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律·答友人

鎖定
《七律·答友人》是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毛澤東創作的七律。該詩,借友人贈詩贈物的話題展開聯想,把神話、現實和理想融為一體,寫出了故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表達了對友人的答謝,對鄉情的思念,對鄉人的祝福。讚揚了人民的進取精神,預示了社會主義祖國的美好前程。
全詩用筆鉅細相補,取景大小映襯,寫意虛實交錯,詩風雄秀兼容。生動地體現了相反相成的藝術辯證法。 [8] 
作品名稱
七律·答友人
作    者
毛澤東
創作年代
1961年
作品出處
《毛澤東詩詞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七律·答友人作品原文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七律·答友人註釋譯文

七律·答友人詞句註釋

①友人:指周世釗李達樂天宇,他們都是毛澤東的湖南老朋友。
②九嶷(yí)山:又名蒼梧山,在湖南省南部寧遠縣城南六十里。
③帝子:即指帝女娥皇女英,同嫁舜帝。舜南遊死於蒼梧,即葬其地。二妃尋舜至湘江,悼念不已,自投湘水,為湘水女神。屈原《楚辭》中稱為“湘夫人”。子,古代男女都稱為“子”。
④斑竹:又名湘妃竹,產於九嶷山一帶。相傳舜死後,娥皇、女英尋至湘水邊,南望痛哭,淚水灑在竹子上染成斑紋。詩中借用這一典故,突出“千滴淚”,以象徵舊社會的苦難和辛酸。
⑤百重(chóng)衣:指花團錦簇的綵衣。百重,很多層;百,很多的意思,不是確數。
⑥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連天雪:形容雪白的浪花與天相接,即白浪滔天的意思。這裏喻指波瀾壯闊的大躍進浪潮。
⑦長島:長沙橘子洲,代指湖南。動地詩:震天動地的詩歌。
⑧“我欲”句:化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句。因之:憑藉它。因,憑藉。之,代詞,指湖南“大躍進”景象。夢寥(liáo)廓(kuò):含有浮想聯翩之意。寥廓,廣闊無邊的意思。
⑨芙蓉國:指湖南。古時,湘江一帶秋季盛開木芙蓉花。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朝(zhāo)暉(huī):早晨的陽光。 [5-6] 

七律·答友人白話譯文

九嶷山上白雲飛動,娥皇與女英兩位女神從那葱蘢蒼翠的山上乘着清風飄然而下,來到了人間。
她們曾經以流不盡的淚水把竹枝染上了無數的斑痕,今天,她們身,上披着萬朵紅霞似的百疊綵衣,回到了人間。
洞庭湖面上,波濤洶湧,好像連天的白雪,長沙一帶大躍進的凱歌驚天動地。
我從湘妃女神降臨人間所見到的動人景象,想象到了更廣闊的遠景,芙蓉遍地的湖南朝陽普照,光輝燦爛,整個中國也自然是如此,全世界也必將如此。 [4] 

七律·答友人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1961年。1958年的“大躍進”雖然是源自改變中國經濟長期落後面貌的迫切願望,但數億(六億五千萬)人懷着良好願望的實踐,卻實際上造成了原有薄弱經濟基礎的嚴重破壞,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陷於暫時嚴重困難的境地。在正式進入“躍進”軌道的1958年的年底,民生困難即開始顯露;至1959年夏,經濟形勢全面嚴峻,農業遭到嚴重破壞,民生困難嚴重;1960年,經濟形勢與民生愈加惡化;1961年1月,開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正是在這一年,毛澤東曾反覆回故鄉湖南做經濟形勢調查研究,或許他在調查研究中更多地見到了“洞庭”地區和省會長沙地區戰勝經濟困難的精神氣概和恢復生產的狀況,並感到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後經濟困難形勢開始有了“轉變”,再加上屢屢看到“友人”寄贈的書信及詩詞從正面描述的好的現實狀況,因而他面對嚴重困難形勢時仍是充滿自信的,該詩是詩人當年面對由“大躍進”所造成的國民經濟嚴重困難形勢時的思想觀點與精神世界的詩化表現。 [3] 

