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鎖定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始建於1988年,由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和上海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聯合成立,學院是在錢偉長老校長親切關懷下成立的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計算機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三立為首任院長。1994年,隨着新上海大學的誕生,原上海大學計算機應用系和原上海高等科技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系也加入計算機學院,聯合成立的計算機學院正式命名為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由2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智能科學與技術系)、1個本科實驗中心、5個研究中心、1個研究所、1個平台(上海大學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光學計算機研究中心、上海大學—悉尼科技大學(UTS)“智能信息系統”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城市信息研究中心、上海大學高效能計算中心、上海大學智能信息處理與展示設計研究所、科學與工程計算專業技術服務平台)組成,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四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術型碩士點、軟件工程一級學術型碩士點、軟件工程一級專業型碩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博士點)。 [1] 
中文名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
簡    稱
上海大學計算機學院
創辦時間
1988年5月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學院概況

原上海科技大學
原上海科技大學(51張)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成立於1959年的上海科技大學自動化及計算技術專業和其後建立的自動化系,1978年改為成立計算機科學系。1988年5月,上海工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和上海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聯合成立了計算機學院,該學院是在錢偉長校長關懷下成立的上海高校中第一所計算機學院。1994年5月27日,四校合併成立新的上海大學,原上海大學工學院計算機應用系和上海科技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技術系也一起併入,聯合成立的計算機學院正式命名為“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清華大學教授李三立院士曾兼任學院首任院長。
學院以培養具有紮實的計算機科學理論基礎、有一定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從事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開發、設計和研製等工作的高級科技人才為目標。學院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2個本科專業,擁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軟件工程領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涵蓋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3個二級學科)、軟件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90年以來,“計算機應用”學科連續4期被上海市教委列為重點學科進行建設,計算機學科被學校列為“211工程”重點發展學科。
據2018年學院官網顯示,現有教職工116人,其中專任教師84人。現有教授1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5名),副教授(含高工)30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5名,有9名教授擔任了全國或上海市二級以上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300名左右、碩士研究生130名左右、博士生30名左右,還招收碩士留學生若干名。
上海工業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成立計算機學院
上海工業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成立計算機學院(5張)
學院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圍繞高可信計算與信息處理及計算機系統集成的研究方向,積極開展高性能計算、雲計算技術、智能信息處理、軟件形式化方法、網絡與多媒體和容錯計算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學院設立了上海大學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網格技術研發平台3個研究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智能科學與技術系兩個系和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一個公共平台。學院自成立以來,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300餘項。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李三立院士主持完成了集羣式高性能計算機“自強2000”,標誌着學院在並行計算機研究方面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該項成果獲200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自強3000”集羣式高性能計算機曾在全世界TOP500中排名126位,新一代“自強4000”高性能計算機正在研製中,預期2012年9月投入使用。截止2010年底,學院共獲國家、省、部(市)級科研成果獎30多項。學院還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國外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平均主辦2-3次國際會議。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努力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與方法能適應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積極開展 “面向21世紀計算機學科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算機系統結構與並行處理”、“離散數學”等課程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級“精品課程”並獲得上海市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近年來,新增專業選修課10多門,先後出版專業教材30多本。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項科技競賽,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參與柯達公司組織的數字圖像創意活動。學院連續幾年組隊代表上海大學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並且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比賽中獲獎。學院注重學生的個性教育,對強化班的學生或自學能力特別強的學生單列計劃、因人施教。
學院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的系統設計開發、銷售維護、信息服務及其他行業的計算機管理應用工作,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或出國深造。學院畢業生遍佈全球,近八成學生服務上海社會經濟發展。
2015年起,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毅可兼任學院第二任院長(直至2019年)。學院進入新一輪發展,確立了四個學科發展方向:類腦智能計算、媒體創意計算、高效能計算和智慧社會計算,並與材料、社會學、通信、電影、美術等學科進行交叉學科合作。 [1]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現任領導

學院黨委領導
學院黨委機構 學院黨委機構
郭純生 黨委書記
錢文馨 黨委副書記
學院行政領導
謝少榮 副院長
張博鋒 副院長 [2]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願景使命

學院願景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將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科研和教學等方面得到國內外高度認可,努力建成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學院。
學院使命
基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迅速發展會對包括科學、工程、藝術、商管和人文等多學科產生積極影響的理念,計算機學院全體師生將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前沿的一些關鍵技術,包括高性能計算、海量數據存儲系統等,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解決複雜科學、工程技術和社會問題,持續不斷地促進和推動多學科交叉應用,並進行創新型研究和教學,為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貢獻。
學院院訓
踏實、團結、奮進、創造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研究生導師

