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尾擬蜉蝣

鎖定
Eichwald於1864年研究前蘇聯早白堊世圖爾蓋—維季姆層的稚蟲標本建立了擬蜉蝣屬,模式種為三尾擬蜉蝣。三尾擬蜉蝣為水生昆蟲的典型代表,生命週期短,屬較大型的昆蟲。二十世紀初,東方葉肢介—三尾擬蜉蝣—戴氏狼鰭魚被作為熱河生物羣的代表。而在2008年,黃建東及任東發表論文稱,經化石研究:三尾擬蜉蝣在熱河生物羣可能並不存在,可能僅分佈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外貝加爾和蒙古。
中文學名
三尾擬蜉蝣
拉丁學名
Ephemeropsis trisetali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蜉蝣目
六族蜉蝣科
擬蜉蝣屬

三尾擬蜉蝣化石信息

三尾擬蜉蝣稚蟲及成蟲復原圖 三尾擬蜉蝣稚蟲及成蟲復原圖 [1]
中文名稱:三尾擬蜉蝣
化石年代:早白堊世
地層層序:早白堊世圖爾蓋—維季姆層
化石分佈:俄羅斯外貝加爾蒙古
命名年代:1864年
命名學者:Eichwald [2-3] 

三尾擬蜉蝣屬種建立

1864年Eichwald研究前蘇聯早白堊世圖爾蓋——維季姆層的稚蟲標本建立擬蜉蝣屬,模式種為三尾擬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Eichwald,當時並沒有提供任何圖片。擬蜉蝣屬自Eichwald建立以來,屬以下的分類變動較大。最早將三尾擬蜉蝣的稚蟲和成蟲作為一個种放在一起介紹出現在Cockerell(1924)的文章中。1992年三尾擬蜉蝣的成蟲與稚蟲的同一性最終被建立和公認,而且古生物學者指出化石研究中成蟲標本在建立屬種及其對比上可信度更大。 [2] 

三尾擬蜉蝣基本特徵

三尾擬蜉蝣稚蟲屬較大型的昆蟲,頭顯大,三對族細長,具一對膜質,蟲體腹節具有游泳用的。尾部具有3個細長的尾須,十分顯著。三尾擬蜉蝣為水生昆蟲的典型代表,生活在較清澈的水中,游泳能力不強,捕食其它中小型水生昆蟲。一生大部分時間為幼蟲狀態,成蟲陸生,飛行能力差。成蟲一經孵化,很快死亡。所以該類化石所見大部分都是幼蟲狀態。 [3-4] 

三尾擬蜉蝣相關研究

美麗蜉蝣屬稚蟲 美麗蜉蝣屬稚蟲
1962年,古生物學家顧知微把中國北方地區產有狼鰭魚的沉積地層稱作“熱河羣”,並將以東方葉肢介—三尾擬蜉蝣—狼鰭魚為代表的化石羣通稱為“熱河生物羣“。自此,該概念被學術界所沿用。而在2008年,黃建東及任東在《古生物學報》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尾擬蜉蝣在中國熱河生物羣可能並不存在》,文章中指出熱河生物羣義縣組的蜉蝣成蟲標本在翅展脈序中胸背板等方面具有與六族蜉蝣科其他屬種存在明顯不同;同時通過與國外文獻中三尾擬蜉蝣和擬蜉蝣屬其他成蟲標本的比較,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且差異在近百件成蟲標本中相當穩定。因此,作者指出熱河生物羣的代表生物蜉蝣並非三尾擬蜉蝣,筆者據此建立一新屬美麗蜉蝣屬。而三尾擬蜉蝣可能僅分佈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外貝加爾和蒙古,在中國熱河生物羣並不存在。這一發現對有關熱河生物羣的古地理分佈、地層劃分和對比以及古水系等問題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