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臧克家

(中國現代詩人、作家、編輯家)

鎖定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東諸城人。筆名少全、何嘉。中國現代詩人、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 [2] 
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東濰坊諸城臧家莊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1923年夏,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期間,閲讀了大量新文學作品,並開始習作新詩。1927年初,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即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參與了北伐。1933年,第一部詩集《烙印》出版,得到聞一多茅盾等前輩的好評。1949年7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委員。1954年,出版詩集《臧克家詩選》。1956年,調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1959年,出版詩集《春風集》《歡呼集》與傳記長詩《李大釗》。“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1980年2月1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説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後被選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2002年12月,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出版。
2004年2月5日20時35分,因冠心病、尿毒症導致多臟器衰竭,臧克家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2] 
中文名
臧克家(讀音:zāng kè jiā)
別    名
少全、何嘉(均為筆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濰坊諸城臧家莊
出生日期
1905年10月8日
逝世日期
2004年2月5日
畢業院校
國立青島大學
職    業
作家、詩人
代表作品
《烙印》《罪惡的黑手》《古樹的花朵》《凱旋》

臧克家人物生平

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東濰坊諸城臧家莊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1919年,在諸城縣第一高等小學就讀;“五四運動”後,聆聽了諸城縣大學生丘紀明(北京學生運動派來的代表),宣傳五四運動和它偉大精神的演講,並與同學們組成了“反日會”,打着小旗到街頭宣傳。 [1] 
1923年夏,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期間,閲讀了大量新文學作品,並開始習作新詩。1925年8月,首次在全國性刊物《語絲》上發表作品,署名少全。 [2]  1926年秋天,在大革命的感召下,因對張宗昌倒行逆施和沉重壓迫忍無可忍,與另外兩名親友結伴奔赴革命政府所在地武漢。 [1] 
1927年初,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即黃埔軍校第五期),並參與了北伐 [2]  大革命失敗後,回到故鄉,不久,因受國民黨反動派迫害,臧克家逃亡東北。 [3] 
1929年,在青島《民國日報》上第一次發表新詩《默靜在晚林中》,署名克家。1930年,入讀國立青島大學中文系,在校期間,得到聞一多王統照的教誨與幫助,並創作了的《難民》《老馬》《罪惡的黑手》等詩篇,描寫了舊中國農民忍辱負重的悲苦生活,揭露帝國主義的罪惡和偽善的面目。 [2] 
1933年,第一部詩集《烙印》出版,得到聞一多、茅盾等前輩的好評。1934年,詩集《罪惡的黑手》出版,從此蜚聲詩壇。1934年至1937年,在山東省立臨清中學任教。1936年,出版詩集《運河》和長詩《自己的寫照》,並於同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 [2] 
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投身抗日愛國活動。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當選為襄陽、宜昌兩分會理事。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宣傳科教官、司令長官部秘書、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戰時文化工作團團長、三十軍參議。在此期間,三赴台兒莊前線採訪,寫成長篇報告文學《津浦北線血戰記》;率第五戰區戰時文化工作團深入河南、湖北、安徽農村及大別山區,開展抗日文藝宣傳和創作活動;組織“文藝人從軍部隊”;赴隨棗前線從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傳工作,曾參加隨棗戰役 [2] 
抗日戰爭期間,臧克家創作和出版了《從軍行》《淮上吟》等詩集及散文集《隨棗行》,謳歌了抗日軍民的偉大愛國精神和英勇抗敵的事蹟。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團軍參議、三一出版社副社長、代理社長,籌備出版了進步刊物《大地文叢》,創刊後,被當局查禁。1942年7月,憤而辭職,冒着酷暑自河南葉縣歷經艱難徒步赴重慶。 [2] 
1943年4月,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五屆年會上當選為候補理事;同年夏,任賑濟委員會專員並負責編輯《難童教養》雜誌至1945年秋。在此期間,創作出版了長詩《古樹的花朵》、回憶錄《我的詩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詩選》等詩集。 [2] 
解放戰爭期間,多次參加“呼籲停戰、實現和平”簽名等進步活動。在重慶,曾被應邀出席毛澤東張治中寓所舉行的文化界人士座談會。在上海,主編了《僑聲報》文藝副刊《星河》、《學詩》和《創造詩叢》、《文訊》月刊等書刊,團結了大批進步作家,並創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和政治諷刺詩,出版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詩集。 [2] 
1948年12月,由於上海白色恐怖嚴重,被迫潛往香港。1949年3月,由中共黨組織安排來到北平;5月,在《人民日報》發表組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表達了他到解放區後的喜悦心情。後歷任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文學創作研究室研究員,出版總署、人民出版社編審,《新華月報》編委,主編《新華月報》文藝欄。 [2] 
1949年7月,出席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委員。1951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擔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1954年,出版詩集《臧克家詩選》。1956年,調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2] 
1957年至1965年,任《詩刊》主編。經臧克家聯繫,由《詩刊》創刊號首次發表的毛澤東詩詞十八首,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1957年,臧克家與周振甫合著《毛主席詩詞講解》,對毛澤東詩詞的傳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1958年,出版散文、雜文集《雜花集》與詩集《一顆新星》。 [2] 
1959年,出版詩集《春風集》《歡呼集》與傳記長詩《李大釗》。1961年,出版詩集《給少年們的詩》。1962年,出版詩集《凱旋》與文藝隨筆集《學詩斷想》。 [4]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下放到湖北咸寧“五七”幹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詩刊》復刊,臧克家擔任顧問兼編委。 [2] 
粉碎“四人幫”後,臧克家出版了《憶向陽》《落照紅》《臧克家舊體詩稿》等詩集;《懷人集》《詩與生活》等散文集;《克家論詩》《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等論文集。 [2]  1980年2月12日,在《人民日報》發表《説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後被選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 [7] 
1991年9月,出版詩集《放歌新歲月》。 [5]  1998年5月,出版散文集《逝水落華集》。 [6]  2002年12月,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出版。 [2]  2004年1月,出版回憶錄《臧克家回憶錄》。 [8] 
2004年2月5日20時35分,因冠心病尿毒症導致多臟器衰竭,臧克家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安葬於北京萬佛園華僑陵園。 [9] 
臧克家

