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躍進

(1958年-1960年間全國開展的社會生產運動)

鎖定
“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國在經濟建設中開展的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主要特徵的羣眾運動
這場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挫折。 [2] 
中文名
大躍進
外文名
the Great Leap Forward [4] 
發生時間
1958年 至 1960年
發生地點
中國

目錄

大躍進背景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後,通過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 [2]  。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準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 [1] 
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首次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 [2]  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通過了15年趕超英國的目標,通過了提前5年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目標,通過了“苦幹三年,基本改變面貌”等口號。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從各方面開展起來。 [2]  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制定的1958年國民經濟計劃的第二本帳的主要指標過高,提出1958年鋼產量要在1957年535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作為1958年實現“大躍進”的主要步驟。會議還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這造成了經濟工作中的急於求成和急躁冒進。
在大躍進中,高指標、瞎指揮、虛報風、浮誇風、“共產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工業大躍進和農業大躍進的不切實際的目標,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在農業上,提出“以糧為綱”,不斷宣傳“高產衞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糧食畝產量層層拔高。在工業上,為實現全年鋼產量1070萬噸的指標,全國幾千萬人掀起了“全民大鍊鋼鐵運動”,並且“以鋼為綱”,帶動了其它行業的“大躍進”。交通、郵電、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也都開展“全民大辦”,把“大躍進”運動推向了高潮。 [1] 

大躍進過程

社會主義改造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偉大勝利的情況下,1958年5月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通過了15年趕超英國的目標,通過了提前5年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的目標,通過了“苦幹三年,基本改變面貌”等口號。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從各方面開展起來。 [2]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確定了一批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要在1957年535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作為1958年實現“大躍進”的主要步驟。會議還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
會後,全國開始了全民鍊鋼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同時,交通、郵電、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也都開展“全民大辦”,把“大躍進”運動推向了高潮。這就使經濟建設中的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氾濫開來。
1959年中一度有所控制,廬山會議提出“反右傾”後,“左”傾錯誤更為膨脹,國民經濟遭到巨大破壞。
1960年11月,中央發出《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要求全黨用最大努力堅決糾正“共產風” [3] 1961年1月,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以這兩件事為標誌,“大躍進”運動實際上已被停止,國民經濟開始轉入調整的新軌道。 [3] 

大躍進影響

“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受到重大損失。
從1958年11月開始,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中央多次提出調整經濟指標,“壓縮空氣”,並着手解決經濟工作中的問題。
自1960年6月,中共中央在上海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初步總結幾年來經濟工作的經驗教訓開始 [3]  ,隨着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大躍進”運動也被停止。
1962年1月召開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七千人大會),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 [1] 
參考資料
  • 1.    “大躍進”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2009-08-21[引用日期2024-02-08]
  • 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二捲上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473-500
  •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二卷下冊:中共黨史出版社,2021:571-577
  • 4.    大躍進  .百度翻譯[引用日期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