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輪體空

鎖定
三輪體空指佈施時之應有態度。又稱三事皆空、三輪清淨。指佈施時住於空觀,不執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輪。就佈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謂之三輪,行施後,此三輪相,不存於心,名“三輪體空”。
中文名
三輪體空
性    質
佈施時之應有態度
特    色
三事皆空、三輪清淨
類    型
指既體達本無能施之人

目錄

三輪體空簡介

此三輪略如下述︰ [1] 
(1)施空︰指能施之人體達我身本空,既知無實在的能施之我,佈施時便無希求福報之心。佈施之時亦本應不抱可得回報之心。
(2)受空︰指既體達本無能施之人,故對受者不起慢心。(宗尚附:佈施之人所佈施之物,皆為四大假合所成,因緣會聚之時,所受之人才會通過佈施之人得到,究其被佈施之物,本性為空實不可得。《金剛經》有云“法尚亦舍 何況非法”所言即是此理。以法為例説明下,經本只是一個途徑以引導眾生體悟自性本空的道理,後期次第引導證悟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境界,最終趣入無餘涅槃,證得無上佛果。)
(3)施物空︰指了達資財珍寶一切所施物品,從本性上來説,本性為空。以告知所施之人對所施物品不應起貪惜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張)
如此透悟三輪體空之佈施行,最為清淨,亦最殊勝。般若部經典中,隨處可見此等説詞。《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雲(大正8·749a)︰‘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宗泐、如‘世人行施,心希果報,是為着相。菩薩行施,了達三輪體空故,能不住於相。三輪者,謂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也。佛告善現︰應如是不住於相而行施者。蓋欲菩薩降伏妄心也。’
《大般若波羅蜜經》卷三九二〈成熟有情品〉謂,修佈施時若起執着,則更受身,展轉受大苦,因此應了達施者、受者、施物、施果本性空,而不執着;其意與上述相同。
此外,《法界次第》卷下之上載(大正46·6866)︰‘若佈施時,施人、受人及財物三事皆空不可得,入實相正觀。’或謂三輪之相有粗細,即施者於自身起慢心,對受者懷愛憎之念,對施物生惜心,是為粗三輪相;未達萬法如幻之理,執有實我法而佈施者,此為細三輪相。

三輪體空意義

三輪體空的真正意義是讓人們戒除貪慾,了達事物本性為空的真理。佛家有十戒,但常説的是貪、嗔、痴 ,這三樣中首當其衝的是貪。對治貪來演説“施空”,意在指導人們幫助別人不要希求回報。很多人都是因為佈施後心內希求回報,但回報暫時未報,或以其他形式回報而苦惱,《僧伽吒經》雲“一切勇。有二眾生渴仰於法。何等為二。一者於一切眾生其心平等。二者既聞法已等為眾説心無希望” ,此處的“希望”就是指眾生心常懷得回報之意。
舉個例子,看一下你身邊成功的商業人士,是不是都堅信這句話——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 受空:接受別人的幫助,要記得感恩,這樣才能維持住幫助你的人的聯繫,(宗尚附:一切皆為因緣法,緣分到的時候,大家自然聯繫,因緣散盡,自然就不會再聯繫。刻意維持彼此間的聯繫反而是為攀緣)這種聯繫便是佛家所説的緣分。
[修改:受空, 解釋為接受者角度的講法需待商榷。(宗尚附:受空,亦是從本性皆空角度來闡述的,我們常説的人,人體實為四大假合,因緣匯聚方成為人身。如細細觀察人身,可得每時每刻都無不是變化着的,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存在。此處即為《心經》所言“色不異空 ”的妙理)感恩、結緣是另一層面的解釋 。這裏是講的佈施者心中三輪體空 ,觀佈施者、受施者、所施之物三者皆無實性。故不宜講成受者如何如何。 請各位批評指正。當然人要感恩,當我受到幫助時,反過來幫助了別人,回報別人,倒可以在那時三輪體空,但那時我是施者,我觀受者空,仍是受我佈施者無實性空。非其觀我也。謝謝,阿彌陀佛。若有不到位的,仍請指正。為播正見,辯則明,然謬實不可,儘管此處實為細微,然然於佛法傳播處,繆雖細微,亦實大大不可也。阿彌陀佛。隨喜前人於此詞條之辛勞。願其明矣、正矣。] 施物空:對於商賈財貨要看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煩惱源於看不透這一層,所以很多人蠅營狗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