臧克家個人生活

1928年農曆四月,臧克家與第一任妻子與王深汀(慧蘭)結婚。 [10]  1929年8月10日,長子臧樂源出生在濟南。1930年,次子臧樂安出生。 [11]  1938年年初,與王深汀離婚,共育有兩子。1942年8月,臧克家與第二任妻子鄭曼在重慶結婚,共育有二女,長女臧小平,次女鄭蘇伊。 [12]  2005年,臧克家第一任妻子王深汀逝世,享年90歲。 [10]  2009年2月5日上午9時32分,臧克家第二任妻子鄭曼因肺癌晚期逝世,享年90歲,與臧克家一同合葬在北京萬佛園華僑陵園。 [12] 

臧克家主要作品

名稱
首版時間
作品類型
出版社
《烙印》
1933年
詩集
1933年自費印行;1934年由開明書店出版增訂本
《罪惡的黑手》
1934年
詩集
生活書店(1947年由羣星出版公司再版)
《自己的寫照》
1936年
長詩
文學出版社
《運河》
1936年
詩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緊浦北線血戰記》
1938年
通訊、報告集
生活書局
《從軍行》
1938年
詩集
生活書店
《泥淖集》
1939年
詩集
生活書店
《亂莠集》
1939年
散文集
良友復興圖書印刷公司
《隨棗行》
1939年
散文、通訊、報告集
前線出版社
《淮上吟》
1940年
報告長詩
上海雜誌公司
《猴子拴》
1940年
詩集
上海三通書局
《嗚咽的雲煙》
1940年
詩集
創作出版社
《古城的春天》
1942年
詩集
秋白書店
《古樹的花朵》(原名《範築先》)
1942年
長詩
東方書社
《向祖國》
1943年
長詩集
三户圖書印刷社
《我的詩生活》
1943年
散文集
學習生活社
《泥土的歌》
1943年
詩集
今日文藝社(1947年由星羣書店再版)
《感情的野馬》
1943年
長詩
當今出版社
《國旗飄在雅確尖》
1943年
詩集
中西書局
《十年詩選》
1944年
詩集
現代出版社
《民主的海洋》
1945年
詩集
世界編譯所
《生命的秋天》
1945年
詩集
建國書店
《寶貝集》
1946年
詩集
萬葉書店
《生命的零度》
1947年
詩集
新羣出版社
《掛紅》
1947年
短篇小説集
讀書出版社
《磨不掉的影像》
1947年
散文集
益智出版社
《擁抱》
1947年
短篇小説集
寰星圖書雜誌社
《冬天》
1948年
詩集
耕耘出版社
《臧克家詩選》
1954年
詩集
作家出版社
《在文藝學習的道路上》
1955年
文藝隨筆集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
(後改名《毛主席詩詞講解》)
1957年
論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雜花集》
1958年
散文、雜文集
北京出版社
《一顆新星》
1958年
詩集
作家出版社
《春風集》
1959年
詩集
作家出版社
《李大釗》
1959年
傳記長詩
作家出版社
《歡呼集》
1959年
建國十週年詩選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給少年們的詩》
1961年
詩集
少年兒童出版社
《凱旋》
1962年
詩集
作家出版社
《學詩斷想》
1962年
詩論、文藝隨筆集
北京出版社(1979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重編本)
《憶向陽》
1978年
舊體詩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
《今昔吟》
1979年
詩集
山東人民出版社
《懷人集》
1980年
散文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
《友聲集》
(與程光鋭、劉徵合集)
1980年
舊體詩詞集
雲南人民出版社
《詩與生活》
1981年
散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再版)
《甘苦寸心知》
1982年
