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條石

(南、北運河以及河北大街構成的三角地帶)

鎖定
三條石地區指的是南、北運河以及河北大街構成的三角地帶,佔地面積約730餘畝。這裏水、陸交通便利,是天津早期商貿繁華之地。新中國誕生後,三條石地區工業才得以恢復和發展,成為天津市乃至華北地區機器工業的有生力量。
中文名
三條石
佔    地
約730餘畝
1860年
船家商客服務的打鐵匠人
發展歷史
元代,隨着漕運的發展

三條石發展起因

1860年前就出現了為船家商客服務的打鐵匠人,之後,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記鐵鋪在此“定居”,成了最早的鑄鐵手工作坊。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三條石地區鑄鐵、機器業極度衰退,奄奄一息。新中國誕生後,三條石地區工業才得以恢復和發展,成為天津市乃至華北地區機器工業的有生力量。

三條石發展歷史

元代,隨着漕運的發展,天津的經濟就以沿河貿易為特點日漸發達,三岔河口一帶成為天津的經濟中心。 三條石地區正與這一地帶毗鄰,受其影響,1860年前這裏出現了為船家、商客服務的打鐵匠人,他們季節性地在此聚集。1860年以後,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記鐵鋪在此“定居”,是最早的鑄鐵手工作坊
1900年,天津開埠後,受外來資本主義勢力的影響,三條石地區鐵業出現了為國外租界的建築設施服務的鐵工製造。截至1914年三條石鐵工作坊達10多家。
三條石 三條石
1915至1930年,三條石地區鑄鐵、機器業發展到興盛時期。最初的加工配套生產逐漸明顯的分為兩業——鑄鐵業和機器業。許多鐵廠擴大生產規模,在本市和外地設立分號。例如:當時頗有名氣的郭天祥機器廠曾在山東濟南河南安陽建立分號擴大經營。到1937年前,三條石“兩業”工廠達300餘家,成為當時有名的“鐵廠街”。
“七·七事變”後,三條石地區“兩業”的自身發展受到破壞。為了維持生產,一些廠家被迫改產,接受日商的加工訂貨,大部分廠家停工,生產日趨衰落。

三條石歷史博物館

三條石歷史博物館,是以三條石地區民族鑄鐵機器製造業發展史為基本陳列內容的地方專業性博物館。展覽以翔實的史料、豐富的文物和照片,生動形象地概括介紹了三條石鐵工業作坊興起及其特點;記敍了三條石地區鑄鐵機器業興衰的歷史過程;較典型地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艱難緩慢發展的歷程。1959年9月27日正式開館。周恩來親筆為館提名。
三條石 三條石
為了讓歷史更好地為現實服務,激發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熱情,建館以來陳列內容曾多次進行修整補充。三十多年來,接待了國內外觀眾達600多萬人次。
1991年天津市文物主管部門撥專款對三條石歷史博物館福聚興機器廠舊址進行修繕。天津市保留下來的反映民族機器業發展變化歷史的遺址,恢復了原貌並通過實物資料再現了三條石“兩業”緩慢發展的史實。
陳列的主要內容有:前櫃房、後櫃房、鍛工棚、機加工車間等。佔地面積630平方米。 三條石地區鑄鐵、機器民族工業發展史和福聚興機器舊址陳列,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記述了近九十年三條石地區鑄鐵、機器業形成、發展、衰落的歷史。

三條石百年五金史

八十家鐵鋪擠窄三條石
據介紹,清代中期以前,南北運河的船隻運載的鐵器,一般都在三條石地區交換,因此這裏也就形成了一個商業較為繁華的地帶。等到三條石地區發展起來後,這裏雲集了眾多的鐵匠鋪,並在20世紀30年代成為天津乃至華北地區頗具影響的機械製造及鑄鐵業的中心地區。
那麼,這麼繁華的機械製造中心地區究竟有多大?經歷史工作者專門研究:三條石的長度,最後確定為1.6米,加之道路兩旁的土道,估計寬度應該在一丈左右。在1935年《大公報》關於這一地區的報道中,也可以找到三條石大街的大致範圍:“在這條街長不過裏許,街寬亦僅及丈,道路坑坎,塵土飛揚”的三條石大街上,“大小鐵廠、鐵鋪,一家密接一家”,共有80多家。由此可見,在這條丈寬、1里長的道路兩旁,雲集了天津近代民族鑄鐵、機器、五金業的全部。
秦記小作坊敲出大文章
三條石地區鑄鐵業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但最早來到這裏的鐵匠鋪卻是在1860年。在三條石博物館裏,記者看到了一幅秦記鐵鋪勞動場面的圖畫,這幅畫是後人根據想象畫的。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家庭手工業作坊。在這幅圖的下面是一口鐵鍋的照片,據介紹,這就是當年秦記鐵鋪生產出來的鐵鍋。仍收藏在三條石博物館。隨着歲月的流逝,這口有着一百多年曆史的鐵鍋身上,已經披上了厚厚的一層鐵鏽。
秦記鐵鋪是三條石地區的第一家鐵鋪。甚至可以這麼説,正是這家家庭手工業作坊“定居”三條石,拉開了三條石地區民族鑄鐵業興起的序幕。三條石博物館王延良館長介紹,秦記鐵鋪本來是個“行爐”,所謂“行爐”就是沿街叫賣,生產家庭用的鐵器的小商人。
由於三條石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商業的初步發展,吸引了一些小鐵匠鋪來到這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首先在三條石生產的主要的產品就是鐵鍋。在秦記鐵鋪裏,不但秦玉清本人直接參與生產,就連妻子和孩子也披掛上陣,而在鐵匠鋪裏的學徒工則是他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