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能越雷池一步

鎖定
不能越雷池半步位於安徽省望江縣雷池鄉,在望江縣城東部10公里處,緊靠長江北岸,面積100多平方公里,入江處為雷港。 [1] 
但讓後人能真正記住雷池的並不是因為這些,而是因了那句流傳千百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東晉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安徽和縣)鎮將蘇峻叛亂,舉兵進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温嶠欲領兵東下,中書令庾亮恐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在《報温嶠書》中説:“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
《太平御覽(六十五卷)》引《孝子傳》:“孟宗為雷池監,作鮓一器以遺母,母不納。”孟宗,又名孟仁,三國時的江夏(今湖北黃崗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監魚官《三國志.吳志》中亦有此記載。這就是説,最晚是在三國時期,就有雷池,並且設立了行政官員。這也就是説,在江淮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經有古雷池的存在。
雷池因此便名著史冊,“不越雷池一步”也成為後人熟悉的一個成語。
中文名
不能越雷池一步
位    置
安徽省望江縣雷池鄉
交    通
離望東長江大橋G35高速口僅4公里

目錄

不能越雷池一步背景介紹

雷池 雷池
雷池的來歷,有關記載説:雷池,坐落在長江中下游北岸望江縣雷池鄉境內,是由雷水匯積而成。雷水源出湖北省黃梅縣境,經宿松入泊湖,串湖後流至望江縣城東南十五里處積而為池,故曰雷池。又因居九江至南京的長江水道要衝,扼黃梅、宿松、太湖內河航運之咽喉,形勢險要,故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不能越雷池一步典故

咸和二年(327年)歷陽(今和縣)鎮將蘇峻聯合壽春(今壽縣)鎮將祖約叛亂,向京都建康(含南京)進攻,忠於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嶠慾火速統兵去保衞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權的庚亮得知後,擔心當時手握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温嶠書》中説:“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鎮原防,不要越雷池而東。後來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範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啓間(1621-1627年)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太平御覽(六十五卷)》引《孝子傳》:“孟宗為雷池監,作魚乍一器以遺母,母不納。”孟宗,又名孟仁,三國時的江夏(今湖北黃岡西北)人,曾在望江雷池地域任監魚官
三國志·吳志》中亦有此記載。這就是説,最晚是在三國時期,就有雷池,並且設立了行政官員。這也就是説,在江淮這片土地上,早在1700多年前便已經有古雷池的存在。
古雷池的復原可以依照下述的辦法就可以一目瞭然。如果可能的話,弄一張1954年洪水時的受災區域水文圖,參考一下便不難想見雷池當日的氣勢。這實際就是當長江水位上漲到19。5米時,抽掉同馬大堤可以看到的一切。那時整個望江被洪水覆蓋的地方都是古雷池之領域。
參考資料
  • 1.    雷池簡介  .望江縣雷池鄉人民政府網.2015-03-05[引用日期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