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葉懸鈎子

鎖定
三葉懸鈎子(學名:Rubus delavayi Franch.)是薔薇科、懸鈎子屬直立矮小灌木。枝紅褐色,圓柱形。小葉3枚,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柄長2-3釐米,頂生小葉柄長5-8毫米,側生小葉無柄或近無柄;托葉線形。花單生或2-3朵;花梗具細柔毛或近無毛;苞片線形;花萼外具細柔毛,有稀疏小皮刺;萼片三角披針形;花瓣倒卵形,白色;花絲短而稍寬,具細柔毛;花柱短於雄蕊,花柱與子房均無毛。果實球形,橙紅色;核小、具細皺紋。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佈於中國雲南。生於海拔2000-3000米的山坡雜木林下。
葉和根皮含鞣質,可提製栲膠,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止痢、驅蛔之效。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三葉懸鈎子
拉丁學名
Rubus delavayi Franch. [6] 
別    名
小黃泡刺
絆腳刺
三葉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懸鈎子屬
三葉懸鈎子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90
保護級別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三葉懸鈎子形態特徵

直立矮小灌木,高0.3-1釐米;枝紅褐色,圓柱形,無毛,具小皮刺。小葉3枚,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3-7釐米,寬1-2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兩面無毛或下面沿主脈稍具柔毛及小皮刺,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葉柄長2-3釐米,頂生小葉柄長5-8毫米,側生小葉無柄或近無柄,無毛或具疏柔毛,疏生小皮刺;托葉線形。 [2] 
花單生或2-3朵;花梗長1-2釐米,具細柔毛或近無毛,疏生小皮刺;苞片線形;花直徑約1釐米;花萼外具細柔毛,有稀疏小皮刺;萼片三角披針形,頂端長尾尖成長條形,在果期直立;花瓣倒卵形,白色,具細柔毛,基部具爪,比萼片短得多;花絲短而稍寬,具細柔毛;花柱短於雄蕊,花柱與子房均無毛。果實球形,直徑約1釐米,橙紅色,無毛;核小、具細皺紋。 [2] 
三葉懸鈎子

三葉懸鈎子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雲南。生於海拔2000-3000米的山坡雜木林下。 [2] 

三葉懸鈎子生長習性

三葉懸鈎子根櫱苗發生於株叢周圍水平分佈的不定根上。雖然單花花期短,但整株花期長,屬於邊開花邊進行果實發育類型。3月中旬花序顯露,花序顯露與花蕾分離兩個物候期之間時間相隔約為10天,花序分離後8-12天進入初花期。由於葉腋處會不斷有新生花序抽生,從4月初進入初花期,至5月下旬花期結束,整個開花期前後約持續50天。果期6-7月,果實發育緩慢。 [2-3] 

三葉懸鈎子繁殖方法

三葉懸鈎子可以用組織培養進行繁殖。
  1. 材料類別:腋芽。 [4] 
  2. 培養條件:基本培養基為MS。啓動培養基(即初代培養基):①MS培養基;繼代培養基:②MS+6-BA 0.2毫克/升+NAA 0.1毫克/升;生根培養基:③1/2MS+IBA 1.5毫克/升,以上培養基均附加30%蔗糖和6克/升瓊脂,pH5.8,培養温度為(23±2)℃,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照強度40-50微摩爾/平方米/秒。 [4] 
  3. 無菌材料的獲得與啓動培養:以當年生休眠枝條的腋芽為外植體,先用自來水沖洗表面30分鐘,再用洗滌劑溶液浸泡10分鐘後沖洗乾淨。在超淨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0.1%氯化汞消毒5-6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吸乾水分。切去基部的受損組織,將長度為1釐米左右的單芽莖段接種於啓動培養基①中。2周後開始萌發,4周後芽長成4-5釐米的新梢。 [4] 
  4. 增殖培養:新梢的側芽萌發後,每個側芽切成2釐米左右的莖段轉接於培養基②上。轉入培養基②後,芽繼續生長,節間不斷伸長,側芽隨之萌發、生長;15-20天,芽基部出現較小的愈傷組織;25天后,愈傷組織分化出小苗;30-40天后,分化的叢生芽及側芽進入旺盛生長時期。此時將叢生芽切成2釐米左右的帶芽莖段,再轉入培養基②中,進行繼代培養,可不斷增殖,增殖係數為4.09。 [4] 
  5. 生根與移栽:選取叢生芽中的壯苗剪切成2.5釐米左右的莖段,轉入生根培養基③中誘導生根,25天后基部長出6-8條長為3-5釐米的不定根,生根率達92%。培養約2周後,在培養室中打開瓶蓋煉苗3天,然後從培養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多餘的培養基,移栽至腐殖土和蛭石(2:1)混合的基質中,遮蔭保濕,成活率可達90%以上。 [4] 

三葉懸鈎子主要價值

葉和根皮含鞣質,可提製栲膠,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止痢、驅蛔之效。 [2] 

三葉懸鈎子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無危(LC)。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