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市文史館

鎖定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6月,首任館長張元濟毛澤東提名、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親聘。60餘年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貫徹落實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弘揚敬老崇文的優良傳統,在建言獻策、參政議政、文化建設、存史資政、統戰聯誼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的主要任務是: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和藝術創作,傳承、弘揚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文化建設的重要問題,深入研究、建言獻策;開展統戰聯誼活動;開展對外文化交流。 [1] 
中文名
上海市文史館
成立時間
1953年6月
首任館長
張元濟
提    名
毛澤東
管理機構
上海市人民政府

目錄

上海市文史館簡介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 [2] 上海市人民政府領導下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機構,以黨外人士為主體,安排部分有文史專長有名望的老年知識分子為館員,主要職責是照顧館員生活,提供必要條件,使館員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量力而行,各展所長;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書畫創作、海外聯誼、參政諮詢等工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為團結老年知識分子,壯大愛國統一戰線服務。文史研究館的設置,體現了中華民族敬老崇文的優良傳統。

上海市文史館發展歷史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是在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直接關懷下,於1953年7月成立的。由毛澤東主席提名,上海市長陳毅敦聘近代著名學者、出版家張元濟為首任館長。隨之,延聘法學家江庸、編輯出版家陳虞孫、翻譯家李青崖為副館長,還聘了豐子愷、江恆源、吳藴初、餘雲岫、沈尹默、周予同、周善培、秉志、徐森玉、蔣維喬、顏福慶等一批名人學者或實業家為館務委員。自此近60年來,館務綿延發展,名士絡繹聚薈。現任館長沈祖煒。
文史館員大多是學有專長、德高望重的名士耆宿,由各個方面根據本人“德、才、望”條件推薦,按一定程序審批,市長頒發聘書。館員中知名者如:史學家陶菊隱,文史掌故專家鄭逸梅,翻譯家盛草嬰、任溶溶,書畫家王個簃、林風眠、沈尹默,篆刻家錢君陶,油畫家顏文梁,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孫道臨,指揮家陳燮陽,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國醫大師裘沛然,還有如陸小曼、王映霞、安志潔等名人遺孀或後裔。歷年共聘館員1130人。現有館員120人,平均年齡85歲,80歲以上近百人。館員專業領域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教育、新聞、出版、翻譯、醫學、體育等方面。隨着時代發展,聘任館員愈益注重專業造詣、社會聲望和代表性,館員工作也由養老為主轉向愈益注重發揮館員的社會作用。
文史館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豐富館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安排館員的定期學習,舉行專題報告會和學習討論會,組織參觀考察、休閒遊覽,舉辦詩詞吟唱、書畫雅集、集體祝壽、京劇沙龍等,每年春節舉辦盛大的迎春團拜會,市委、市政府領導出席並向館員拜年,場面熱烈隆重。文史館建立工作人員對館員聯繫服務制度,館領導和工作人員經常上門探望慰問,關心照顧館員生活,協同家屬或原屬單位幫助解決館員生活上和醫療上的問題。
文史館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活動,挖掘和保存珍貴史料。先後整理出版館員撰寫的文史資料選輯20多本,九十年代,由中央文史館發起,上海文史館主編《新編文史筆記叢書》50餘冊,為當時出版界一項盛舉。現在,在中央文史館統一組織下,正在編撰《中國地域文化通覽·上海卷》。上海市文史館與中央文史館聯合主辦出版文史綜合性雙月刊《世紀》,形成聯絡各方力量開展文史研究的一個平台,刊物在讀者羣中得到良好反響。近年來,上海市文史館每年舉辦專題論壇,聯合社會各方力量,圍繞在建設現代化社會進程中如何挖掘和弘揚傳統文化,針對不同專題開展共同研討。
文史館組織館員開展書畫創作和交流,為豐富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為開展海外聯誼作貢獻。舉行專題筆會、舉辦館員書畫展,配合重大節慶或公益活動,組織館員創作書畫作品,參加慈善捐贈賑災義賣活動。通過舉辦書畫作品展,經常與外省市文史館進行館際交流,還開展與台灣、香港、澳門同胞的聯誼交流,曾同新加坡、日本等國家開展民間友好交往。文史館編輯出版館員重要的書畫作品有《海上翰林書畫集》第一、二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書畫作品系列》、《館藏對聯書法集》等。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面臨新的挑戰,根據新形勢下館員隊伍的發展趨勢和特點,今後將更加着力於發揮館員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作用,在組織館員參政諮詢、海外聯誼方面有所開拓,為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更好地貢獻智慧和力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