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黨落子

鎖定
上黨落子,山西省潞城黎城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上黨落子是流傳於山西東南部上黨地區的地方劇種,清代道光年間形成於濁漳河西岸黎(城)潞(城)交界地帶,它主要流行於晉東南各縣。上黨落子在吸收了上黨梆子、蒲劇、晉劇、河北梆子等多種劇種藝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粗獷豪放、熾熱火爆、三根梁”(即生角、大淨、旦角)挑戲的獨特藝術風格。隨着不斷改進和創新,上黨落子在繼承原來熾熱奔放等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又增添了委婉柔和、悠揚圓潤、表演細膩等新的特色。上黨落子的音樂屬於宮調式,其唱腔由板式和曲牌兩大體系構成 [1-3] 
2008年6月7日,上黨落子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地區為山西省潞城市、黎城縣申報,遺產編號為Ⅳ-98。 [4] 
中文名
上黨落子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非遺編號
Ⅳ-98
申報地區
山西省潞城區、黎城縣
別    名
上黨樂子 [5] 
遺產類別
傳統戲劇

上黨落子歷史淵源

上黨落子是流傳於山西上黨地區的地方劇種之一,清代道光年間形成於濁漳河西岸黎(城)潞(城)交界地帶,黎城上黨落子亦稱“黎城落子”。
潞城區上黨落子
據史料記載,清代同治八年(1869)潞城的潞河村創辦合意班,演唱落子,其後李家莊村、微子鎮、黃牛蹄、小常村等處亦相繼成立班社,上黨落子演出流佈潞城,進而傳入相鄰的平順、壺關、長子、屯留等地。除上黨地區以外,晉中的左權、榆社,河北的武安、涉縣等地也都有上黨落子的演出。1955年,這一地方戲曲劇種正式定名為“上黨落子”。 [1] 
黎城縣上黨落子
上黨落子《楊七娘》
上黨落子《楊七娘》(6張)
清代道光、咸豐年間,河北武安落子藝人將武安落子帶到了山西上黨地區的黎城一帶,當地藝人們在武安落子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該地的民歌小調、上黨梆子,以及蒲州梆子的藝術養分,遂形成了上黨落子。原名曾叫作“黎城落子”。
清代光緒年間,上黨落子為了與上黨梆子爭取觀眾,班社開始從河北梆子中學習武戲技藝,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劇目、唱腔、表演等日漸豐富,其演出活動的範圍也擴大到了,上黨地區以外的很多地方,隨之晉南地區也有了興勝班、平盛班等多個班社。
民國期間,當地相繼成立了黎明劇團、壺山劇團、黎北劇團等,為上黨落子演出和傳承發展提供基礎平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黨落子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當地的劇團開展的基礎上,招收其新學員,舉辦藝術培訓班,應邀到山西省各地參加各種編排劇目演出。
文化大革命期間,上黨落子受到沉重打擊,一切傳統戲、歷史劇全部停演。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上黨落子又萌發新的生機,後來用經費為當地劇團新添置管樂、燈光、音響、無線話簡等西洋樂器和先進設備,更新了幕布和服裝道具及大衣箱,另外還聘請了外地導演指導劇目排練,上黨落子又一次煥發出生機。期間的表演還獲得各種獎項,為上黨落子爭取了榮譽。
21世紀初以來,由於現代生文化等衝擊,老藝人的陸續離去,上黨落子又面臨瞭如何活下去的難題。 [6]  [7] 

上黨落子文化特徵

唱腔特點
上黨落子《薛剛反朝》
上黨落子《薛剛反朝》(8張)
上黨落子唱腔的音階為七聲清樂宮調式,旋法中級進使用較少,多為跳進,甚至常用五度以上的大跳,大跳之後的反向進行是上黨落子唱腔中的一大特點,整體上呈現出粗獷奔放、激越慷慨的藝術風格。傳統用調多為E調或D調。
上黨落子唱腔以板腔體為主,曲牌體為輔。板式有【流水】【清流水】【霸王鞭】【悲板】【念板】【散板】【哭板】【滾白】【垛板】【老套板】等。
【流水】是上黨落子唱腔的基本板式,一板一眼,2/4記譜。上句可以落在“2、3、5、6”各音上,下句落在“1”音上。根據行腔速度,【流水】又被分為【慢流水】【流水】和【緊流水】。腔少字多,結構緊湊,多用於敍事與抒情並重的唱段。
【清流水】是在【流水】的基礎上將速度放慢、節奏擴展、旋律加花而成。一板三眼,4/4記譜。敍述性很強,多用於生、旦角的大段唱腔。
【霸王鞭】是從上黨梆子吸收而來,上句落“2”或“6”音,下句落於“1”音。一板三眼,4/4記譜。長於表現深沉、嚮往的感情。
【悲板】是依附於【流水】的“緊打慢唱”唱腔,多表現悲憤的情緒。
【念板】是似念似唱、以念為主的一種板式,唱詞靈活、敍述性較強。有板無眼,1/4記譜。
【散板】是將【流水】的曲調在速度上做自由處理,分為【慢散板】【散板】和【緊散板】。上句多落在“6、2”兩音上,下句落在“1“音上。
【哭板】是專用於劇中人物悲傷哭泣時的板式,無板無眼的散板結構。
【滾白】是【哭板】中的似説似唱一個插段。
【垛板】是從上黨梆子吸收而來。根據行腔變化,分為【慢垛板】【垛板】和【緊垛板】。
【老套板】是從河北老調梆子中吸收而來,一板一眼,2/4記譜。旋律多圍繞“1、5”兩音進行,上句落“1”音,下句落“5”音。
上黨落子的曲牌體唱腔有【八板】【讚語】【釘缸調】【戲牡丹】【撲燈蛾】【鎖板】等曲牌,藝人們稱為“雜腔小調”。
在上黨落子的演唱中,十分注重吐字的清晰。為更好的傳遞感情,演繹戲文做準備,由於上黨落子中所有行當在行腔時都是以真聲也就是大嗓為主,像是用平時説話那樣來唱戲文,所以唱詞吐字十分清晰。但受到上黨地區和黎城縣方言的影響,想做到如同京劇或者民族聲樂那樣行腔圓潤有很大的難度,所以上黨落子的行腔還是以字正生硬,音調平直為主,因黎城方言沒有後鼻音,所以潤腔用的就少,聲音缺乏圓潤,太過硬朗。 [6]  [8] 
伴奏樂器
上黨落子的文、武場起初非常簡單,所用樂器只有板鼓、挎板、大鑼、小鑼和胡呼(頭把)幾件。後來漸漸加入了二把、嗩吶、笛子、堂鼓、大鑔、小鑔,及彈撥樂器月琴、琵琶等。頭把漸漸被中音板胡替代,二把又被二胡替代。專門用於器樂演奏的絲絃曲牌和嗩吶曲牌,有的源於南、北曲,如,【點絳唇】【風人松】【泣顏回】等,有的源於明清俗曲和上黨民間音樂,如【傍妝台】【小八板】【賞蓮花】【鬧五更】【備馬牌】等,有的源於上黨梆子等梆子戲,如【迎仙客】【一枝花】【普天樂】等。鑼鼓經基本上從上黨梆子、京劇和民間吹打樂中借鑑而來。 [6] 
角色行當
上黨落子形成初期演的是“三小戲”和“家生戲”,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個行當。後來經過發展,形成了比較齊全的角色行當,且比其他劇種多一個二套鬚生,有“七緊、八慣、九消停”之説。隨着演出劇目的變化,各行當有了明確的分工,一人兼演兩個行當的現象不復出現。 [1-2] 

