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體育大學

鎖定
上海體育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簡稱“上體”,位於上海市,是由國家體育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體育類普通高等學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單位,入選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學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試點院校、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學校創建於1952年11月,原名華東體育學院,由原南京大學金陵女子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三校的體育系、科組建而成;1956年更名為上海體育學院;2001年6月成為國家體育總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23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上海體育學院更名為上海體育大學。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楊浦、徐匯、松江3個校區,及江灣、黃浦教學點,佔地面積超1100畝,校舍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有10個二級學院,24個本科專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專任教師600人左右。 [3] 
中文名
上海體育大學
外文名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簡    稱
上體
所在地
上海市
創辦時間
1952年11月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體育類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1年)
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單位(2018年)
主管部門
上海市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李崟
校長:毛麗娟
本科專業
2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重點(培育)學科1個
院系設置
10個二級學院
校    訓
身心一統,兼蓄競攀
校    歌
《上海體育大學校歌》
校慶日
11月8日
地    址
楊浦校區:上海市楊浦區長海路399號(200438)
徐匯校區:上海市徐彙區百色路1333號(200237)
松江校區:上海市松江區文翔路2000號(201620‍)
院校代碼
10277
知名校友
施之皓
孫海平
陳忠和
王躍舫
沈富麟 展開

上海體育大學辦學歷史

1952年9月3日,時任華東教育部高教處曹未風處長召集原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金陵女子大學體育系科負責人談話,口頭通報以三校體育系科為基礎,建立華東體育學院的設想,校址設在上海市梵皇渡路(現名萬航渡路)1575號,原聖約翰大學的校址;11月8日,華東體育學院正式宣告成立;12月8日,舉行開學典禮和學院成立大會,時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部長舒同為學校題寫校名。
1953年10月10日,經教育部批准,學院增設二部,地址在華出路630號。
1954年11月,學院劃歸中央高等教育部和中央體育運動委員會直接領導。
1955年5月1日—3日,學院二部遷回總部;8月中旬,學院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並決定撤銷二部建制。
1956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華東體育學院更名為上海體育學院;6月,學院搬遷至清源環路650號新址。
1958年7月21日,國家體委電告:“中央已批准上海體育學院下放由上海市領導,限7月底前接交完畢,交接辦法由市委和市人委決定”。
1960年2月15日,根據國務院國文辦(際)字第9號文件規定,上海體育學院改為由國家體委直接領導。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運動席捲全國,學院被迫停課。
1972年5月,上海體育學院和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上海半工半讀師範學院、上海教育學院合併上海師範大學
1974年5月 ,經有關部門同意,上海師範大學體育系中原上海體育學院的人員和器材、設備搬回原體院舊址辦學,形成一塊牌子、兩個地方、兩套人馬的體育系。
1978年4月12日 ,上海市革委會教育衞生工作辦公室宣佈成立恢復上海體育學院籌備組;6月9日, 恢復上海體育學院成立大會召開。
2001年2月19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調整體育總局所屬學校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國家體育總局直屬的上海、武漢、西安、成都、瀋陽5所體院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採取地方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共管,以體育部門為主的管理方式,如需調整上述管理方式,須商體育總局;6月18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上海體育學院簽約儀式在學院舉行。
2002年10月,原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併組成新的上海體育學院。
2003年5月30日 ,楊浦區人民政府和上海體育學院合作創辦上海體育學院附屬中學簽約儀式在楊浦區政府大樓會議室舉行。
2010年9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共建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簽約暨揭牌儀式,時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時任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共同簽署《上海市人民政府、國家體育總局共建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協議書》。 [33] 
2012年11月10日,學院舉行建校60週年慶典大會。11日27日,上海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教育部東西部對門支援簽約儀式在西安體育學院舉行;根據教育部下發《關於對支援延安大學等6所高等學校的通知》,由上海體育學院對口支援西安體育學院 [27] 
2015年8月,成功入圍市屬高校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試點學校。11月,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被國際乒聯命名為最高級別的“學院級ITTF附屬國際培訓基地”。同月,與時任國際手聯主席哈桑·穆斯塔法共同簽署了《上海體育學院與國際手球聯合會關於共建國際手球發展學院的協議》。 [34]  [38] 
2017年3月20日,與中國田徑協會共建的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學院揭牌成立,馬拉松學院常設在上海體育學院。8月8日,時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穎川和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為“中國籃球協會籃球學院”揭牌;時任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和時任學校黨委副書記、院長陳佩傑共同簽署《中國籃球協會、上海體育學院“中國籃球協會籃球學院”合作協議》。9月20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學校“體育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11月23日,與福州市人民政府簽署了《關於成立福州體育科技園的戰略合作協議》,決定以共建方式成立“上海體育國家大學科技園福州體育科技園”。 [41] 
2018年2月,正式入列上海市高水平大學建設名單。4月,由該校負責承建的國家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舉行共建簽約儀式。 [40]  同年,上海體育職業學院實質性併入上海體育學院,成為上海體育學院徐匯校區。 [43] 
2019年7月30日,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與上海體育大學簽署合作共建協議, 上海綠地申花上體女子足球隊正式成立。 [37] 
2021年6月23日,經國際奧委會學術中心批准,上海體育學院奧林匹克學院正式成立。 [39] 
2022年2月9日,成功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42] 
中國壁球學院揭牌成立 中國壁球學院揭牌成立 [56]
2023年6月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黨組會議研究決定,同意上海體育學院更名為上海體育大學,學校標識碼為4131010277;同時撤銷上海體育學院的建制。 [28]  9月16日,上海體育大學揭牌儀式舉行,時任上海市副市長解冬,時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虞麗娟為上海體育大學揭牌。 [29] 
2024年5月19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被上海體育大學聘為名譽教授 [44]  5月30日,中國壁球學院簽約揭牌儀式在上海體育大學綠瓦大樓大禮堂舉行 [56] 

