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

鎖定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成立於2002年12月,由原體育保健康復系和原基礎部下屬部分教研室和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組建而成。下設五個教研室:運動醫學教研室、運動解剖學與生物力學教研室、運動生理學教研室、運動生物化學與營養學教研室、應用心理學教研室;一個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中心包含:運動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運動心理學研究中心、運動技能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民體質研究中心。 [1] 
中文名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Kinesi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簡    稱
上體運科
創辦時間
2002年12月
創辦人
張匯蘭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上海體育學院
地    址
上海市楊浦區長海路399
所屬地區
上海市
主要院系
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運動方向)、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學院簡介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科由我國著名的運動解剖學家張匯蘭教授在五十年代初創立。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己發展成為學術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學科特色明顯,實驗條件先進,研究水平突出,成果顯著,在國內同領域中領先,在國際上相關領域有一定影響的優勢學科。運動人體科學學科1978年在體育界首批恢復招收研究生,1980年在體育界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同年又被評為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現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學科,1995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又獲得應用心理學、運動醫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為上海市第二期重點學科,2009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為上海市第三期重點學科。
運動科學學院在幾年的辦學實踐中,始終圍繞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結合上海經濟發展,逐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確立以德育為核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滿足體育事業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運動科學學院現有三個本科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運動康復專業應用心理學專業(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三個碩士專業:運動人體科學、運動醫學、應用心理學。二個博士專業:運動人體科學、體育工程。設有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運動科學學院除培養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外,還承擔全院體育生物科學課程教學任務。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現任領導

  • 劉宏:黨總支書記,全面負責運科黨總支工作,分管組織、人事工作。負責師生黨建、網站宣傳等精神文明建設,聯繫工青婦組織,負責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支持和協助院長,做好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 劉宇:院長,全面負責全院行政管理工作。分管行政、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負責財務經費、學術交流、科研工作,以及研究生專業培養與管理。
  • 焦振倫: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全面負責全院本科生日常管理教育、組織發展和就業工作。指導團總支,主抓安全保衞,配合總支書記做好黨的各項工作,支持和協助院行政,做好全院教學、科研、行政領導工作。
  • 王茹:副院長,負責本科教學及相關專業與課程建設事務,負責實驗中心日常運作與管理。協同院長完成學科建設的有關工作。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所獲榮譽

2010年,運動科學學院科研項目立項24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發表論文共122篇,其中SCI源刊文章5篇,核心期刊106篇。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共167人次,其中國際會議51人次。
57研究生參加了24個學術會議。其中,傅維傑同學獲第十四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年會優秀獎,於志華同學獲第九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大會優秀獎,另有4名同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年會和第四屆運動與健康高層論壇。積極籌辦第四屆亞太體育科學大會。申辦2011年“運動人體科學理論與技術前沿”研究生暑期學校成功獲批。全年共舉辦專家講學十餘次。
每週舉辦研究生讀書報告會和業務培訓研討會,內容涉及運動醫學、生理生化、生物力學等,形成良好的學術交流氣氛和讀書熱潮。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科研成果

近年獲得科技獎勵情況
  • 謝敏豪,陳佩傑等:提高運動員體能的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年
  • 陳佩傑等:上海市民體質網絡系統的研發和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獎,2010年
  • 劉宇等:負重超等長訓練系統的研發及其應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0年
  • 虞麗娟等:競技體育隔網對抗項目致勝因素關鍵技術研究與北京奧運會中的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
  • 潘珊珊等:心血管活性肽對運動心臟重塑和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9年
  • 陳佩傑等:上海市民體質評價體系和體育鍛煉指南的開發和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7年
  • 虞定海等:健身五禽戲編創研究與推廣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6年
  • 劉靜、陳佩傑:長期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GH-IGF-I軸的調節作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6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