上黨落子代表劇目

上黨落子《程咬金招親》
上黨落子《程咬金招親》(10張)
截至2003年,根據資料統計,上黨落子的劇目有400多個,其中傳統劇目計有200餘個。 [3] 
潞城區上黨落子代表劇目主要有《兩狼山》《搜杜府》《司馬莊》《反西唐》《罵殿》《女中孝》《紅羅山》《花燭恨》《青山英烈》《廉吏風》《互助組》《新事新辦》《參軍》《捉特務》《喜鵲登枝》《勞動夫妻》《騰出手來》《遊西湖》《劈山救母》《茶瓶計》《秦香蓮》《碧玉蓮捉猴》《則天女皇》《貂禪》《寶蓮燈》《於無聲處》《小刀會》等。 [9] 
黎城縣上黨落子代表劇目主要有《司馬莊》《密松林》《搜杜策》《血淚仇》《赤葉河》《茶瓶計》《打鸞英》《下邊廷》《斬子》《罵殿》《三關排宴》《程嬰救孤》《朱元璋斬婿》《兩郎山》《白蛇傳》《遊龜山》《蝴蝶杯》《棘陽關》《高平關》《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等。 [6] 

上黨落子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上黨落子《穆桂英掛帥》
上黨落子《穆桂英掛帥》(14張)
1977年,當地劇團着手排演歷史劇《逼上梁山》演出一場門票收入竟達一千多元,創賣票以來最高紀錄。 [7] 
榮譽表彰
1984年4月,黎明劇團等新編現代戲《趙老笨》參加長治市新編現代戲會演並獲獎。 [7] 
1986年,黎明劇團參加長治市戲曲調演,展演劇目《齊王拉馬》獲一等獎。 [7] 
1991年,黎明劇團代表長治市赴北京參加“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泰山特曲杯”,地方劇種展演,獲一等獎。 [7] 
2002年11月,黎明劇團參加長治市新編歷史劇調演,展演劇目《薛剛反唐》獲優秀獎。 [7] 
2006年,黎城落子劇團參加長治市新編現代戲,展演劇目《酷城》獲銀獎。 [7] 

上黨落子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上黨落子《搜杜府》
上黨落子《搜杜府》(14張)
上黨落子與民俗文化上黨宮調、上黨皮簧及上黨儺戲、上黨隊戲流行於同一地區,底藴深厚,具有民俗、宗教、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1-2] 
傳承狀況
現代生活快節奏的影響和網絡文化等衝擊,老藝人的陸續離去,剩下的老藝人已悉數作古,眾多的後起之秀也風雲四散,上黨落子的傳承後繼乏人。 [10] 
傳承人物
李仙寶,男,漢族,1935年生,黎城黎明劇團落子演員,工丑角。2009年6月,李仙寶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黨落子代表性傳承人。 [11-12] 
保護措施
1977年6月16日,黎明劇團招收了40餘名學員,舉辦了第六期上黨落子藝訓班。 [7] 
1995年,黎城縣組織黎明劇團名角,在該縣賓館由縣電視台對黎明劇團的名段《訪崑山》《二進宮》《十五貫》《斬子》進行集中錄像。 [7] 
2006年,黎城縣成立民間劇團——黎城落子劇團。 [7] 
2011年,黎城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出版了《上黨落子音樂》。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潞城市紅旗落子劇團、黎城縣人民文化館獲得“上黨落子”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3]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上黨落子項目保護單位長治市潞城區紅旗落子劇團、黎城縣人民文化館評估合格。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