上海體育大學辦學條件

上海體育大學院系專業

據2024年5月學校官網數據,學校有10個二級學院。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本科專業24個。 [3]  [9] 
專業設置
所在學院
專業名稱
門類
學位授予門類
體育教育學院
體育教育
教育學
教育學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教育學
休閒體育
教育學
教育學
特殊教育
教育學
教育學
競技運動學院
運動訓練
教育學
教育學
體能訓練
教育學
教育學
運動能力開發
教育學
理學
經管學院
體育旅遊
教育學
教育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工學
理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管理學
市場營銷
管理學
管理學
體育經濟與管理
管理學
管理學
公共事業管理
管理學
管理學
武術學院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教育學
教育學
心理學院
應用心理學
理學
理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
文學
文學
英語
文學
文學
新聞學
文學
文學
藝術學院
舞蹈編導
藝術學
藝術學
表演
藝術學
藝術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藝術學
運動健康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
教育學
教育學
運動康復
教育學
理學
康復治療學
醫學
理學
運動與公共健康
醫學
理學
資料來源: [15] 

上海體育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600人左右。師資隊伍包含美國國家體育科學院(NAK)外籍院士、國際興奮劑檢查機構(ITA)獨立理事、美國俄勒岡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和美國疾控中心(CDC)首席科學家、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和美國國家體育科學院原主席、國際軟式網球聯合會裁判委員會委員等高水平師資力量。 教師隊伍中多人獲得“東方學者”、“浦江人才”等,入選“曙光計劃”、“晨光計劃”、“揚帆計劃”等,獲寶鋼優秀教師獎表彰。 教師隊伍中包含世界冠軍、運動健將,國際級和國家級裁判員。1個教師團隊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教職工黨組織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 [3]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運動健康科學教師團隊 [3] 
師資隊伍
類別
姓名
美國國家體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劉宇
國家級領軍人才
劉宇、周成林、王茹、陳佩傑、陳安濤、黃海燕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陳佩傑、毛麗娟、郭玉成、莊潔、黃海燕、陳安濤
國家級教練員
陳養勝、徐輝、閻森、沈學軍、盛澤田、潘峯、張琴、吳正平、李玉清、杜震城
上海市領軍人才
劉宇、施之皓、李海、高炳宏
上海市海外高層次人才
劉宇、徐昕、曹振波、王少白、黎涌明、王然、莊捷、陳靜、王丹、唐炎、吳雪萍、郭亮、郭玉成、劉陽、王小春、韓超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
黎涌明、傅維傑
曙光學者
陳佩傑、邵斌、張慶文、吳雪萍、鄒軍、王麗娟、唐炎、劉陽、鄭家鯤、王雪強、傅維傑、肖衞華、全明輝
浦江人才
劉靜、莊潔、劉宇、張劍、李建文、任傑、劉東鋒、唐建軍、王曉慧、吳雪萍、王麗娟、張雲崖、丁麗萍、李海、齊超、王小春、張春華、郭玉成、楊倩、鄭家鯤、黃海燕、劉陽、王震、肖毅、張瑩、王三、張盛、陸穎之、周柳、駱雷、李延超、吳際、欒夢愷、李冉、金鑫虹、馮澤昀
資料來源: [4-8]  [36] 