散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臧克家長詩選》
1982年
詩集
山東人民出版社
《臧克家散文小説集》(上下冊)
1982年
小説集
長江文藝出版社
《青柯小朵集》
1984年
散文集
花城出版社
《落照紅》
1984年
詩集
花城出版社
《臧克家集外詩集》
1984年
詩集
陝西人民出版社
《克家論詩》
1985年
詩論、文藝隨筆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
《鄉土情深》
1985年
詩文集
山東大學出版社
《臧克家文集》(1-3卷)
(未出齊)
1985年
文集
山東文藝出版社
《臧克家抒情散文選》
1988年
散文集
湖南文藝出版社
《臧克家舊題詩稿》
1988年
詩集
武漢出版社
《放歌新歲月》
1991年
詩集
重慶出版社
《逝水落華集》
1998年
散文集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臧克家全集》(12卷本)
2002年
作品集
時代文藝出版社
《臧克家回憶錄》
2004年
回憶錄
中國工人出版社
參考資料: [4-6] 
臧克家部分書法

臧克家創作特點

臧克家主題思想

民間意識
臧克家立足民間意識,試圖再現當時的生活現實和民眾的生存狀態,這就註定了他的詩歌的題材大都是描繪民間大地和下層民眾的。臧克家的主要的優秀作品基本上都是關於農村的。如《〈泥土的歌〉序句》中寫道:“我用一支淡墨筆/速寫鄉村/一筆自然的風景/一筆農民生活的縮影/有愁苦、有悲憤/有希望、也有新生/我給了一個活栩栩的生命/連帶着我湛深的感情”。農民農村是臧克家詩歌的基本立足點,在對農村和農民的抒寫中,其知識分子的民間文化精神與社會現實達到了貫通,詩人的藝術才華也得到了發揮。 [15] 
傳達苦難
當臧克家開始寫作時,首先湧上他心頭的是在苦難中掙扎的祖國與人民,展現於筆端的則是饑荒遍野、破敗不堪的黑暗壓抑的社會現實:“魔鬼撕破了真理的面孔”,“恐怖就讓它是六月的淫雨”,“大好田園災難當了家”(《自白》),難民開始逃荒,迎接他們的只能是妻離子散的悲哀和死亡的威脅。在社會性的題材的表現中,臧克家表露出濃郁的羣體性傾向,即使把筆轉向“不幸的一羣”的個體形象,臧詩也表現出強烈的羣體化傾向。臧克家詩歌的主人公都是些象土地一樣質樸厚重的下層人民:花匠、掏炭工人、漁民、車伕、婢女、妓女、軍人等都聚集在他的筆下,他整個地建立起了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下層社會羣體。以這個苦難深重的社會空間為背景寫作,詩人不可能去唱風花雪月的戀歌,也不可能作深而又玄的哲理探討,他所能做的只是真實地抒寫下層人民的生存狀態,這就使其詩作表現出了鮮明的羣體化傾向。 [15] 
生命意志
臧克家的友情詩中樂於傳達友人樂觀達生的人生態度與堅韌不拔的人生意志。這在其贈予姚雪垠、徐遲、田漢、茅盾、巴金、方殷、冰心、白壽彝等人的詩詞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即如《讀田漢同志詩詞》,詩中寫道:“情親朋輩呼‘老大’,往事紛紛到目前。”臧克家擅長運用一些關鍵詞語去書寫人物的性格氣質特點。“老大”一詞,將田漢的豁達開朗、心胸寬廣、積極樂觀而又平易近人的性格特點展現出來,為讀者刻畫了一個藝術家田漢、一個革命者田漢,一個擁有着偉大人格的田漢,一個有着樂觀人生態度的田老大。更為可貴的是,臧克家在對友人的形象描寫時不做抽象述説,而是憑藉細節的真實,運用精煉的語言,表現友人的精神面貌。 [16] 
革命情懷
臧克家的勞動詩主要描寫在“幹校”的勞動生活,透露出一種緊張而又歡快的氣息,表現出對於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這裏既有對於下田種植和收割作物等主要的勞作內容的描寫,也有對於“幹校”日常生活,如午休、做飯、養豬、挑糞等的描寫。前者代表如《向陽湖》,這是一首描寫田間種植水稻的勞動場景的詩。通過“幹校”勞動,臧克家的身心狀態發生了可喜變化,並且收穫了醇厚友誼。詩人通過對於這兩方面的描寫,從側面內涵了自己的革命情懷。 [16] 

