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夕

(唐代白居易詩作)

鎖定
《七夕》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而又別離的悲劇故事為題材,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表現了詩人寄予的深深同情。全詩圍繞“七夕”神話着筆,景合情切,寫得細膩深沉,委婉感人,堪稱佳作。
作品名稱
七夕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七夕作品原文

七夕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1] 

七夕註釋譯文

七夕詞句註釋

⑴七夕:農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話傳説,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在這天晚上相會。
⑵煙霄:煙霧籠罩的夜晚。微月:初七的月亮為上弦月,只呈現一個月牙,而且光暗,所以稱微月。澹:波浪起伏,流水迂迴的樣子。這裏指月亮在有云霧的空中好像在浮動。
⑶銀漢:銀河。秋期:指七夕。萬古同:古往今來都一樣。
⑷歡情與離恨:指牛郎、織女在七夕之夜相聚又分離的歡喜與悲痛。 [1]  [2]  [3]  [4] 

七夕白話譯文

煙雲籠罩的天空中月亮在浮動,銀河的秋天千百年來都是這樣。
牛郎織女多少歡聚的喜悦和離別的痛恨,年年都集中在這七月七日的晚上。 [1] 

七夕創作背景

這首詩所作年代不詳,大概是白居易年輕時寫下的。白居易曾有一個未能成婚的,這首詩可能是為表達了他對昔日戀人情絲難斷、柔腸百結的深情而作的。 [5] 

七夕作品鑑賞

七夕整體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户曉。這首以這樣一個悽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淒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釦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説,“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淒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説,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着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歎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説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悽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日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着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詩寫得細膩深沉,委婉感人,堪稱佳作。 [2]  [3] 

七夕名家點評

原泊頭市文化局局長、中國詩詞學會會員範鳳馳《新選唐詩》:詩人借神話傳説抒發在外遊人思家的感情。七月七日天河中牛郎織女聚合,多少歡樂是相見,多少悲苦是別離,只在一夜中同時出現這截然相反的兩種感情。 [1] 

七夕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範鳳馳.新選唐詩.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347-348
  • 2.    姜雲.古人吟佳節 節令詩三百首.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185
  • 3.    李月輝.名畫唐詩佳句欣賞.石家莊: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827-828
  • 4.    宮浩奇.飛花令裏讀詩詞(4).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2021:163
  • 5.    井波律子.一陽來複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品味四季.北京:新星出版社,2021:45-46
  • 6.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