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獨坐

鎖定
三獨坐東漢時,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中丞朝會時均專席而坐,故稱。漢百官朝會,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獨坐一席,以示皇帝優寵。
中文名
三獨坐
拼    音
sān dú zuò
注    音
ㄙㄢ ㄉㄨˊ ㄗㄨㄛˋ
含    義
高官顯宦

三獨坐詞語解釋

(1)漢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尚書令,朝會時坐皆專席,故號“三獨坐”。
(2)泛指高官顯宦。亦省作“ 三獨 ”。《晉書·傅玄傳論》:“位居三獨,彈擊是司,遂能使台閣生風,貴戚斂手。” 唐錢起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寵兼三獨任,威肅貳師營。” 唐蔣冽台中書懷》詩:“坐居三獨中,立在百僚外。

三獨坐具體內容

1、御史中丞——東漢初年,改御史大夫為司空,管工程。原屬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府),掌監察,秩千石。御史中丞下有治書侍御史二人,掌解釋法律條文;侍御史十五人,掌察舉官吏違法,接受公卿、郡吏奏事。官吏朝見皇帝或國家舉行祭天、祀廟、封王侯、拜將相等大典時,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監察威儀。御史中丞的權力僅次於尚書令。
2、司隸校尉——西漢武帝時置司隸校尉,至成帝時廢除。東漢又復置,兼領一州事,秩比二千石。設從事史十二人,主管察舉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務。司隸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參與議論朝政時,位在九卿之上,朝賀時,處於公卿之下。監察權之大,“無所不糾,唯不察三公。”
3、尚書令——始於,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羣臣的奏章。漢武帝時以宦官司擔任(又稱中書令),漢成帝時改用士人。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
東漢初年,就恢復了西漢時設置過的三套監察機構,而且有所加強。三套監察機構的恢復和加強,對加強皇帝的權力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