臧克家藝術特色

口語典雅
臧克家常常用口語寫頗具古典詩歌典雅色彩的詩,如《難民》開頭中,詩人寫到,“日頭墮在鳥巢裏,黃昏還沒有溶盡歸鴉的翅膀,陌生的道路,無歸宿的薄暮,把這羣人度到這座古鎮上”。詩一開頭,就給讀者營造了一副古鎮黃昏難民滿街的畫面,使人身臨其境,有古典詩歌的風采。這種意境的營造是用現代的白話口語,沒有儂麗的古典語言,只有簡單的日常生活語言。像“日頭”,就是用口語代替書面語“太陽”,由於“日頭”要“墮”入鳥巢,那麼必須給人以重量感。而“日頭”這個詞具有具體性,好像有硬度,能夠產生重量感的效果,這是“太陽”所難以提供的。這就比僵化的古典語言生動、靈活。所以,口語的表達不僅貼近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加深了詩歌的意象。 [13] 
新活語言
臧克家的散文力求使用新活的語言,如利用大眾語言、民間語言和“別緻的舊語”。無論是齊魯故土還是巴蜀山村的民間語、大眾語在臧克家散文中的使用十分頻繁。如“戲開了的時候,這些醉人東斜西歪地在涼風裏擺,臉紅得像火燒”(《社戲》)山東人稱燒餅為“火燒”,將這些看完戲喝醉酒心滿意足的農民的臉形容成熱烙發紅的燒餅實在是經濟、地道、夠味。不過臧克家在使用口語、土語時很注意進行提煉再加工,並不是直接加以利用。 [14] 
構思精煉
臧克家在散文中十分注意立意構思和主題的精煉,顯示出一種詩人的思維方式。如《舟子》,開篇和結語均引以柳宗元的《漁翁》中“欸乃一聲山水綠,煙銷日出不見人” [22]  的首句,描寫了“出賣兩毛錢一點鐘的工夫”的舟子和“一張破網就是全份的產業,寶貴的年華都從網縫裏漏到水流中去了”的小漁船主,展現了“我”對船伕們苦難生活的深刻同情。“欸乃”聲中的不同境界其實是現實生活中的不同對比,構思精妙。 [14] 
詩人散文
臧克家的詩美在於樸素直觀、細節傳神、個性化的形象,如“雨從他鼻尖上大起來了”(《洋車伕》);他的詩美在於設置獨特的意境隱含自己的情感,如“一聽到最後勝利的消息,/故鄉,頓然離我遙遠了。”(《消息》);他的詩美在於他對語言的審美創造:他善於借喻、比喻以及動賓異化組合從而構成含蓄凝鍊之美。如“別看現在他們這麼蠢,/有那一天,心上迸出個突然的勇敢”(《炭鬼》)。從審美的角度,臧克家的散文美主要體現在他的抒情美和文體美上,因為他的散文具有了詩化特徵。因而人們稱他的散文為“詩人散文”。 [14] 

