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頜竇提升術

鎖定
當上頜後牙缺失後,上頜竇的底壁就會下降到缺失牙原來的牙根的位置,此時一旦種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頜竇壁,為了植入種植體,經常需要移植一些合成的骨的替代品將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種植體在上頜骨中,這個手術的過程就叫上頜竇提升術。
中文名
上頜竇提升術
別    名
上頜竇開放式提升
目    地
保證種植體在上頜骨中
缺    點
8%的患者取髂骨術後出現感染、

上頜竇提升術手術方式

上頜竇外提升術
上頜竇外提升術(上頜竇開放式提升),在上頜竇側壁開窗,直視下將上頜竇底黏膜剝離並向上向內推,在上頜竇底黏膜和上頜竇底之間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頜竇底至牙槽嵴頂的骨量。可以根據上頜竇底原有骨高度是否能保證種植體的初期穩定性決定是
手術示意圖 手術示意圖
否一期種植修復,如果骨量較少也可行二期種植手術。
上頜竇內提升術
上頜竇內提升術(上頜竇閉合式提升),在種植過程中通過曲面斷層片圖像還原比例或上頜骨CT檢查,精確確定牙槽嵴至上頜竇底的距離,用環形鑽製備種植窩,鑽至接近上頜竇底時,使用上頜竇內提升器械輕輕敲擊通過備種植窩所得的柱形骨塊並使其與上頜竇底黏膜分離,由於內提升器械頂端為凹面或凸面,以及止停器的使用,可以提供有效保護,以防止上頜竇底粘膜破裂穿孔。然後可從下頜骨升支外側、頦部等處取骨或混入Bio—Oss等人工骨,從種植窩內將上頜竇底黏膜向上推與竇底骨分離後,通過種植窩送入的骨移植材料提升竇底,可在完成植骨的同時植入種植體,但如果骨質較薄,不足以提供種植體的初期穩定性的,可以選擇二期種植修復。
總結:只要手術操作者操作得當,不同的手術方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臨牀效果。上頜竇提升術,同期植入種植體在臨牀上普遍的開展,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牀效果。也一改上頜後牙區曾經是種植的禁區的歷史,為種植手術在上頜後牙區的順利開展去除了障礙。

上頜竇提升術優點

由於上頜竇的存在,在行上頜磨牙種植術時,如果牙槽嵴萎縮嚴重,或患者有較大的上頜竇及上頜竇底壁位置過低等情況存在,由於支持骨量不足在植入較長的種植體時有可能造成上頜竇穿孔,容易造成感染失敗,給使用種植義齒修復上頜後牙缺失帶來了較多限制。
上頜竇底提升術是採用外科手術方法將上頜竇黏膜從竇底剝離後抬高,在竇底黏膜與竇底骨之間植入骨移植材料,這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從而使種植手術成為可能。
植骨後同期或二期種植技術成功地解決了該區域種植的難題,給上頜後牙區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帶來了福音,使上頜後牙進行種植修復成為可能。
上頜竇底提升是用手術的方法在上頜竇底和被抬起的上頜竇黏膜之間放置骨或骨代用品,以增加上頜後部牙槽嵴頂到竇底的高度。它是解決上頜骨後部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為以後的牙種植體成功地行使功能提供保證。長期以來,利用自體髂骨移植有很高的成功率,因此該法被視為“金標準”。

上頜竇提升術缺點

但是約8%的患者取髂骨術後出現感染、失血、局部皮膚麻木、短期甚至長期疼痛等併發症[1]。因此,學者們一直在尋求能夠替代自體骨的移植材料。同種異體骨、異種骨以及後來的各類陶瓷材料、聚合物都先後被作為骨替代品用於上頜竇底提升中。但是發現這些材料中,有的存在免疫原性,有的缺乏骨誘導性,所以都沒有被廣泛地使用於臨牀。
近幾年,生長因子的應用和骨組織工程學的出現賦予了非自體骨材料形成骨的能力,克服了單純使用人工材料的缺陷,避免了取自體骨的併發症,從而成為上頜竇底提升的新進展。

上頜竇提升術臨牀研究

上頜竇提升術同期種植體植入在眾多的國內外臨牀研究中顯示具有較好的臨牀療效,並在手術過程中沒有植入任何自體骨及人工骨代用品。在種植義齒修復後,實現功能負載,跟蹤隨訪2年,結果顯示,術後無一例患者出現鼻竇炎等症狀,種植成功率為100%,功能良好,種植體穩固,無疼痛、腫脹、種植體周沒有出現大於2mm的骨質喪失。上抬後的上頜竇底出現了新骨形成的現象,分別出現了3-9mm不等,平均約4。5mm的骨質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