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鎖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英文名Army Logistics Academy [7]  ),簡稱陸軍勤務學院,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 [8]  ,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 [10]  ,是一所立足陸軍、面向全軍,教學、科研、服務一體,指揮、管理、技術融合的後勤專業類高等教育院 [8]  ,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和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 [9] 
軍事經濟學院1946年7月創建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最初為東北民主聯軍供給學校,1986年定名為軍事經濟學院。後勤工程學院成立於1961年11月,以河南新鄉第三軍械預備學校為基礎,歷經多次調整組建,1975年恢復後勤工程學院校名。2017年,陸軍勤務學院以後勤工程學院和軍事經濟學院為基礎組建。合併前的兩所院校均為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 [6] 
該院由位於重慶的院本部、位於襄陽的訓練基地和武漢營區三部分組成 [11]  。截至2023年6月,學院建有田徑運動場、體訓館、器械場等各類軍事共同科目訓練場和體育場館。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宿舍實現全網絡覆蓋 [8]  。學院學科門類涵蓋軍事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四大門 [11]  。專業涵蓋戰勤指揮、軍隊財務、軍需能源等6個全軍後勤通用專業領域18個生長軍官高等教育專 [8]  。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 [6]  ,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8]  、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 [46] 
中文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外文名
Army Logistics Academy [7] 
簡    稱
陸軍勤務學院、陸勤學院 [7] 
創辦時間
2017年8月17日 [11]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軍事類
學校特色
軍隊“2110工程” [1] 
全國重點高等院校 [9] 
主管部門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10] 
現任領導
周炎明(陸軍勤務學院院長) [12] 
專職院士數
1人(截至2017年6月) [2] 
本科專業
14個(截至2023年6月) [8] 
碩士點
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3年6月) [8] 
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截至2023年6月) [8] 
博士點
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截至2023年6月) [8] 
博士後
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截至2023年6月) [32]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3個(截至2023年6月) [3] 
院系設置
軍需勤務分隊、油料勤務分隊、軍事設施勤務、軍事物流管理、軍事物資採購管理、後勤綜合勤務(截至2023年6月) [8] 
校    訓
篤學精武 勤務致勝 [7] 
校    歌
《軍歌嘹亮向太陽》 [7] 
地    址
重慶市沙坪壩區陳家橋大學城北一路20號(校本部) [13] 
武漢礄口區三院路2號(訓練基地) [48] 
院校代碼
91014 [13] 
主要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2]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2項(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2] 
軍隊、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近400項(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 [2] 
知名校友
羅健夫 [47] 
知名教師
鄭穎人 [4] 
方振東 [4] 
程華 [4] 
塗亞慶 [4] 
張偉明 [4]  展開
佔地面積
約 2600 畝(截至2023年6月) [8] 
教師人數
400餘名(截至2023年6月) [8] 
學生人數
共42萬餘名(截至2023年6月)(建校至今的學生總數)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軍事經濟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前身最早是東北民主聯軍供給學校,1946年7月創建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16]  ,1952年9月改建為軍需學校,改建後第一任校長楊紀賢,政治委員張 [17]  。1984年2月,學院改為高級後勤學校 [17]  。1986年,定名為軍事經濟學院,學院198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是全軍最早開展軍事學研究生教育的單位之一,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6] 
1996年9月,學院建校五十週年之際,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嚴格、求實、廉潔、獻身”八字校訓,激勵全院官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現代化建設再立新功 [14] 
1998年軍事經濟學院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16]  ,是培養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建設人才的高等軍事學府,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 [14]  ,承擔全軍戰勤、財務、軍需、物資採購、軍事物流、審計、裝備經濟等領域本科、碩士、博士學歷教育、任職培訓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設,還承擔珠心算學員、外國軍事留學生、國家國民經濟動員業務骨幹培訓等任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後勤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