上海體育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其所屬所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並自設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I類高峯學科、I類高原學科和IV類高峯學科各1個。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學校“體育學”獲得A+最高等級。 [3]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體育學 [34] 
學術博士學位授權點
學科名稱
學科代碼
授權類別
體育學
0403
一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
040301
二級學科
運動人體科學
040302
二級學科
體育教育訓練學
040303
二級學科
民族傳統體育學
040304
二級學科
體育管理
0403Z1
二級學科
體育工程學
0403Z2
二級學科
運動康復學
0403Z5
二級學科
反興奮劑學
0403Z6
二級學科
體育傳播學
0403Z8
二級學科
資料來源: [26] 
學術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科名稱
學科代碼
授權類別
體育學
0403
一級學科
心理學
0402
一級學科
醫學技術
1010
一級學科
新聞傳播學
0503
一級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
一級學科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
1004
一級學科
應用心理學
040203
二級學科
體育人文社會學
040301
二級學科
運動人體科學
040302
二級學科
體育教育訓練學
040303
二級學科
民族傳統體育學
040304
二級學科
體育管理
0403Z1
二級學科
體育工程學
0403Z2
二級學科
體育賽事運作
0403Z3
二級學科
休閒體育學
0403Z4
二級學科
運動康復學
0403Z5
二級學科
體育傳播學
0403Z6
二級學科
體育藝術學
0403Z7
二級學科
資料來源: [26]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專業學位代碼
專業學位名稱
0452
體育
0552
新聞與傳播
1254
旅遊管理
0454
應用心理
1251
工商管理
資料來源: [25]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峯學科、高原學科
學科類型
學科名稱
高峯學科
體育學
高原學科
心理學
IV類高峯學科
反興奮劑上海研究院
資料來源: [3] 

