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太宗論止盜

鎖定
本文出自《資治通鑑》,由 司馬光所著。唐太宗:李世民。上與羣臣論①止②盜。或③請重法以禁之,上哂④之曰:“民之所以為⑤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⑥不暇.
本    名
李世民
別    名
唐太宗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武功別館
出生日期
598年1月28日
逝世日期
649年7月10日
主要作品
晉祠之銘並序
主要成就
貞觀之治

目錄

唐太宗論止盜原文

唐太宗論止盜 唐太宗論止盜
上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户不閉,商旅野宿焉。上又嘗謂侍臣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慾也。”

唐太宗論止盜註釋

①論:討論
②止:禁止
③或 :有的人
④哂(shěn):微笑。
⑤為: 成為
⑥故: 所以
⑦不暇:沒有時間;不,沒有 ;暇,時間
⑧去:去除
⑨輕:減輕
⑩使:讓
⑪安: 怎麼
⑫自是:從此以後;是:這
⑬昇平:太平
⑭野宿:在郊外露宿

唐太宗論止盜譯文

皇上與羣臣議論怎樣禁止盜賊。有的人請求使用嚴厲的刑法來禁止他們。皇上微笑着説:“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税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應當去掉奢侈的花費,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税,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讓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怎麼能用嚴厲的刑法呢!” 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起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對身邊的大臣説:“君主依靠國家,國家依靠民眾。依靠剝削民眾來奉養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來充腹,腹飽而身死,君主富裕國家就滅亡。所以,君主的憂患,不是來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慾望興盛,費用就會增大;費用增大,賦役就會繁重;賦役繁重,民眾就會愁苦;民眾愁苦,國家就會危急;國家危急,君主就會喪失政權。朕常常思考這些,所以就不敢放縱自己的慾望。”

唐太宗論止盜相關練習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學期《頂尖課課練》——24課《大道之行也》課外拓展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上與羣臣論止盜:論(討論)止(禁止)
(2)民之所以為盜者:為 (成為)
(3)或請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
(4)故不暇顧廉恥耳:故 (所以)
(5)輕徭薄賦:輕(減輕)
(6)安用重法邪:安 (怎麼)
(7)自是數年之後:是(這) [1] 
二:對盜的問題,羣臣的看法是什麼?“上”的看法又是什麼
羣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嚴厲的刑法來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 (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税,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
理由是: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由於賦税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
三:“上”的做法營造了什麼樣的社會?(用上文原句回答)
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户不閉,商旅野宿焉。
四:“海內昇平”使你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哪個句子?“外户不閉,商旅野 [2]  宿”使你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哪個句子?
“海內昇平”使人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外户不閉,商旅野宿”使人聯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外户而不閉。
唐太宗和羣臣們不同的止盜方法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清正廉潔,開明,會自我反省。
唐太宗時代出現的“貞觀之治”是孔子所説的“小康社會”,分析其原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