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

鎖定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是2002年上海辭書在出版的圖書,本辭書收錄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與中國佛教有關的人物詞目凡16973條 [1]  。這部約二百萬字的的著作,是迄今國內最大的一部佛教人名辭典 [2] 
中文名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
作    者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出版時間
2002年3月1日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頁    數
1176 頁
ISBN
9787532605859 [1]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內容簡介

一、本辭書收錄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與中國佛教有關的人物詞目凡16973條。包括僧(菩薩僧、比丘、沙彌)、尼僧(比丘尼、沙彌尼)、居士女居士、王公(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后妃、公主等七大類。其中以中國漢傳佛教人物為主,兼及藏傳、南傳佛教人物,至於國外高僧大德,只限與我國漢傳佛教有交流記載者,餘則不收。
二、本辭書僧、尼僧二類中的"僧"字,為僧伽之略,義為和合眾,一人稱僧,於義欠妥。但我國對佛教的出家個人,從古以來,一般作此稱謂,因此順從。
三、所收人物,僧尼據史籍通用法名或字號作正條詞目,異名、別稱和其他字號一般作參見條;居士女居士、王公、后妃、公主等類,除帝王採用約定俗成的稱謂(如唐太宗李世民採用唐太宗)外,一般用姓名作正條,酌收參見條。
四、凡有生卒年可查者,均在正條詞目下括注公元紀年。其中約有二千八百條左右,根據陳垣《釋氏疑年錄》所考定之生卒年,不少與一般史籍記載有所出入。凡已注生卒年者,在行文中除有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再交代寂年和世壽。
五、在正條詞目下,列其異名、別稱、字、號等,至於封號、贈號和諡號在正文中表示。除封、諡號等特殊情況外,一般名號不加尊稱。
六、釋文力求簡明。在法名、生卒年、朝代、身份、籍貫、姓氏後,舉其生平主要事蹟、學歷師承和主要著作等,至於機要語錄,擇要錄其一、二,一般從略。文末擇要標資料出處,其所附之數目字,即指該資料卷數。但有兩種情況未標。(1)原稿未錄出處,而經努力還是未能查到之少數條目。考慮華師生平治學嚴謹,信其必有所據,因此予以保留。(2)屬於現代人著作。本辭書人物條目,凡來源於現代人著作者,書名出處一律從略。
七、關於歷史地名。凡屬籍貫的加註今地名,如"嘉禾(浙江嘉興)徐氏";其中古今地名相同者,括注今屬行政區劃,如"汾陽(今屬山西)";古今地名不清者不注。其餘歷史地名一律不注。
八、關於朝代名。為避免混淆,前漢、後漢之後漢稱東漢,南朝宋稱劉宋,元魏稱北魏。五代除部分單稱五代外,還加後梁、後唐、後晉等,如"五代後唐"、"五代後晉"。
九、文中舊紀年,以其人其時所處境地之帝王年號或其他為準,加註公元紀年。在同一條中,相同年號出現二次及其以上者,只注第一次。
十、本辭典除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公元紀年及資料出處的卷數外,行文一律使用繁體字,並酌量保留異體字。
十一、本辭典以詞目的筆畫多少順序排列。法名相同者,一般以朝代分先後,並依陰碼①②③等順序排列。從②開始,不再另標詞目。法名不同者按詞目首字的筆畫和筆形分別編排,筆功少的在前,多的在後;同筆畫的字按筆順橫、堅、撇、點、折分先後;詞頭相同的條目,字數少的在前、多的在後;字數相同的則按第二字的筆畫筆順排次,第二字相同的依第三字,餘類推。
十二、本辭典的筆畫、筆順依《辭海》(1999年版)《筆畫查字表》。橫、堅、撇、點、折以外的筆形:提歸入橫、捺歸入點,筆形帶鈎或曲折的均歸入折。
十三、本辭典對國外來華弘法或學習的大德,以其本國國名之第一字或第二字標明其國籍。其中"竺"即天竺,"印"即印度,"迦"即迦濕彌羅,"罽"即罽賓,"安"即安息,"扶"即扶南,"日"即日本,"尼"即尼泊爾,"新"即新羅,"麗"即高(句)麗,"濟"即百濟,"康"即康居,"支"即月支,"波"即波凌,"韓"即三韓,"師"即師子國,"訶"即訶陵國,"感"即感木魯國,"優"即優婆國,"越"即越南。
十四、本辭典正文前有筆畫詞目表;正文後有《中國佛教大事年表》供讀者查閲參考 [1]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媒體評論

書評
本書是二百萬字的的著作,是迄今國內最大的一部佛教人名辭典。
著者震華法師生前曾任上海玉佛寺住持,並於四十年代創辦上海佛學院。早在三十年代,震華法師即發心編纂《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並率弟子為此廣搜博集,陸續籌得草稿萬餘條。法師圓寂後,稿存上海玉佛寺。五十年代此稿被帶至中國佛教協會,擬整理出版;後在“文革”期間被棄為廢紙。“文革”後重被發現;受震華法師高足、上海玉佛寺住持真禪法師之囑,王新居士組織人員增補條目,查核資料,終使該書成型。期間,覺醒法師繼真禪法師主持玉佛寺後,亦給予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方面作出妥善安排,使該書得以順利出版;終於圓了震華法師的出版心願。其編纂時間之長,可謂中國出版界之最。
據介紹,震華法師遺稿主要收集的是中國北傳佛教人物;續編者又選收了中國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條目,同時增補了部分近現代佛教代表人物,使之更具實用性。其收錄辭條包括僧人、尼僧、居士、女居士、王公、后妃、公主等七類;此外,來華的外國僧人,但凡有記載的,亦均收入。行家評説該辭典的特點為:收詞比較完備;且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來自筆記、採訪、墓銘、碑刻等,為它書所不錄,故而尤顯珍貴。
本書是震華法師生平所輯之《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遺稿,其弟子整編就緒。共收錄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與中國佛教有關的人物詞目16973條。包括僧(菩薩僧、比丘、沙彌)、尼僧(比丘尼、沙彌尼)、居士女居士、王公(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后妃、公主等七大類。其中以中國漢傳佛教人物為主,兼及藏傳、南傳佛教人物,至於國外高僧大德,只限與中國漢傳佛教有交流記載者,餘則沒收錄。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圖書目錄

一、 序(趙樸初
二、 序(真禪
三、 序(王新)
四、 凡例
五、 筆畫詞目表
六、 正文
七、 《中國佛教大事年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