1954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炮兵預備學校。1956年,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械預備學校,位於新鄉 [21]  。1961年,解放軍後勤學院(營房系、油料系)、裝甲兵工程學院(汽車系)、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步兵武器設計科)、第三軍械預備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 [19]  ,學院隸屬於解放軍總後勤部,坐落在山城重慶 [18] 
1969年,通縣軍械學校、南京軍械學校、瀋陽後勤技術兵學校併入,並與本身的輕武器系組建成為學校的軍械訓練大隊。1969年,學院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高級專科學校。1973年,後勤高級專科學校(軍械繫/軍械訓練大隊)分出,改建軍械技術學校;1974年7月,後勤高級專科學校軍械訓練大隊劃歸石家莊軍械技術學校,後成為軍械工程學院。1973年,後勤高級專科學校(汽車系)分出,參與組建解放軍運輸技術學校,後成為軍事交通學院 [21]  。1975年,學院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校 [22] 
2006年,學院整體進入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行 [20]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陸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以後勤工程學院和軍事經濟學院為基礎組建。8月17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舉行揭牌儀 [1]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是一所立足陸軍、面向全軍,教學、科研、服務一體,指揮、管理、技術融合的後勤專業類高等教育院校,是勤務通用人才培養基地、勤務科技創新陣地、勤務保障服務平台、勤務文化傳承高地、勤務對外交流窗口。截至2023年6月,承擔生長軍官、現職軍官、研究生、軍士、文職人員、外訓等10個類型培訓任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6月,學院專業涵蓋戰勤指揮、軍隊財務、軍需能源、軍事設施建設、倉儲物流、採購管理等6個全軍後勤通用專業領域18個生長軍官高等教育專 [8] 
陸軍勤務學院院系設置
院系設置
專業名稱
軍需勤務分隊指揮
管理科學與工程
油料勤務分隊指揮
軍事能源工程
化學
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軍事設施勤務
國防工程及其智能化
土木工程
軍事物流管理
物聯網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與工程
軍事物資採購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與工程
後勤綜合勤務
物聯網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物流管理與工程
以上數據統計截止時間:2023年6月10日
參考資料來源為:陸軍勤務學院2023年普通高中畢業生招生簡章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6月,學院學科專業涵蓋軍事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4大門類,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軍隊“雙重”建設學科專業3個 [8]  、重慶市一流(重點)學科6個 [8]  、軍隊(省市級)重點學科9個 [24]  。學院設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領域),專業涵蓋戰勤指揮、軍隊財務、軍需能源、軍事設施建設、倉儲物流、採購管理等6個全軍後勤通用專業領域18個生長軍官高等教育專業 [8]  。學院還設有軍事後勤學、土木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應用經濟學、軍事裝備學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並依託國家級科研平台國家救災應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 [46] 
陸軍勤務學院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國家重點學科
油氣儲運工程、國防經濟、後方專業勤務 [8] 
軍隊“雙重”建設學科
後勤保障、後勤管理、物聯網 [8] 
全軍重點建設學科
石油天然氣儲運工程 [24] 
省級重點學科
油氣儲運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後方專業勤務、岩土工程、應用化學 [24]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土木工程、應用化學、石油與天然氣、軍事後勤學、軍事裝備 [23] 
以上數據統計截止時間:2023年6月1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學院有教授、副教授300餘名,研究生導師100餘名,待遇級別5級專家教授7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百千萬人才2名,全軍優秀教師6名,軍隊高層次拔尖人才4 [8] 
陸軍勤務學院師資力量
類別
名單
專職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穎人 [24]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黃瑞新、吳少華 [24] 
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鄭穎人、方振東、程華、塗亞慶、杜揚、郭繼坤、蘇喜 [4] 
全軍優秀教師
鄭穎人、張偉明 [4] 
博士生導師
鄭穎人、方振東、程華、塗亞慶、張偉明、杜揚、凌大榮、吳少華、蘇喜生 [4]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方振東 [24]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程華 [4] 
