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

鎖定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簡稱國知院),2016年11月,在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上海市人民政府依託同濟大學成立了“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致力於培養中國知識產權高端人才的獨立學院。
中文名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
外文名
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簡    稱
國知院
創辦時間
2016年11月17日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
知識產權法 [1] 
地    址
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衷和樓
知名教師
鄭成思
田力普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學院概況

2016年2月25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關於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支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出,依託上海高校知識產權學院、研究中心集中的優勢,組建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加快知識產權高端人才培養,集聚更多紮根中國、懂得國際法律和國際慣例的複合型人才。 [2] 
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成立於 2003 年 3 月,依託同濟大學已經形成的理工科優勢和對德(歐)交往特色,以培養社會所需的複合型知識產權法律和管理碩士、博士、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為己任。
2009 年成立了同濟大學法學院 / 知識產權學院,2016 年 11 月原法學院知識產權學科整體轉移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
2016年11月17日,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正式掛牌成立。 [3]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學校領導

院長:單曉光 [4] 
黨組書記:宋曉亭
副書記、紀委書記:林旻
副院長:於馨淼
副院長:姜南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師資力量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聘請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知識產權法研究所(MPI)所長、國際著名的知識產權專家約瑟夫·施特勞斯教授(Prof. Dr. Dr. h.c.Joseph Straus)為顧問院長;時任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教授以及時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著名的知識產權專家鄭成思教授為名譽院長。 [5]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聚集了多位國內知名知識產權專家學者和一批具有潛力的青年學者,有教授7人(含國家知識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3人),副教授10 人,助理教授2 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學院一直致力於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聘任了知識產權領域的知名法官和律師兼任學生實踐指導老師。學院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學院合辦的 WIPO- 同濟大學聯合培養知識產權法碩士項目、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聯合委託同濟大學的“中國政府知識產權獎學金碩士項目”已招生四屆。學院現有中國學生、國際學生總人數 226 人,國際學生 40人,來自 32 個國家,佔全日製碩士總人數 30.8%,學院以培養碩士、博士為主,其中知識產權博士從 2019 年正式開始招生。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科研情況

近年來,學院教師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 4 項,其他國家級課題 10 餘項,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在《中國法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100 多篇。同時,2012 年 1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間,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科教師共完成了 50 餘項知識產權專題研究報告和 8 項涉及國家知識產權重要決策的應急性研究報告,撰寫並刊發了近 60 期《信息速遞》、7 期《工作動態》,併為國家和上海市有關部門在相關的決策提供了 10 餘篇政策建議,為中共中央、國務院相關文件的起草提供了 3 篇專家建議稿,有的建議獲中央主要領導人重要批示。有關《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等系列成果,在 2015 年 12 月 22 日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得到充分體現;《自貿區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系列成果被報送國務院有關領導以及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 28 個部委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等部門單位領導參閲 , 部分已經在上海進行實踐。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辦學情況

同濟大學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以聯合培養知識產權法(設計)碩士項目方式合作的高校。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創新與競爭研究所、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洪堡大學、德國康斯坦茨大學、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佛羅倫薩大學、芬蘭漢肯經濟學院、美國專利商標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俄羅斯國家知識產權學院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學院現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局設立的“國家專利保護重點聯繫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培訓(上海)基地”、“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及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的“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並在科技部支持下成立了中歐創新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