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墩鄉

鎖定
七墩鄉位於瓜州縣城以東100公里處,東與農墾飲馬農場接壤,西與橋灣旅遊景區為鄰,南與三道溝鎮東湖村隔河相望,總面積41.3平方公里,人口4067人。 2001年5月開始籌建,2006年3月成立鄉政府。主要有回、漢、東鄉、藏族四個民族,是瓜州縣第一個少數民族鄉。經濟作物甘草、油葵、紅花。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瓜州縣
地理位置
瓜州縣城以東100公里處
面    積
41.3 km²
下轄地區
三墩、錦華、匯源3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37
郵政編碼
736102
人口數量
4067人
車牌代碼
甘F

七墩鄉建制沿革

七墩鄉2001年5月開始籌建,2006年3月成立鄉黨委、政府,總面積41.3平方公里,現轄三墩、錦華、匯源三個行政村。

七墩鄉行政區劃

620922212200 210 三墩村
620922212201 220 錦華村
620922212202 220 匯源村

七墩鄉地理環境

有山區、戈壁、走廊衝洪積平原三種基本地貌形態。
山區戈壁傾斜平原區,為一系列平行斷續的中低山殘丘,山體多呈東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對高差30~300米。山前多形成山麓剝蝕面,山頂多成渾圓狀。山前外圍為廣闊的洪積傾斜平原,海拔1150~1600米,地勢平坦,傾斜平原覆蓋着中上更新世洪積、坡積沙礫碎石,植被稀少。

七墩鄉自然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銅、鐵、鋁、鉛、鋅、花崗岩、大理石等礦產,花崗岩分佈較廣。

七墩鄉人口民族

2011年末,鄉常住人口總人口4067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主要來自甘肅省東部的和政、宕昌兩個貧困縣,有回、漢、東鄉、藏族四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56%,是瓜州縣第一個少數民族鄉。

七墩鄉經濟概況

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堅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糧食作物面積在7000畝左右,新增以甘草、油葵、紅花為主的經濟作物。糧食平均畝產達到150公斤以上,基本解決了羣眾温飽問題。
七墩鄉171畝耕地,鹽鹼大,收入低,通過幫扶實現人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增長45%。瓜州縣七墩鄉是“雙聯”行動幫扶聯繫點。經過一年的幫扶,七墩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移民人均純收入達2080元,增長43%。 [1] 

七墩鄉社會事業

基礎條件得以改善全鄉先後完成投資8000多萬元,完成了土地開發、水利設施、農村電網、鄉村道路、社區辦公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2006年完成了新農村建設規劃,新建改造鄉村道路9.6公里,改造農業灌溉渠道8公里,改良鹽鹼地沙化地800畝,新建改造農户住宅11200平方米,硬化居民點人行道12800平方米。生態環境逐步優化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大力實施了生態建設工程,重點完成了植樹造林、埋壓草方格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 [2] 
鄉視民生問題,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有關救濟、救災、救助政策,做好春荒、冬寒救濟工作,確保五保户、困難户度過生產生活難關。全鄉累計發放低保金3.9萬元、發放各類救助物資42萬元,為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完成投資128萬元,開辦完全小學1所,教學點1個,完成了校園硬化、綠化、美化工作和校舍擴建工程,新建了圖書室、微機室、多功能活動室,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改善了教師辦公生活條件,辦學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比2006年的60.5%增長了39.5個百分點。
瓜州縣七墩鄉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工作中,按照縣委提出的為民服務“零距離”理念,採取四個“零距離”,使整體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為民服務工作整體。 [3] 
鄉建立“鄉、村、組”三級信息網絡,實施逐級滾動排查制度;落實信訪反饋制度和矛盾糾紛“星級”調處責任制,如把鄰里、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和羣眾反映的一般性問題、較大問題、重點問題分別定為一、二、三、四星級,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及時有效解決。 [4] 
近日,在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七墩回族東鄉族鄉錦華村新建的農家書屋裏,許多移民羣眾正在利用農閒時節學習各項惠民政策和農牧業實用技術。“去年11月,市工商局投資17.5萬元給村子改造了2個農家書屋,現在我們經常在這裏看書學習,增長見識。”。
七墩回族東鄉族鄉錦華村是典型的貧困村,經濟、文化、生活、公共事業相對落後。“我們剛遷來的時候,喝的是不達標的地下水,走的是坑窪不平的土路,房前屋後沒有一棵樹。”錦華村七組移民馬順國説。為了改變生產生活條件,他和其他移民羣眾積極配合鄉村幹部參與村上的義務勞動,開始植樹造林、平田整地。經過不懈努力,居民點的樹木逐漸成林,開始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2012年,全省雙聯行動啓動以來,馬順國在酒泉市委書記馬光明的幫助下,發揮他會加工鋼門鋼窗的特長,在鄉政府中心地段開辦了“宏達鋁材玻璃店”,開展鋁合金門窗製作、玻璃安裝等業務,到年底純收入達到4萬元。“這是2012年新蓋的6間房子,家裏面通上了自來水,生活方便多了,政府還幫我們在後院規劃建起了養殖暖棚,調引基礎母羊,想方設法幫我們增收。寬闊的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門口,是聯村聯户行動讓我們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啊!”談及自己家的變化,錦華村村民馬梅英興奮地説。
錦華村自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各幫扶部門整合資金997.5萬元,幫助錦華村改造危舊房85户,鋪築油路5.5公里、田間沙石道路5公里,扶持發展枸杞300畝,新建暖棚圈舍150座,修建了村文化室、羣眾健身場地、村衞生室等。 [3] 

七墩鄉風景名勝

東千佛洞。東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84公里的長山子古河道兩岸,與鎖陽城相距22公里。現存23窟,尤以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的西夏壁畫稱絕於世。其密宗佛教壁畫彌補了莫高、榆林二窟不足,堪稱西夏佛教藝術寶庫。其第二窟的《密宗曼陀羅》中,觀音優美的體形,露臍裝,超短裙的妝飾在全國絕無僅有,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豔佛”。著名敦煌學家段文傑先生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説,安西6幅《玄奘取經圖》,其中東千佛洞2幅《水月觀音》的發現是稀世之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