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岳陽樓

鎖定
《上岳陽樓》是清代黃遵憲所作七言律詩。該詩寫詩人登樓眺遠,想起長江上下游大片地區已劃入英國的勢力範圍,而自己卻無法力挽狂瀾,抒發了詩人的傷時之嗟和報國情懷,同時表現了詩人的憂國之慮和民族自信心。該詩用典頗多,形象地揭示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正像壓在頭上的“秦頭日”,儘管它們妄圖瓜分中國,但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是難以分割的,使全詩在傳統題材中有所突破。 [1-4] 
作品名稱
上岳陽樓
作    者
黃遵憲
創作年代
出    處
《人境廬詩草》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上岳陽樓作品原文

上岳陽樓1
巍峨雄關據上游2,重湖八百望中收3
當心忽壓秦頭日4,畫地難分禹跡州5
從古荊蠻原小丑6,即今砥柱孰中流7
紅髯碧眼知何意8,挈鏡來登最上頭9 [4] 

上岳陽樓註釋譯文

上岳陽樓詞句註釋

(1)岳陽樓:湖南嶽陽縣城西門城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始建於唐,宋代重修,范仲淹作《岳陽樓記》。
(2)巍(wēi)峨:形容山或建築物的高大。雄關:指岳陽樓。據上游:岳陽樓在洞庭湖北端,位居上方。
(3)重湖:洞庭湖南面有青草湖,中隔沙洲,水漲時則兩湖相連,故稱重湖。八百:指洞庭湖、青草湖與赤沙湖(在洞庭湖西)三湖合一,周圍八百餘里,故有“八百里洞庭”之説。
(4)秦頭日:南宋權奸秦檜當政時,謝石拆“春”字説:秦頭太重(暗喻秦檜權力太大),壓日(指皇帝)無光。這裏指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壓迫益重。作者句下自注:“近見西人勢力範圍圖,竟將長江上下游及浙江、湖南指入英吉利屬內矣。”
(5)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後因稱中國的疆域為禹跡。這是説中國領土是完整不可分割的。
(6)荊蠻:古代中原人對荊楚地區(約今湖北、湖南一帶)人的稱呼。《詩經·采芑》:“蠢爾蠻荊,大邦為仇······方叔率止,執訊獲醜”,是説荊蠻蠢動,侵擾周王朝,但被方叔率軍征服了。
(7)砥柱:山名,又稱三門山。在河南三門峽市,當黃河中流,因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詩文中常用以比喻能負重任、支撐危局的人或力量。
(8)紅髯(rán)碧眼:指洋人。髯,鬍子。
(9)挈(qiè)鏡:帶着望遠鏡。作者句下自注:“是日有西人登樓者。” [5] 

上岳陽樓白話譯文

高大雄偉的岳陽樓位居洞庭湖上方,八百里洞庭稍有風吹草動便可盡收眼底。
當心注意壓着大清的帝國主義,他們再怎麼劃分我們中國領土,中國領土也是完整不可分割的。
從前周朝時,荊蠻蠢動,侵擾周王朝,但被方叔率軍征服。而今,帝國主義侵略中國,誰是可以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從而成為今日中國的方叔呢?
我知道紅鬍子藍眼睛的外國人又在打什麼鬼主意,因為他們正帶着望眼鏡登上岳陽樓,最用心地眺望四周。

上岳陽樓創作背景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六月,黃遵憲赴湖南長寶鹽法道任,途經嶽州,登岳陽樓,忽然看見幾個紅髯碧眼的洋鬼子拿着望遠鏡也在登樓,想起岳陽樓、洞庭湖和長江上下游大片地區已劃入英國的勢力範圍,因此寫下該詩。 [3] 

上岳陽樓作品鑑賞

上岳陽樓文學賞析

“巍蛾雄關據上游,重湖八百望中收”,詩題《上岳陽樓》的“上”字,與“望中收”的“望”字,構成了詩人的動作線。望中所見,一關一湖,關據上游,湖圍八百。岳陽樓是岳陽城西門樓,扼據洞庭上游,洞庭湖南為青草湖,西為赤沙湖,水漲時三湖合一為“重湖“。此以雄關扼據,八百里煙波寫岳陽樓重要的地理形勢,聯繫尾聯,可以體會出詩人的軍事和戰略眼光,與何紹基岳陽樓題銘“八百里長天一覽湖邊風月最宜秋”純寫“湖邊風月”不同。
頷聯上句“秦頭日”用潘永因《宋裨類鈔》之典,這裏可見,沉沉地壓在詩人“當地”的“秦頭日”,正是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象徵。下句中的“禹跡州”,指大禹所劃分的九州,帝國主義雖然妄想着“劃地”,但具有巨大的歷史和民族凝聚力的中國,它們畢竟是“難分”的!這二句,表現了詩人的現實憂慮和民族自信心,有着不可忽視的思想意義。同時,在字面上,它們又不脱“上岳陽樓”:上了高樓,故覺日低壓人;遠望重湖,乃發湖雖大而不能分開禹跡州之嘆(洞庭湖南北皆屬九州中的荊州,湖將荊州劃為今湖北湖南二部分)。以不動聲色之筆,寫出深沉的思慮,這也體現了詩人深厚的古典詩歌素養。
“從古”二句,用《詩經·采芑》“轟爾荊蠻,大邦為仇。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訊獲醜“語意,預言侵略者與中國大邦為敵,方叔終將用奇謀打敗侵略者。但是,今日卻沒有“方叔”這樣能夠力挽狂瀾的俊傑之士與中流砥柱!激憤的語氣中,包含着英雄自許和英雄許人的豪邁精神。與康有為的“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卧龍“有異曲同工之妙。
“紅髯碧眼知何意,挈鏡來登最上頭“。詩人自注:“是日有西人登樓者。”與許人同資岳陽樓的“西人”,未必與中國人民處於敵對狀態。但他的‘挈鏡”而眾。且登“最上頭”,卻引起了抱敵愾意識的詩人的警覺。“知何意”三字,充分地表現了詩人的警覺,以及由憂患意識轉變來的敵愾意識。本是傳統題材,但詩人將“挈鏡“的“紅髯碧眼“與雄關古樓剪輯在一起,且始終以民族仇恨的眼光注視着他們,不僅點明瞭全詩的感慨之由,更給傷時、報國的襟懷,賦予了強烈的時代氣息。 [3]  [6] 

上岳陽樓名家點評

中國李白學會理事、四川杜甫學會副會長吳明賢《近現代詩詞》:全詩傷時報國,沉鬱悲壯而情感真摯。 [4] 

上岳陽樓作者簡介

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今廣東梅縣)人。清光緒二年中順天鄉試舉人。先後任中國駐日本使館參贊、中國駐美國舊金山領事館總領事、中國駐英國使館參贊、中國駐新加坡總領事等職。因寫了大量的反映中國近代社會重大事件的詩,故有“詩史”之譽,有《人境廬詩草》。 [2] 
參考資料
  • 1.    關義秀.守望與飛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12:46
  • 2.    紅森.岳陽樓詩文.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01:68-69
  • 3.    上海古籍出版社.元明清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534-535
  • 4.    吳明賢.近現代詩詞.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12:130-131
  • 5.    侯蕾.中僑彩圖館 古詩詞八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3:384-385
  • 6.    熊依洪.明清文學大觀.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8.01: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