺常住院執事僧以外,其他僧人都是分散在各個宗法門頭內。佛教組織的基本原則是遊方制度,核心內容開放,也就是僧人進出的自由權。但在少林寺宗法門頭組織結構內部,僧人們師承關係又是相對單一和穩定的,他們要嚴格遵守宗法傳承製度。除非特殊原因,僧人們不會頻繁流動。少林寺宗法門頭制度具有開放和穩定的雙重性,對於少林功夫的發展和傳承,尤其是少林功夫體系和門派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滿清入關建立政權以後,受戰亂影響,此時的少林寺僧人規模逐漸縮小。清朝廷對少林寺非常重視。雍正十三年(1735年),皇帝親覽寺院規劃圖,審定方案,重建了山門,並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並親筆題詩立碑。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經課坐禪,夜間堅持在少林寺最隱蔽的後殿——千佛殿,習武不輟,以至大殿地面因長期練功發力形成陷坑,至今遺蹟仍存。從清朝白衣殿壁畫 [1]  和文獻記載,少林功夫在清朝以來,仍維持着很高的水平。
民國期間(1911—1949年),少林寺遭受了一場人為的重大火災。一九二八年,軍閥混戰,殃及少林寺,大雄寶殿、藏經閣樓等重要建築及典藏,皆被燒燬,損失慘重。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政府頒佈新的宗教政策以來,隨着國家的開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少林寺繼承和發揚自己獨特的優良傳統,先後恢復禪堂,每年舉行精進禪七。收集整理古籍善本,少林寺藏經閣已被國家列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並整理出版《中國佛教醫藥全書》、《中華武藏》等多部著作。廣泛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來越多的民族認同,成為連接世界人民友誼的紐帶。在世 [3]  界各地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們心目中,少林文化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

中國嵩山少林寺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簡介

釋永信法師,俗名劉應成,生於1965年,安徽潁上人。1981年到少林寺,禮第二十九代方丈釋行正長老為師。1987年,行正長老圓寂,承師衣缽,接任少林寺管委會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務。1999年,榮膺少林寺方丈。
1998年7月至今,當選為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2002年9月至今,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98年3月至今,連續當選為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相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相
釋永信方丈住持少林寺以來,帶領少林僧團,堅守正信正行、深入經藏、廣播法雨;整修寺院,重整綱紀;先後組建少林寺武僧團,成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會,創辦《禪露》雜誌,開設少林寺網站,創立少林慈幼院;整理、挖掘少林文化,創立“少林學”;在大力弘揚佛法的同時,注重恢復佛教傳統文化,恢復少林藥局,恢復少林寺禪堂,舉辦禪七法會、少林問禪、三壇大戒傳戒法會、佛醫論壇、水陸法會等;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少林文化“走出去”等,為少林寺的發展和少林文化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