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

鎖定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位於廣東省大埔楓朗鎮大埔角新村倉下,一正二間土木結構,佔地面積224平方米。“皖南事變”後,全國革命鬥爭形勢急劇變化。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公元1941年9月,南方局黨委書記方方(化名王子華)與黃維禮同志接上關係。南委機關由恭州轉移到大埔角倉下,設在一間小屋子裏。在離倉下不到500米遠的大埔角圩開辦“天成”商號,作為南方分局黨委地下組織聯繫指揮部。 [1] 
2019年4月19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序號168)。 [2-3] 
中文名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楓朗鎮大埔角新村倉下
佔地面積
224 m²
保護級別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基本介紹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舊址是大埔縣光榮革命傳統紅色教育基地、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這裏點燃革命火種,被譽為“南方小延安”,它的成立為抗日戰爭、解放全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1942年春,在楓朗鎮大埔角新村倉下,成立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工作領導機構,由方方任書記,在他的領導下,“南委”工作組的同志們就在這小小的屋子裏多次發射重要電報、傳遞重要信息,為破除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二次反動高潮的陰謀發揮了重要的聯絡和掩護作用。 [4] 
“天成”商號位於大埔角圩(原永和街),現門牌為5104號,店鋪佔地面積52平方米,為磚石灰粉瓦頂結構,上下二層,樓下店面經營文具日用百貨,樓上為店員住房兼倉庫。“天成”商號起到了聯絡和掩護的重要作用。1942年5月,由於叛徒郭潛(原南方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等出賣,南方局活動地點暴露,“天成”號受到敵人的嚴重破壞。
1985年,上級撥款把南委機關舊址修復,安排專人管理。裏面有當時革命活動的圖片展覽,每年都有本省、市和鄰省、市的革命老前輩以及本縣部分中小學生前往參觀。
1985年4月,南方工委舊址被大埔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列為大埔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員會機關舊址其他信息

2015年以來,楓朗鎮積極爭取、主動作為,聘請了廣州市南方文化創意研究院進行全面、系統、專業的規劃和設計,以“修舊如故、保持原貌”的原則,拓寬和改造“南委”舊址及其周邊環境景觀,總面積擴至約1萬平方米,增設了閩粵贛邊區革命歷史陳列館、紅色文化長廊、宣誓廣場等景區節點,完善停車場、衞生間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南委周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集旅遊、教育、發展農村經濟於一體的紅色基地。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