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

鎖定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是2006年12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有關博物館的社會功能、組織管理、工和原則等專業知識。
中文名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
作    者
王宏鈞
出版時間
2006年12月1日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    數
597 頁
ISBN
9787532530120
類    別
文博教材
定    價
30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內容簡介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 [1] 
一、博物館學——是研究博物館的性質、特徵、社會功能、實驗方法、組織管理和博物館事業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社會科學)
二、博物館學研究的內容:
1、研究博物館藏品、陳列、觀眾以及各項工作及相互關係,博物館事業建設各個方面,以及各級各類博物館之間的關係等等。
2、研究博物館與社會公眾,以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發展的關係。
三、博物館學的研究方法:
1.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
2.運用一般科學研究法(分析與綜合法、歷史法、調查法、比較法);
3.注意跨學科研究;
4.注意新的科學方法論的運用。
四、博物館——是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是我國社會
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博物館要具備四個條件:具有藏品;要有基本陳列;向社會公眾開放;要有經營管理
藏品、開展社會教育的專業人員。
六、博物館的特徵:(實物性、直觀性、廣博性)。
七、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收藏、研究、教育。
八、博物館的基本任務:
1.收集、保藏文物、標本和其它實物資料;
2.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學研究;
5.豐富人民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
九、中國第一個博物館(南通博物苑,1905年,張謇)。中國第一個國立博物館(1912年,蔡元培建立國立歷史博物館);(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
1935年4月,中國博物館協會在北京成立。1982年3月,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
每年的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
1868年1月,法國傳教士韓德到上海,創辦“徐家彙博物院”,即自然歷史博物院。
十、博物館藏品徵集的原則:
1.明確的目的性(要從博物館的性質出發;從保護國家科學文化財富出發;從陳列需要出發)。
2.逐步建立完整的藏品體系(填補缺門、這種藏品質量的提高和品種的豐富)。
3.科學的計劃性(館藏品現狀調查;陳列和研究需要的調查;徵集來源的調查)。
4.加強預見性。
十一、藏品徵集的主要途徑:
考古發掘、田野採集、民族學調查徵集、社會調查徵集、收購、接受捐贈、交換、調撥、接受移交、借展。
十二、藏品的原始記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項目:
名稱、流傳經過、地點、時代、所屬關係、用途、質地、保存情況、徵集者和徵集時間、評價、參考文獻。價值較高的文物還要拍照、錄音、錄像。記錄要真實準確;文字要規範、字跡要清楚、記述要明確通順;
十三、藏品鑑定的主要任務是辨明真偽、考證內涵、評定價值,也應包括定名和定級。第
一道關口是把握好“真偽”。
文物鑑定的方法:憑傳長期經驗的傳統直觀法、考證法、調查法、運用現代技術裝備的科學檢驗法。(首先要掌握當時的時代特徵)
歷史文物定名,應包括三個組成部分:(時代、款識、作者;特徵、紋飾或顏色;類別、器形或用途)。
文物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一般。
十四、藏品的科學管理,必須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這些步驟除鑑定、定名、定級外,
主要是:等級、分類、入庫排架、編目、統計、建檔、檢查和清點。
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護藏品的安全,防止丟失、損壞;二是方便研究、利用,使藏品的內涵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藏品管理必須做到:制度健全、帳目清楚、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十五、藏品保護的基本原則:保持其原狀。
1.消除隱患保護健康的原狀;
2.預防性保護為主;
3.適當的應用新技術、新材料。
4.繼承弘揚傳統的文物修復保養工藝。
十六、影響文物質量的環境因素:
環境氣候、空氣污染、光線輻射、昆蟲危害、微生物繁殖等。
十七、按陳列內容劃分,我國博物館的陳列主要有以下幾類:
社會歷史類陳列、自然歷史類陳列、藝術類陳列、科學技術類陳列。
按陳列場所,可分為室內陳列、室外陳列。
十八、組織陳列的基本原則:
1.先進的思想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
2.先進的科學性和用於創新的精神;
3.藝術性和普及性;
4.增強精品意識,創作陳列精品;
十九、舉辦陳列的工作程序:
1.總體研究與設計;
2.內容研究與設計;
3.藝術形式研究與設計;
4.輔助展品和設備的設計和製作;
5.陳列的現場安裝與佈置;
6.陳列開放前現場的評估和開放準備;
7.每個工作階段的評估和展出後的總結。
二十、力求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實現先進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高度和諧統一,是內容設計的基本原則,也是藝術形式設計的基本原則。為了實現這一原則,藝術形式應達到以下幾點要求:
1.創造一個良好的展出與參觀環境;
2.正確的理解展出主題和展出內容;
3.組織好展品,給它們以恰如其分的展出位置;
4.展出藝術形象要具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
5.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
6.整體完整統一下的多樣變化;
7.要富有藝術感染力;
8.要善於借鑑、用於創新。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圖書目錄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修訂本前言
第一編 博物館學基本理論和博物館歷史
第一章 博物館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二章 博物館學的歷史發展
第三章 博物館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博物館功能與類型
第五章 博物館歷史
第六章 當代博物館
第二編 博物館專業工作
第七章 藏品徵集、鑑定和管理
第八章 藏品計算機管理
第九章 藏品保護
第十章 陳列研究與設計
第十一章 陳列藝術
第十二章 動態陳列和高新科技運用
第十三章 博物館觀眾
第十四章 博物館教育與服務
第十五章 博物的科學研究
第三編 博物館管理
第十六章 博物館管理是多樣性系統工程
第十七章 人事、財務、安全的管理與規章制度
第十八章 博物館自籌資金的考察
第十九章 博物館建築
第四編 博物館信息化
第二十章 數據庫建設和通用網絡平台
第二十一章 標準化和文物知識工程
第二十二章 博物館建築智能化
第二十三章 數值化博物館
第二十四章 博物館信息化系統工程觀念
附錄一 博物館法規
附錄二 學習參考書目
附錄三 中國博物法規
後記
修訂本後記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出版背景

此次修訂仍由原書主編王宏鈞負責,在修訂版中對原書章節作了較大調整,在博物館信息化等內容上作了較多的增補,使該書具有了理論前瞻性和現實指導意義,系國家文物局文博專業教材之一。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作者簡介

王宏鈞,1926年生,安徽涇縣人,清華大學政治系畢業。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專家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專家組成員,中國明史學會顧問。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黨委書記、中國博物館學會代理事長、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亞太地區委員會主席、亞太地區季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博物學分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清史》(上)副主編,中國經濟史學會常務理事,北大學明史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清史專業、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法制史專業博士學位論文評閲人和答辯委員會委員。主要論著:《中國從先進到落後的三百年》、《11至19世紀中葉的中國與世界》、《秋海棠葉集》、《準噶爾歷史與文物》(合著)、《國説中華五千年》(合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