上海體育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國家級、省市級一流本科專業1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門、省市級一流本科課程24門;建有國家級和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各1個。 [3] 
國家級、省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專業名稱
入選年份
級別
運動訓練
2019年
國家級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2019年
國家級
運動康復
2019年
國家級
體育經濟與管理
2019年
國家級
體育教育
2020年
國家級
運動人體科學
2020年
國家級
應用心理學
2020年
國家級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2021年
國家級
新聞學
2019年
省市級
英語
2021年
省市級
康復治療學
2021年
省市級
舞蹈編導
2021年
省市級
播音與主持藝術
2021年
省市級
資料來源: [19]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課程團隊其他主要成員
線上一流課程
運動療法
王雪強
陳佩傑、王琳、韓甲、朱東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馬拉松比賽科學補液虛擬仿真實驗
王茹
史仍飛、肖衞華、左羣、張藴琨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電競賽事現場解説虛擬仿真實驗
朱儁河
杜友君、林毅、李人傑、葛姝含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運動傷害現場急救處理虛擬仿真實驗
吳衞兵
王人衞、徐昕、楊智傑、劉向雲
線下一流課程
健康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
莊潔
陸大江、全明輝、張春華
線下一流課程
武術
郭玉成
丁麗萍、李守培、席餅嗣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國乒榮耀
李崟
張曉龍、馬煥、於永超、郭煒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紅色體育賽事的開發與實踐
陳曉峯
陳偉、李海、熊百華、張揚
資料來源: [16] 
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
課程類型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優質在線課程
學校體育
唐炎
線上課程
運動心理學
王小春
線下課程
體操
蔡玉軍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運動營養學
王茹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乒乓球
施之皓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民族健身操
韓春英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健身理論與指導
王紅英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
運動急救學
吳衞兵
社會實踐課程
社區健康師創新與實踐
高炳宏
社會實踐課程
互聯網運動健康產業創新與實踐
熊靜
社會實踐課程
體育贊助與廣告
沈佳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
運動員知覺能力智能交互訓練虛 擬仿真實驗
王小春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
馬拉松心源性猝死解剖生理機能 變化虛擬仿真實驗
劉向雲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
馬拉松賽事競賽管理與市場營銷 虛擬仿真實驗
李海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
國際標準舞“教、編、演”三位 一體虛擬仿真實驗
馬古蘭丹姆
示範性全英語課程
國際體育組織與管理
劉東鋒
資料來源: [17]  [20] 
國家級、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類別
中心名稱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體育教育實驗教學中心
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運動人體實驗教學中心
資料來源: [18]  [21] 
  •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在近三屆(2014、2018、2022年)教學成果獎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上海市級27項;近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 [3]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成果名稱
成果完成者
其他成果持有人
獲獎等級
中國學生體育素養測評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唐炎
劉陽,蔡玉軍,朱政,莊潔,陳佩傑
二等獎
我國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評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陳佩傑
唐炎,劉陽,蔡玉軍,曹振波,莊潔
二等獎
資料來源: [22-23] 
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成果名稱
完成人
獲獎等級
對接健康中國戰略,創建康復體能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毛麗娟,崔豔秋,高炳宏,楊燁,楊濤,朱學雷,王愛斌,陳超,丁海勇,吳瑛,山廣,王繼紅
二等獎
資料來源: [23] 
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成果名稱
完成人
獲獎等級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創建體醫結合運動康復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陳佩傑、劉宇、王雪強、沈步乙、王琳、張素珍、陸耀飛、王人衞、陳文鶴、劉無逸
一等獎
交叉融合創新·服務健康中國—運動健康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陳佩傑,王小春,王茹,鄭智巍,熊靜,吳堅,劉宇,周成林,於新凱,吳衞兵,鄭鑫焱,徐昕,徐暢,鮑芳,章建成
二等獎
資料來源: [22]  [24] 

上海體育大學學術研究

上海體育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學校建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含體育產業)基地7個,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前沿科學研究基地各1個; 建有國家體育總局高端智庫、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智庫、上海高校智庫各1個; 國家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研究中心、長三角體育產業協作秘書處設在該校,發起成立海南自貿創新體育產業研究院 [3] 
科研平台一覽表
平台類別
平台名稱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認知評定與調控重點實驗室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技戰術診斷與分析重點實驗室
運動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人類運動能力開發與保障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含體育產業)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研究基地
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上海體育學院分中心
體育與健康倫理 E-研究院
上海市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市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上海市重點培育智庫
體育科學創新研究院
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智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強國建設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智庫
長三角體育一體化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14]  [31-32]  注:以上名單不全

上海體育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月,近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先後承擔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14項; 是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主動健康”等重點專項的項目主持單位和20多項課題研發單位,是唯一獲得“中國冰雪科技聯合攻關單位”的體育類高校。 [3] 
上海體育大學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清單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負責人
基於雙系統假設的認知控制神經機制研究
面上項目
陳安濤
乒乓球運動員動作預判的運動學信息表徵機制
面上項目
周成林
有氧運動通過β -HB/GPR109A/PPARγ信號通路延緩機體衰老的機制研究
面上項目
肖衞華
感覺運動訓練對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的療效及腦網絡機制
面上項目
王雪強
個性化腦網絡經顱電刺激對老年人雙任務步態功能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呂嬌嬌
體育舞蹈運動員感知-運動協同的認知加工機制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金鑫虹
籃球運動員動作預期過程中信息整合模式及其認知加工機制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欒夢愷
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感知缺陷的神經表徵模式及其機制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周麗麗
運動調控巨噬細胞TWIK2-mtDNA- NLRP3炎症小體通路改善肝臟胰島素敏感性的機制研究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張坦
產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暴露對子代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及腸道菌羣介導的鞘脂代謝機制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周鈺涵
資料來源: [35] 
上海體育大學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清單
項目名稱
項目類別
負責人
國際化推廣中武術漢英雙語語料庫建設與應用研究
重點項目
朱東
特殊教育普惠發展視域下我國福利院孤殘兒童適應體育課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一般項目
(教育學)
吳雪萍
老齡化進程中語言功能重組的神經機制及精準干預方法探究
一般項目
莊捷
數字賦能社區體育助推“積極老齡化”研究
一般項目
陳長洲
後亞運時代電子競技體育化改造及文化治理研究
一般項目
杜友君
兒童青少年運動障礙的認知—運動融合干預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
一般項目
張斌
科學跑步損傷風險因素評估與干預體系構建
青年項目
李斐
資料來源: [35] 