以上數據統計截止時間:2023年6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17年6月中國軍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精品課程4個、軍隊院校優質課程3門;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6] 
陸軍勤務學院按特色專業課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國防建築學、土木工程、通風空調與給排水工程、環境工程、電力工程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供油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
軍用輸油管線、軍隊審計、戰時油料勤務等 [25] 
軍隊院校優質課程
軍用輸油管線(張偉明)、戰時油料勤務(郭繼坤)、工程力學(三)
原總後院校優質課程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土力學與基礎課程、軍用輸油管線、戰時油料勤務、工程力學等 [25] 
注:以上名單不全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學院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軍隊級以上課題400餘項;獲國家、軍隊(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2項,國家精品(一流本科)課程7門,全國優秀教材1本,2篇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博,學員獲各類競賽國家級獎項800餘項,珠心算隊蟬聯7屆世界珠心算大賽冠軍和5屆國家珠心算賽冠軍,先後為部隊和地方培養了42萬餘名優秀人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合作交流

  • 教學交流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的前身軍事經濟學院,先後與全國60多所高校建立了協作往來關係,有140多人蔘加了全國99個學術團體。學院多次成功地舉辦了全軍性大型學術討論 [27] 
建校以來,先後有羅馬尼亞、阿爾及利亞、印度、日本、韓國、以色列、巴基斯坦代表團,43國駐華武官夫人訪問團及英、美著名專家教授來學院參觀訪問、授課 [28] 
自2012年起,學院已連續開展5次暑期學校項目,選派優秀學員及幹部赴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法國巴黎經濟管理學院等國外院校參加課程培訓,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複合型軍事後勤人才創建了寶貴平 [28] 
  • 學術交流
2021年10月,陸軍勤務學院隆重舉行與重慶紅巖聯線合作共建簽約揭牌儀式暨紅巖革命故事展演,讓一堂紅巖特色思政課走進學院 [29] 
12月8日至9日,陸軍勤務學院舉辦國際軍事人員培訓研討會。研討會以“新時代國際軍事人員培訓的挑戰與對策”為主題,採取線上方式組織,孟加拉國、緬甸、巴基斯坦、剛果(布)、加蓬、坦桑尼亞等10餘國軍隊代表參會。主要圍繞培訓體系建設、管理模式創新、國際傳播交流等專題研討,研究疫情環境下國際軍事人才培訓的困難挑戰,分享國際軍事人才培訓的有益經驗,深入探索國際軍事人員培訓發展方向,提升國際軍事人員培訓質效,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人才支 [30] 
2023年11月30日,陸軍勤務學院在重慶舉辦防務經濟與軍事後勤研討會,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亞美尼亞3國相關領域代表線上參會,30餘個中國軍地單位派員線下參會。中外與會代表圍繞“新時代防務經濟與軍事後勤創新和實踐”主題進行了研討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和經驗做法,探索了新的時代背景下防務經濟與軍事後勤創新發展對策,為該領域交流合作搭建了平 [31]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錄取方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招收全國各地的考生(面向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普通高中畢業 [26]  )和部隊考 [7]  。根據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報考陸軍勤務學院的考生年齡應為17-20週歲的高中畢業生。政審按徵集兵員的政治條件辦理,體檢按《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辦理。軍隊院校的報名時間一般與普通高等學校報名時間同步進行,具體報名形式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門公佈為準。考生在填報志願前,應及時、準確地掌握學院的招生專業、人數等情況;在填報志願時,應在“提前單獨錄取”欄內填報陸軍勤務學院及相關專業,避免錯填、誤填志願。同時可在“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欄內填寫“服從”,以增加錄取的機 [43] 
陸軍勤務學院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對象為軍隊院校應屆軍人本科畢業生、在職軍官(警官)、軍官轉改文職人員。軍隊院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研究生,須填寫《應屆畢業生報考研究生推薦審批表》,由所在院校教務部門審批。在職軍官報考研究生一般應當具有3年以上軍官崗位任職經歷。報考人員須填寫《軍隊在職軍官報考研究生推薦審批表》,按照軍官晉升任用批准權限審批,依託信息系統,逐級報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官局備案。學院按照考生初試和複試成績進行全面衡量,擇優錄取。