博士生導師(按姓名拼音排序)
金翊
駱祥峯
許華虎
徐凌宇
張博鋒
-
-
-
碩士生導師(按姓名拼音排序)
陳怡海
戴東波
戴佳築
方昱春
封衞兵
韓越興
連惠城
沈文楓
沈雲付
王冰
王路
王皙
武頻
張惠然
張景嶠
趙俊娟
支小莉
[3]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研究生專業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計算機一級學科,涵蓋了計算機應用技術、軟件與理論和系統結構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按一級學科招生。本專業緊密聯繫計算機發展的最新熱點以及上海市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方向,開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計算機科學及應用技術研究。本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網格計算、高性能計算與並行處理、軟件工程、軟件方法學、數據庫、信息管理系統、多媒體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智能信息處理、信息安全和系統生物學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基礎理論知識,能夠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研究與應用開發的高級專門人才,所設課程反映計算機學科的各個領域的當前國內外先進水平,旨在使學生掌握堅實的專業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本專業研究力量強,學術梯隊結構合理;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技術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及上海市重大科技項目等,多次獲得部、市科技進步獎,經費充裕。在國內外著名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出版過數十本教材和著作,主辦過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在有關研究方向上聯合培養了一批外國留學生,還與國內外多所大學簽有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議。
系統生物學為本專業新增方向,主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從系統生物學的角度對現代分子生物學領域內的大量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通過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技術,數據庫技術及數據挖掘 ,人工神經網絡技術,專家系統,數值模擬及並行計算等方法來進行生物數據庫的整合、基因組序列數據分析,基因芯片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蛋白質結構和功能預測,生物網絡構建及優化等研究。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學制:2.5年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及應用
02.(全日制)計算機系統結構
03.(全日制)並行處理
04.(全日制)容錯計算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05.(全日制)數據庫與數據挖掘
06.(全日制)多媒體技術與應用
07.(全日制)計算機網絡
08.(全日制)智能信息處理
09.(全日制)信息安全
10.(全日制)系統生物學
指導教師:李青教授、徐煒民教授、童維勤教授、張武教授、繆淮扣教授、劉宗田教授、陳一民教授、丁友東教授、葉飛躍教授、陳洛南教授等正副教授30餘名。
備註:本專業在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培養,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4]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科研實力

學院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圍繞高可信計算與信息處理及計算機系統集成的研究方向,積極開展高性能計算、網格技術、智能信息處理、軟件形式化方法、網絡與多媒體和容錯計算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學院設立了“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及“網格技術研究室”等八個研究室,是上海市高性能計算機與網格技術研發平台的主體研究力量,也是上海大學先進計算和應用中心、上海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上海市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三個跨學科研究基地的依託單位,年均科研經費在千萬以上。學院自成立以來,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近200項。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李三立院士主持完成了集羣式高性能計算機“自強2000”,標誌着學院在並行計算機研究方面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該項成果獲200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排名世界126位的自強3000超級計算機 排名世界126位的自強3000超級計算機
集羣式高性能計算機“上大自強3000”也已投入運行,上海高校網格主結點上大自強3000高性能計算機峯值速度為2.15萬億次/秒,Linpack值測試為1.51萬億次/秒,系統效率高達70%。在2004年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排名列126位,計算速度領先於劍橋等英國大學、日本多數大學、俄羅斯各大學所擁有的超級計算機。2004年中國TOP100名列第6位,國內高校名列第2位,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截止2004年底,學院共獲國家、省、部(市)級科研成果獎30多項。此外,學院還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多次主辦國際會議。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教學特色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努力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與方法能適應學科發展和 人才培養的需求。積極開展 “面向21世紀計算機學科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算機系統結構與並行處理”、“離散數學”課程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級“精品課程”並獲得上海市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近年來,新增結合IT發展潮流的專業選修,專業實踐創新類課程30多門,先後出版專業教材30多本。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創新能力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項科技競賽,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參與柯達公司組織的數字圖像創意活動。學院連續幾年組隊代表上海大學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比賽,並且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比賽中獲獎。學院注重學生的個性教育,對強化班的學生或自學能力特別強的學生單列計劃、因人施教。

上海大學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學生就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強,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的研發等工作的高級複合型人才。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培養的畢業生主要去向為上海地區或面向全國擇業。主要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教育機構、中外資高新技術企業等單位從事計算機軟硬件的系統設計開發、IT網絡架構、IT信息服務、電子商務開發及其他相關行業的計算機管理應用工作。優秀畢業生可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攻讀碩士、碩博連讀或出國深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