上海體育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4年5月上海體育大學圖書館官網數據,上海體育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達88萬餘冊,每年訂購中外文體育及相關學科報刊600餘份,擁有中國知網(CNKI)、讀秀知識庫和百鏈雲圖書館、Elsevier-SD、Web of Science、Ebsco等電子資源。 [13] 
圖書館 圖書館
  • 學術期刊
上海體育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刊最早的體育專業學術期刊之一; 開設《專題探索》《學術爭鳴》《原創成果》等欄目,主要報道中國國內外體育學及其交叉學科高水平科研成果; 入選歷屆CSSCI來源期刊、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等,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國際體育信息資源中心(SIRC)等國際數據庫收錄; 曾獲教育部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獎等。 [10]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創刊於2012年5月,是中國大陸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被SCI、SSCI、MEDLINE、PubMed Central、Scopus、Embase、CSA、DOAJ、EBSCO等檢索系統收錄; 曾獲“第五屆中國政府出版獎期刊獎提名獎”“中國百強科技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等稱號; 2016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B類資助項目; 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建設資助項目。 [11] 
中國體育教練員》創刊於1993年,是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科教部和上海體育大學共同主辦的專業性學術刊物,開設《奧運備戰》《張博士心理諮詢室》《競技參賽理論講座》等特色欄目,曾獲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等。 [12] 

上海體育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底,學校已與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9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 其中,與QS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開展學分互認項目共19項; 培養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餘名學生; 與國際興奮劑檢查機構(ITA)合作共建全球首個、中國唯一的學術中心,與盧森堡大公國合作建立了中國乒乓球學院歐洲分院,與美國懷俄明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分別共建“上體-懷大海外中心”、運動與公共健康聯合研究中心,與越南北寧體育大學合作開展博士生聯合培養; 在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開展體育學博士聯合培養。 [3] 

上海體育大學文化傳統

上海體育大學形象標識

  • 校標
學校校標由象徵運動場的橢圓形圖案和寓意火炬的紅色飄帶形圖案構成,橢圓形圖案中央為學校的建校年份“1952”,下方的綠色圓環上為舒同題寫的校名字樣,其外側白色圓環上為英文校名字樣。 [30] 
校標 校標

上海體育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身心一統,兼蓄競攀
  • 辦學銘
上海體育大學始建於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為新中國第一所體育高等學府。首任院長吳藴瑞先生潛心探究先進體育學術理念,奉體育為人之完整教育,循“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之思想,倡“嚴謹篤實、悉心治教、為人師表、教學相長”之教風。 學校初創,諸事艱辛,然師生莫不競相共勉,以苦為甘,一時從教治學靡不斐然向風,凡所舉措,屢開國內體育教育新風。
新世紀國昌民阜,樹現代體育大學之目標,遵“身心一統,兼蓄競攀”之校訓,夯基礎之實、重技能之強,厚積薄發,育複合-應用型人才。
治校者當勵精圖治,與時俱進,塑各盡其才人文環境。教師當學高為師,身正垂範,以時代精神踐行師職。學生當慎思明辨,砥節礪行,懷廣遠理想服務社會。
上下一體,萬方同心,紹續先賢魂脈,身肩時代重任,薪傳體育學術,盡展競攀氣度,彰顯更快、更高、更強之奧林匹克精神,向未來之勢,耀民族之光。
  • 校歌
《上海體育大學校歌》
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手牽手,相聚綠瓦校園,擁抱明天,似青春年少不變。心相連,你我彼此掛念,期待未來,一起奔向世界之巔。經歷風雨是生命的瞬間,兼蓄競攀是我們的信念,萬語千言的默默的,聲聲呼喚似愛無邊。多少年,難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燦爛容顏。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釋放我們的青春火焰。我們青春的火焰。
身心一統,德技相長,文理兼修,服務社會。再牽手,難忘綠瓦校園,無盡的愛,似春雨灑落人間。情相隨,你我再看一眼,燃燒歲月,青春無悔似水流年。經歷風雨是生命的瞬間,兼蓄競攀是我們的信念,萬語千言的默默的期許,面對未來一往無前。多少年,難忘每一天,留下你我的燦爛容顏。多少年,精彩每一天,釋放我們的青春火焰。我們青春的火焰。 [30] 