錄取結果經審批後,會發放錄取通知 [44]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學院擁有15個國家、軍隊(省部)級研發中心,6個軍隊(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全軍後勤科研實驗 [32]  ,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供油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 [33]  ),177個各類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設有軍事後勤學、土木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應用經濟學、軍事裝備學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並依託國家級科研平台國家救災應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32]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6月,學院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3項,軍隊(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400餘項;研製的20餘型裝備列裝部隊,野營多功能淨水車、整體自裝卸野戰加油站參加國慶60週年閲兵式,野戰淨水車參加國慶70週年閲兵式;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軍隊級以上課題400餘項;獲國家、軍隊(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2項,國家精品(一流本科)課程7門,全國優秀教材1本,2篇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博 [8] 
陸軍勤務學院研究成果
類別
名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珊瑚島礁淡水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方振東) [24]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防微波輻射混凝土技術與應用研究”(康青)、“鋼質野戰輸油管線集裝集成系統”(雍歧衞)、“冰川凍土地區房屋修建技術”(梅全亭)、“三高地區屋面工程技術”(梅全亭)、“隔離膜高堆土地基處理技術”(梅全亭)、“高架通風孔防凍融技術”(梅全亭)、"軍隊油庫級信息系統開發平台"、“Ⅰ型野戰輸油管線系統" [24]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6月,學院擁有177個各類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圖書館藏書50多萬冊,各類文獻信息資源14.3TB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校園文化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學校標誌

校徽:
陸軍勤務學院2023年的錄取通知書大禮包中有1枚校徽徽章,象徵新學員們要以院為榮,以院為家 [45] 
陸軍勤務學院校徽 陸軍勤務學院校徽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篤學精武,勤務致勝 [34] 
  • 校歌
《軍歌嘹亮向太陽》 [34] 
濃墨飄香鋼槍閃亮,不倦的追求忠誠守望;
七彩的校園七彩的夢,一身戎裝青春揚;
男兒女兒志在疆場,走向那硝煙創造榮光;
七彩的軍營七彩的夢,科技強軍做棟樑;
讓責任告訴理想,讓使命鑄就輝煌;
七彩的征程七彩的情,軍歌嘹亮向太陽。
  • 校魂:
“兩紅精神” [34] 
一心永向黨的忠誠
一切保打贏的奉獻
一分都不差的嚴格
一路肩並肩的團結
  • 辦學理念:
堅持立德樹人,強化實戰實踐;堅持特色發展,注重勤務創新;堅持開放辦學,多維融合培塑 [34]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校園環境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校園環境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校園環境(10張)
截至2023年6月,陸軍勤務學院的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宿舍實現全網絡覆蓋、智能化升級 [8]  。學院建有田徑運動場、體訓館、器械場、障礙場、輕武器射擊場、綜合體訓棚、球類運動場等各類軍事共同科目訓練場和體育場館。綜合訓練場佔地800畝,功能完善、設施齊全,可滿足初中高級軍人心理行為、意志拓展訓練及各類軍事技能和保障實訓演練需 [8]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行政管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現任領導

陸軍勤務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院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政治委員
關應祥 [35] 
表格數據截止日期為:2024年5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歷任領導

陸軍勤務學院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期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院長
方振東(少將) [36] 
不詳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政委
趙桂林 [37] 
不詳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院長
周炎明(少將) [39] 
2015年9月-2017年8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政委
季富 [40] 
2015年-201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院長
劉化綿 [38] 
1996年3月-未知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校友情況

陸軍勤務學院知名校友
姓名
生卒年
生平經歷
羅健夫
1935年-1982年
1972年,他研製出了第一台圖形發生器。1975年,他又研製成功了“Ⅱ型圖形發生器”,為我國航天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81年10月已獨立完成Ⅲ型圖形發生器全部電控設計。1983年2月,他被國務院追授為全國勞動模範 [41]  [47] 
江軻
未知
2019年10月,被旅保障部評為“伙食管理標兵”稱號;2020年被旅評為“四有優秀革命軍人”;2021年4月,帶領後勤保障人員示範“野營炊事操作區域設置”科目,受到一致好評,榮立三等功一次;2021年11月因工作突出獲三等功一次;第八十集團軍2021年度“感動集團軍十大人物”候選 [42]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所獲榮譽

陸軍勤務學院所獲榮譽
時間
名稱
2017年8月
入選軍隊“2110工程”整體條件重點建設院 [1]  [9] 
未知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 [2] 
未知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2項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