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國三孔布

鎖定
三孔布是在圓足布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因在手足各有一圓孔而得名。三孔布數量少,但形制統一,面文記地,背文記值。從出土記錢文上分析,為戰國時期趙國或中山國的貨幣。
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即將現身中國嘉德2010年春季拍賣會的這枚武陽“三孔布”,通長60毫米,腰寬30毫米,重13克,屬於大型布,為老生坑傳世品。其文字清晰,銅質微紅。面、背周沿有邊廓,澆口在首部,合範較為準確,鑄造精美。面文“武陽”兩字上下書寫,“陽”字左右兩邊分距較大,與“武”字呈三足鼎立之勢。背面首穿孔上鑄有數字“十五”,背文“一兩”字體稍傾斜。
中文名
三孔布
外文名
Sankongbu
所屬年代
戰國晚期
類    別
貨幣/古錢幣
面    值
大型者值一兩,小型者值十二銖。
通    長
60毫米
如今發現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餘種,實物除博物館藏品外目,大多流失海外。而擁有一枚流傳有序的“三孔布”,也就意味着能稱得上古錢幣收藏家。這枚面文為“武陽”古地名的大型“三孔布”,是如今發現的惟一孤品,其學術價值極高,對於研究“三孔布”鑄期以及考證衡制演變和地理位置變遷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 
三孔布因形制特殊,存量極稀,是先秦貨幣中最富神秘色彩的一類,如今已發現的品種除“牟”字(包括大、小二型)已過10枚外,其餘均在10枚以內,不少是僅見的孤品,其收藏價值自不待言,2010年嘉德春拍一枚“武陽”背“兩”三孔布,成交價格為352.8萬元,至今是古錢幣拍賣的最高紀錄。 [2] 
“青銅“武陽” 三孔布幣,是一枚戰國時期的青銅三孔布。歷史上三孔布鑄造的時間頗短,流通的範圍也並不算廣,加上後世無論傳世或出土的均為數甚少,因而被視為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
三孔布高7cm、寬3.6cm,綠鏽古豔,保存較好。其形制和圓首圓肩圓足布相似,但在首部及兩足穿孔,以便穿系。三孔布分大小二型。這枚屬於大型,正面應是“武陽”兩字,屬於產地標誌,是當時趙國所鑄。
背面上部紋飾似為範次編號,中部有“一兩”字,是同類中大號的標誌。小型三孔布的背面有範次編號及“十二朱”等字,按古時量制,一兩等於二十四朱,所以一枚大型三孔布可折抵二枚小型三孔布。這枚大樣三孔布目前發現較少,很珍貴。屬於古代錢幣“五十珍”之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