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

鎖定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設有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和運營委員會。理事會作為協議及議決機構,負責監督和管理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的整體行政和運作;學術委員會負責對所申請資助的學術活動項目的審查,以及對受資助項目執行情況和結果的評估;運營委員會負責管理和監督信息中心基金的有效使用。
中文名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
理事長
金在烈
單位性質
學術信息彙總機構
主辦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
資助單位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組織機構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設有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和運營委員會。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主任、執行副主任負責信息中心的行政工作,並協調以上三個委員會之間的關係。
理事會:
理事長:郝平
副理事長:金莉
理事:張西平、趙宗鋒、苑建華、張朝意、張曉慧、郭棲慶、蔡劍峯
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張西平
委 員:丁超、賈文健、傅榮、李雪濤、李永輝、劉健、史鐵強、孫有中、徐一平、張宏、張朝意
運營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宗鋒
委 員: 康泰碩、王仁成
中心主任: 郝平
執行副主任: 趙宗鋒、封安妮
學術秘書: 吳浩、王惠英、谷晨曦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中心建設

亞洲佔全球陸地面積的30%,世界人口的59%。亞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所孕育的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奧斯曼文明、日本文明、朝鮮半島文明、東南亞文明,都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着輝煌的篇章。但在近代,亞洲長期陷於落後衰弱之地。20世紀下半葉,亞洲經濟振興、民主發展、社會與文化進步,開始了偉大的復興。21世紀的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最具活力的地區。
亞洲特定的歷史和現實,決定了亞洲研究的意義極為重大,研究的領域則極為廣闊,亞洲研究已成為全球性的課題,是世界區域研究最重要的專門學科之一。為此,世界許多國家和重要的國際組織,紛紛建立亞洲研究專門機構。從亞洲研究的現實和長遠發展看,成立以“亞洲研究信息彙總”為主題的科研機構,是十分必要的。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成立於2007年12月,是世界範圍內以“亞洲研究信息彙總”為主題的科研機構。亞洲研究信息中心將立足亞洲,面向世界,進行亞洲研究領域的信息彙總。通過彙總世界各國亞洲研究中心的學術成果和科研動態、出版《世界亞洲研究機構信息叢書》、資助優秀課題和學術交流,致力於構建亞洲研究的學術資源網絡和思想庫,為所有亞洲研究中心提供信息服務。努力使中心成為世界所有亞洲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平台,成為全球亞洲研究信息彙總的基地,成為亞洲研究機構瞭解其他國家亞洲研究的動態與成果的樞紐,成為展現世界亞洲研究最新成果的學術資源庫。

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建設條件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成立於1974年,是韓國最大、歷史最久的專注於教育的非盈利性公益法人。在韓國國內,財團重點支持社會科學的發展,創建了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圖書館,在其獎學金項目資助下,數百名青年學者赴國外知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數千名韓國學生在本國學習。它的學術研究支援項目,支持了亞洲數百名學者赴韓國進行學術研究,並促成了一批“亞洲研究中心”的成立,它支持的以學術著稱的“北京論壇”和以經濟著稱的“上海論壇”以及其他國際學術會議,在亞洲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它把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作為自己的重點支持領域;它把促進學術交流、資助學生成長為世界級知名學者作為自己的目標;它關注亞洲文化教育的發展,眾多高等學府的學術研究機構和國際學術會議都離不開它的鼎力相助。韓國高等教育財團的支持,是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成立和發展的堅實保障。
北京外國語大學 [1]  地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院校之一,是中國外語院校中歷史最悠久、層次齊全、語種最多的高等院校。學校講授43種外國語,集中了22個非通用語種專業,其中11種語言是全國的學科點,語種覆蓋亞、歐、東非、西非、拉美、北美、大洋洲。文學和語言學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具有傳統優勢的兩大特色學科,在保持傳統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的同時,積極尋求外語與經貿、外交、金融、法律及新聞等專業相複合的新途徑,在語言類專業之外,相繼建立了高級翻譯學院、國際商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國際關係學院、法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院等,培養外語和專業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學校圖書館藏書文獻總量近100萬冊,中外文期刊1200多種,各種音像資料8000多件。這些都為開展對象國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北外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語教育界享有很高學術地位、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很多學科,如英語、俄語、德語和西班牙語、阿拉伯、日語等學科,都有國內首屈一指的師資力量。此外,學校還擁有強大的專家顧問團隊,包括中國政協副主席、法學家羅豪才,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中國對外友協會長陳昊蘇,著名哲學家任繼愈,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等。
在學術研究方面,學校也一直走在國內高校的前列,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海外漢學研究中心致力於中國漢學界的學術發展,世界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語言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國際問題研究所等,都是全國高校具影響力的科研機構,學術成果豐碩。學校還與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的172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學術合作和交流關係,與耶魯大學、伯克利大學、康乃爾大學、早稻田大學等世界級大學、高水平大學之間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係,是國內高校與國外教育機構開展交流最多的大學之一。
學校設有50多個研究中心,開展語言文學、社會文化、國際關係、地區研究等,研究領域覆蓋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研究方面,現有日本學研究中心、阿拉伯研究中心、馬來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南亞研究中心、西亞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機構,這些中心舉辦得十分成功,得到了有關國家的高度認可和有效支持。這些中心的成功經驗,將為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提供良好的借鑑。
北京外國語大學還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外語出版機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  ,外研社出版30多種語言的圖書,編纂出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國際漢學》、《國際論壇》等多個核心期刊。其中,《外語教學與研究》是中國外語界第一家學術期刊;《國際漢學》是海外漢學研究領域裏最具影響力的期刊;《國際論壇》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重要來源期刊。此外,亞非學院的《亞非動態與研究》深受外交部的好評,成為國家制定亞非地區外交政策的重要參照。學校豐富的辦刊經驗,為國內外外語界學術思想的交流和學術資源的整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下,依託北京外國語大學講授43種外國語的獨特優勢,強大的學術、科研和顧問隊伍,豐富的舉辦研究機構和辦刊經驗,世界亞洲研究信息中心將能夠順利成立並得到良好發展,建成世界知名的亞洲研究信息彙總中心,為全球亞洲研究機構提供一個交流、合作、提高的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