七律·答友人作品鑑賞

七律·答友人文學賞析

首聯,毛澤東就以極其清新明朗的筆調,描繪出九疑山的明媚如畫的景色,詩中用九嶷山點出了所描寫的環境是湖南,並借用同湖南有關的神話,來描繪兩位女神下山的情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優美而神奇的境界中。在中國古代詩人屈原筆下的這兩位女神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楚辭·湘夫人》),充滿了憂愁與悲涼;而毛澤東這裏寫她們是那樣歡樂而明朗。巧妙地把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同新社會的美好現實作了鮮明的對比。在轟轟烈烈的大躍進中,人民羣眾創造了無數奇蹟,迅速改變了舊中國的面貌,把神仙也吸引來了。人間沸騰的生活,使天上的神仙都為之嚮往,毛主席揮動着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彩筆,把神話與現實相結合,極為形象地從側面描繪出大躍進高潮中祖國山河日新月異的變化。
頷聯,緊接上聯進一步描繪出神女下山的形象。帝子乘風翩翩而來,由遠及近,形象愈為鮮明。在往昔,多是“凡人”嚮往“仙境”,如今仙界神女竟然為“凡人”吸引而決意降臨人間來了。實質上這裏的“神女”與“凡人”是意味着不同性質的歷史時代和深含着今昔對比之感慨的;在當時嚴重的經濟困難面前,其從側面意味深長地傳達出一種強烈的自信:新時代終歸比舊時代好。
以上兩聯,毛澤東生動、鮮明地概括了新舊社會的不同景象,既寫出了幾千年來勞動人民在舊社會的悲慘生活,又繪製出一幅色彩繽紛的大躍進圖景。下兩句,毛澤東則通過“帝子乘風下翠微”時的所見所聞從正面描繪了湖南大躍進的壯觀和聲勢,熱情洋溢地歌頌解放了的中國人民沖天的革命千勁和鬥志昂揚的革命精神。
頸聯寫神女降臨人間後的所見所聞。在“皇英二妃”的神話故事之後,毛澤東思及、寫及“洞庭”“長島”是頗自然的。神話故事中,二妃的神魂是遊於洞庭湖南部與瀟湘江邊的,同時毛澤東早在青年時代(1916年)就曾步行繞遊“洞庭”一週,而“長島”更是他青年時代與志同道合者“指點江山”之地,他從未忘懷過“洞庭”與“長島”這兩大極具代表性的故鄉名勝。“洞庭波湧連天雪”的氣勢磅礴的“意象”,充滿着故鄉人宏偉的精神氣概;“長島人歌動地詩”的“意象”,在稱讚“友人”極具振奮力的詩作的同時,也可謂稱讚了故鄉人高昂的精神氣概;頸聯實質上是對故鄉人當年所表現的精神氣概的讚歌。
尾聯,通過對湖南這一典型環境的描寫,概括了整個中國的現實和歷鉅變,既表達了中國人民戰勝三年自然災害的自豪感,歌頌了光芒萬丈的三面紅旗,又展望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還給人們指明瞭共產主義的燦爛前程,激勵着人們堅定不移地向着共產主義邁進。並以朝陽的光輝樂觀自信地展示對湖南故鄉的美好願望,同時希望“友人”對故鄉湖南的光輝未來也要樂觀地充滿自信心。
全詩運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法,以優美的神話故事作為詩的題材,前四句借“帝子”“斑竹”的故事和“紅霞”的優美形象體現了湖南和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六兩句是寫現實,把人民羣眾幹勁沖天、歌聲動地的革命氣勢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兩句將現實和理想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朝氣蓬勃雄偉壯麗的大躍進圖景,歌頌了人民羣眾在大躍進中的豐功偉績和三面紅旗的偉大勝利,並作為人類美好未來的憧憬。
該詩是毛澤東詩中頗耐人尋味的詩作之一,其留給人的想象與思考的空間極大。毛澤東似乎將自己1961年反覆回湖南故鄉做經濟形勢調查研究後的諸多主觀感受與自己所持的“形勢觀”都融於所描繪的意象與意境中了:首、頷兩聯的意象暗示新時代比舊時代好,新時代的故鄉比舊時代的故鄉好,故鄉的現實民生雖然面臨嚴重經濟困難也比舊時代好;頸聯的意象暗示故鄉民眾歷來表現出了可貴的精神氣概,故鄉人那高昂的精神氣概確實可歌可贊;尾聯的意象預示故鄉的發展前景是光輝燦爛的,故鄉的暫時經濟嚴重困難形勢必定好轉起來。全詩可謂既是對故鄉的一種“懷念”與“祝願”,也是對故鄉人的一種“歌贊”與“鼓舞”,更是在嚴重經濟困難的現實形勢下以詩的意象方式表達的一種高度樂觀自信的“形勢觀”。
該詩以將鄉土風物和有關傳説水乳交融為顯著特色,其情調柔剛並立,鄉思鄉情、鄉土色澤濃郁;其憑藉藝術想象力將物象、人象、心象合成耐人尋味的“意象”境界,其神話境界瑰麗,神女降臨形態生動;全詩憑藉浪漫性的藝術構思和象徵、誇張、比喻等諸種筆法將婉約與壯美合成一體,不失為獨運匠心之作。就格律而言,其中兩聯均用工對;首句押韻,偶句韻,“飛”“微”“衣”“暉”用平聲“微”韻,“詩”用平聲“支”韻,“微”“支”同屬《詞林正韻》第三部,為鄰韻通押;在平仄律上採用平起平收格式,首句“嶷”為人聲(本應用平聲)字,但系專用山名,在平仄上可從寬而任之;其尾聯出句第五字“夢”不拘平仄,應平而用仄,但因第六字“寥”以平聲而自救,故屬本句自救的拗救句;全詩仍屬合律的律詩。 [3]  [4] 