上海體育大學學校領導

上海體育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資料來源: [1] 

上海體育大學歷任領導

上海體育學院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
任職時間
範鴻恩
1958.04—1966.06
1978.06—1984.04
吳宗華(主持工作)
1984.04—1987.02
1987.12—1994.07
1994.07—2002.09
2002.09—2005.06
2005.06—2010.06
2010.06—2018.01
資料來源: [1] 
上海體育學院歷任院長
姓名
任職時間
1952.11—1966.06
1978.08—1984.04
1984.04—1992.01
俞繼英(主持工作)
1992.02—1994.06
俞繼英
1994.07—2002.09
姚頌平(主持工作)
2002.10—2003.12
姚頌平
2003.12—2009.08
2009.08—2013.10
2013.10—2023.01
資料來源: [1] 

上海體育大學學校環境

上海體育大學校區分佈

上海體育大學有楊浦、徐匯、松江3個校區,及江灣、黃浦教學點。佔地面積超1100畝,校舍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 [3] 
  • 楊浦校區
楊浦校區 楊浦校區
該校區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 [46]  ,作為主校區,由教學區、生活區、傷骨科醫院、國家大學科技園、運動健康促進現代產業學院、體育交流中心等組成,佔地面積約3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3萬平方米 [45] 
  • 徐匯校區
徐匯校區 徐匯校區
該校區位於上海市徐彙區百色路1333號 [46]  ,佔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擁有拳擊、摔跤、擊劍、柔道等近十個專業場館 [45] 
  • 松江校區
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體育館 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體育館
該校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文翔路2000號 [47]  ,佔地面積3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擁有一塊標準滑冰場(1830平方米) [45] 

上海體育大學校園設施

  • 上海體育大學辦公樓
上海體育大學辦公樓 上海體育大學辦公樓
上海體育大學辦公樓又稱“綠瓦大樓”,是上海近代建築史上最重要的瑰寶之一,它的建成在當時是一種開創性的設想。該建築屬中國古典復興風格的四層宮殿式建築,外形處理變化多樣,平面為對稱式佈置,立面為斬假石外牆面、綠琉璃瓦中段歇山屋頂,兩翼廡殿層頂、紅圓柱、彩繪斗拱、月台欄杆、麻石台階、丹陛等,整個建築氣勢宏偉,美觀大方 [49] 
  • 綠瓦體育書店
綠瓦體育書店 綠瓦體育書店
綠瓦體育書店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恆仁路288號,規模800平方,是上海首家以體育為主題的書店。書店主要銷售體育主題圖書,為學校師生提供一個開放式的文化交流場所,為廣大市民提供圖書閲讀分享的空間 [48] 

上海體育大學知名校友

界別
姓名
體育界
王梁
劉尚
韋劍
政界
/
/
資料來源: [2] 

上海體育大學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24年
入選第二批1000所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校 [51] 
2023年
“固定資產內控及績效專項審計”被評為“優秀審計項目” [52] 
2023年
2022年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績效考核優秀等次高校項目辦 [53] 
2022年
首批市級虛擬教研室試點培育項目 [54] 
2020年
上海市依法治校標準校 [55] 
2019年
2019年上海市十大高中生關注本科高校 [5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