臧克家獲獎記錄

文學類
  • 2003-12    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2]     《臧克家全集》    (獲獎)    
  • 2002-12    第七屆今世緣國際詩人筆會“中國當代詩魂”金獎[2]     (獲獎)    
  • 2000-11    “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首屆龍文化金獎”終身成就獎[2]     (獲獎)    
  • 2000-1    首屆“廈新杯·中國詩人獎”終身成就獎[2]     (獲獎)    
  • 1990-8    全國圖書“金鑰匙”獎[2]     《毛澤東詩詞鑑賞》    (獲獎)    
  • 1990-8    第五屆中國圖書獎一等獎[2]     《毛澤東詩詞鑑賞》    (獲獎)    
  • 1988-4    中國作家協會首屆文學期刊編輯榮譽獎[2]     (獲獎)    

臧克家人物評價

臧克家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覺地表現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勤奮筆耕、嘔心瀝血、不斷攀登藝術高峯的一生。他思想敏鋭、愛憎分明,善良正直、樂觀豁達,作風正派、文風樸實,平易近人、襟懷坦蕩,生活儉樸、嚴於律己。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無私地貢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文學事業。(中國作家網評) [2] 
“‘臧克家的出現真像在詩壇上掠過一道火光。”(中國現代作家王統照評) [21] 
“以臧克家為代表的詩歌出現後,中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歌。”(中國現代作家朱自清評) [21] 
“他的世界是硬的,人也全是硬的。克家是對現在的世界和人生決定了態度,是要在這黑圈裏幹一氣。”(文學家老舍評) [21] 
“克家天生是詩人,胸中溢滿了感情,尤其重視友情,視朋友逾親人。好朋友到門,看他那一副手欲舞足欲蹈的樣子,真令人心曠神怡。他表裏如一,內外通明。”(文學家季羨林評) [17] 
“作一首尋常所謂好詩,不是最難的事,但是,作一首有意義的,在生活上有意義的詩卻大不同。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頂真的生活的意義。沒有克家的經驗,便不知道生活的嚴重。”(中國現代詩人、民主戰士聞一多評) [21] 
“臧克家的詩和時代同命運,關心勞苦大眾,這是他創作的根本主題。另外他非常注意寫自己所感動的,語言平易、樸素、自然,不像許多詩歌那樣讓讀者費解。所以他的詩在羣眾中影響非常大。克家同志不僅詩好,人品也好,平易近人,質樸自然,對年輕人循循善誘,自己又始終是正直的,關懷國家社會人類的命運。”(中國當代詩人李瑛評) [9] 
“臧克家是很有影響的詩人,他的特點是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步,在中國詩壇影響巨大。他30年代的作品在我們的新詩寶庫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從十五六歲就讀他的詩,解放以後我們在北京的各種會議上常常見面,他是對人很熱情、謙虛、誠懇的一位同志。”(中國當代作家魏巍評) [9] 
“在中國詩歌史上,艾青和臧老營造了新詩的兩個高峯。艾青對中國新詩的貢獻是把中國新詩和世界接軌,臧老則是從傳統詩歌的角度,體現了新詩的現實主義和關注民生的特點。葉延濱還提到,作為《詩刊》的第一任主編,臧老與毛主席有很多書信往來。《詩刊》是中國詩壇的重要陣地,它的發展與臧老的關心和影響是分不開的。”(《詩刊》常務副主編葉延濱評) [9] 
“臧老是新詩史上很重要的詩人。他創辦的《詩刊》培養了新中國幾代詩人。在我印象中,臧老是謙和、正直、質樸的詩人,不僅表現在為人,也表現在詩歌作品上。”(中國當代詩人汪國真評) [9] 

臧克家後世紀念

臧克家臧克家故居

臧克家故居座落在龍都街道臧家莊村,2009年3月動工建設,佔地5.9畝,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共建房屋35間,其中堂屋5間,東、西廂房各3間,學屋6間,糧倉3間,總投資180萬元。故居陳列以實物和圖片資料為主,反映了臧克家對祖國、對人民、對故鄉的的真摯情感。 [18]  “臧克家故居”館名由文學家季羨林在辭世的前一天晚上題寫而成。 [19] 
臧克家故居

臧克家山東大學臧克家日

1930年,臧克家數學零分,但憑“人生永遠追逐着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這句話被破格錄進國立青島大學(山東大學前身)。2013年,山東大學112週年校慶,臧克家的子女將他的部分遺物贈予山東大學永久保存,山東大學決定將10月8日臧克家誕辰日定為“山東大學臧克家日”,並在山大博物館設立“臧克家紀念館”。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