七律·答友人名家點評

中國現代詩人、作家、編輯家臧克家《時代風雲起新篇》:“這神話出在湖南,所以詩人在寫湖南的時候首先採用了它,使它同今天湖南的現實起着對照和陪襯的作用。” [7] 
中國古代美學、文論研究專家譚佛雛《讀毛主席詩詞十首》:“主席這首詩,以無邊逸興,運生花彩筆,傳湘娥之優美,狀洞庭之寥廓,答長島友人之豪興,頌今日楚國之朝暉。全詩儀態萬方,逸韻橫生,極飛動,極縟麗,氣吞雲夢,秀搴芙蓉。我想,如果今日而有馮夷起舞,湘靈鼓瑟,他們定會撇去那些古調哀音,而欣然奏出一曲‘芙蓉國裏盡朝暉’的吧!” [7] 

七律·答友人作者簡介

毛澤東像 毛澤東像 [1]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遺體在北京天安門水晶棺內。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思想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2] 
參考資料
  • 1.    毛澤東像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04-25]
  • 2.    毛澤東簡介  . 中華人民共和中央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4-25]
  • 3.    黃輝映著.毛澤東詩詞賞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7:311-314
  • 4.    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編.毛主席詩詞註釋  初稿.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08:203-209
  • 5.    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毛主席詩詞》學習小組編.毛主席詩詞註解 試用教材.南昌:江西師範學院中文系,1975.02:244-245
  • 6.    王鵬裏主編.大學語文.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07:166
  • 7.    公木著.毛澤東詩詞鑑賞 紀念版[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06:169-170
  • 8.    李文亮,林世洪著.毛澤東詩詞講解與藝術論[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2.07: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