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設防城市

(詞彙)

鎖定
不設防城市(undefended city),即戰時沒有軍隊防禦和軍事設施的城市。當某個主權國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臨被佔領的危險,這個國家的政府本着人道主義保護市民,並保護城中的文物古蹟不被毀滅,就會宣佈它為不設防城市,命令守軍撤出,自動放棄城市的佔領權,該城奉行不抵抗原則。比如二戰時期巴黎
中文名
不設防城市
外文名
undefended city
性    質
城市種類
代表城市
二戰時期的巴黎

不設防城市引申詞義

不設防城市定義

根據1907年的《海牙公約》規定,對不設防城市、村莊等不能轟擊。

不設防城市典故

這座不設防的城市位於北非海岸上的迦太基。迦太基由於戰爭失敗而交出了它的全部武器和戰艦,實際上是一座沒有任何軍備的城市。
古羅馬歷史學家阿庇安在一部歷史著作中,描述了地中海沿岸城市迦太基遭到毀滅時的可怕情景。這座有着700年曆史的城市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市內主要街道上的建築物均高達6層。古羅馬統治者給士兵下達的命令是:迦太基必須被夷為平地。
這個命令得到了最嚴格、最符合字面意義上的執行,因而迦太基的毀滅,便成了一座城市所能遭受毀滅的極限的代名詞。烈火蔓延開來,把一切東西都燒着了;士兵們不想一點一點地拆毀這些建築,而是把它們一下子推倒;房屋坍塌的聲音愈來愈大,許多人跟石塊一起跌入死人堆中。在現代社會里,除了核彈外,能夠使一座城市遭受類似於迦太基那樣命運的罪魁禍首隻有一種,那就是地震。

不設防城市事例

不設防城市二戰時期的巴黎

羅馬不設防 羅馬不設防 [1]
1940年6月5日,希特勒投入140個師的兵力,向法國發起強大攻勢。而敦刻爾克撤退後,法軍只有71個師留在本土,裝備上也落後於德軍。面對德國人的強攻,法軍節節敗退。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首都,宣佈巴黎為不設防城市。4天后,德軍長驅直入,兩百萬巴黎市民不得不背井離鄉。

不設防城市二戰時期的羅馬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權垮台。德國佔領軍以保護古蹟為名,宣佈羅馬為不設防城市。即不允許意大利人在此城進行軍備,以便德國任意控制。意大利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向德軍展開英勇鬥爭。著名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反映了這一歷史情節。

不設防城市現代延伸應用

現代建築領域往往也引用“不設防的城市”指那些建築沒有做好預防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城市。如大地震前的唐山
國際減災十年”顧問委員會、美國科學院及工程院在一份聯合撰寫的報告中,把我國的唐山與智利瓦爾帕萊索遭受地震災害的情況作了對比。1976年的7.8級地震摧毀唐山市,災區人口150萬,大多數人失去了家園,死亡人數達24.2萬;而在9年後的1985年,一次7.8級的地震在瓦爾帕萊索附近發生,災區人口也有100萬之多,只造成150人死亡及中等程度的破壞。
報告進一步指出,瓦爾帕萊索的幸運,在於開展了科學的抗震設防工作。而唐山的不幸,在於幾乎沒有設防。一座處於破壞性地震危險中同時又沒有進行抗震設防的城市,無疑是一個潛在的或可能的迦太基。唐山地震後,人們發現在一片倒塌的廢墟中,居然安然屹立着一座麪粉廠。原來唐山麪粉廠在建造時,不知何故套用了新疆麪粉廠按八度設防的圖紙,才在這次大震中免遭滅頂之災。
科學的抗震設防,意味着在現有的科學水平和經濟條件下,以合理的資金投入取得最大的“地震安全”效益,它是建立在對所在地區的地震危險性作出科學判斷的基礎上的。這項工作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就開始了。1992年國務院頒佈了最新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對於一般的工業及民用建築,都應該以這張比例為1∶400萬的區劃圖中給出震後唐山的地震危險性判斷,作為抗震設防的依據。專家指出,它實際上相當於對地震所做的長期預報的結果,屬於大尺度的、平均場地條件下的概率結果。但這張大尺度的區劃圖在許多情況下是不能滿足需要的。對於重要的工程建設項目,應該對其所面臨的地震危險,做更進一步的、更為精確細緻的判斷。
資料顯示,我國的很多城市都分佈在地震高烈度地區,其中分佈在7度以上地區的佔50%,即在6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城市都處在7度以上地區。北京和一批省(區)會城市,如呼和浩特烏魯木齊蘭州銀川昆明拉薩太原海口以及台北,都位於烈度8度和8度以上地區。
據建設部最新統計,今後十幾年內,我國城市數量將達到1000座以上。屆時,我國地震烈度高於7度的城市分佈比例還會有所提高,社區的數量也比居民委員會的數量要大得多。隨着我國城市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社區防禦已經成為城市地震災害預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