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赤飈

鎖定
丁赤飈,男,1969年7月出生,雷達成像理論和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1-4]  [9]  [13] 
丁赤飈於1991年本科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4年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系 [4]  ;1997年7月—1998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8年9月—2000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年7月—2003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副主任;2003年9月—2007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主任;2017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2019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3]  ;2021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 [12]  ;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6]  ;2023年8月30日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4] 
丁赤飈從事新體制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理論和技術研究。 [1] 
中文名
丁赤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69年7月
畢業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赤飈人物經歷

1969年7月,丁赤飈出生於江蘇省如東縣
1987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8] 
1991年,本科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94年,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學位。
1997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 [4] 
1997年7月—1998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8年9月—2000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0年7月—2003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副主任。
2003年9月—2007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主任。
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員 [3]  ;2月6日,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 [10] 
2015年3月3日,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 [3] 
2017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9年8月,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3] 
2021年8月1日,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5]  ;11月18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信息技術科學部)。 [6] 
2021年9月-2023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 [11-12]  [15] 
2023年8月30日,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4] 
丁赤飈相關照片

丁赤飈主要成就

丁赤飈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作為主要負責人,丁赤飈主持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遙感衞星地面信息處理系統,建設了中國國內第一個微波輻射定標場並首次系統地開展了星載雷達的定標工作。作為“863”計劃“機載聚束SAR和信號處理研究”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中國國內第一部機載聚束SAR實驗系統。2001年至2005年主持研製成功多部高分辨率機載SAR系統,實現了中國高分辨率機載SAR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研製成功中國第一部機載干涉SAR系統,獲得中國國內第一幅三維雷達地形圖,具有開創性意義。 [2]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網站顯示,丁赤飈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3部,包括國際上第一部雙站SAR成像專著。 [9] 
書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作者排序
合成孔徑雷達圖像理解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9年2月
第1作者
雙站SAR成像處理技術
科學出版社
2010年4月
第2作者
BISTATIC SAR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S
WILEY
2013年1月
第2作者
機載干涉合成孔徑雷達數據處理技術
科學出版社
2017年3月
第1作者
參考資料來源: [3] 
  • 科研獎勵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顯示,2006年,丁赤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八)各一項。此外先後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 [2]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獎勵等級
2005年
機載高分辨率SAR運動補償用捷聯慣性/DGPS組合導航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級
2005年
遙感衞星數據信號接收處理系統
科技進步一等獎
部委級
2006年
先進合成孔徑雷達技術與裝備的開發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級
2006年
遙感數據處理與應用系統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級
2009年
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
科技進步特等獎
院級
2015年
地理空間信息關鍵技術及應用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國家級
2018年
分佈式陣列干涉合成孔徑雷達三位成像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級
參考資料來源: [3] 
  • 科研項目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顯示,丁赤飈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總工程師、973首席科學家、863重大項目負責人、國家重大工程型號總設計師,主持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十餘項,先後主持並承擔了多項遙感衞星處理和應用系統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863重點項目。 [3] 
  • 獲得專利
專利名稱
專利類型
年份
作者排序
專利號
基於自動測試系統實現對雷達脈衝信號高精度調製的方法
發明
2011年
第4作者
ZL200610083334.5
一種基於時頻域預濾波的中心頻率估計方法
發明
2012年
第2作者
ZL200810115180.2
一種機載干涉合成孔徑雷達的收發天線分置結構
發明
2008年
第5作者
ZL200510071141.3
國防發明
發明
2011年
第4作者
ZL200610056484.7
基於POS的機載干涉SAR系統及方法
發明
2008年
第4作者
ZL200510005743.9
一種基於多源信息關聯的InSAR同名點自動優選方法
發明
2014年
第1作者
ZL201310048502.7
一種基於剛性和柔性基線組合的多基線測量方法
發明
2016年
第2作者
ZL201210512927.4
確定微波三維成像的多相位中心時空分佈的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2作者
ZL201310699025.0
一種保相的機載干涉SAR地形高度自適應運動補償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2作者
ZL201310099721.8
一種基於子距離像偏移差的星載SAR電離層定標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2作者
ZL201310176310.4
星載InSAR系統的外定標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2作者
ZL201210096161.6
一種高精度干涉SAR系統性能分析方法
發明
2014年
第2作者
ZL201310048793.X
一種面向最優輸出信噪比的SAR增益確定方法
發明
2016年
第4作者
ZL201210477895.9
一種InSAR水體和陰影區域自動提取和識別的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3作者
ZL201310099529.9
自適應迭代的非局部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干涉相位濾波方法
發明
2016年
第5作者
ZL201410095231.5
結合局部頻率估計的小波域InSAR干涉相位濾波方法
發明
2016年
第2作者
ZL201410717610.3
一種基於平台姿態時變性補償的極化定標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4作者
ZL201310689600.9
一種基於GPU的外輻射源雷達信號處理快速實現方法
發明
2015年
第5作者
ZL201310176310.4
一種機載干涉SAR基於同步內定標信號的相位測量補償方法
發明
2014年
第1作者
ZL201310048953.0
一種基於地形駐點分割的疊掩區域三維重建方法
發明
2017年
第1作者
ZL201518011021.9
一種調頻連續波SAR系統參數標定方法
發明
2017年
第1作者
ZL201518011016.8
一種基於曲線模型的連續地形解疊掩方法
發明
2017年
第2作者
ZL201518011015.3
一種SAR圖像仿真過程中方位向聚焦位置的計算方法
發明
2014年
第3作者
ZL201310100914.0
一種調頻連續波SAR驗證系統
發明
2017年
第1作者
ZL201518011020.4
基於線跡掃描二維近場成像的反向散射截面測量方法
發明
2016年
第3作者
ZL201410432104.X
一種結合干擾抑制方法的P波段SAR成像處理方法
發明
2014年
第3作者
ZL201310048935.2
一種斜視條件下的機載干涉SAR定標方法
發明
2014年
第3作者
ZL201310099786.2
一種滑動式圓周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方法
發明
2016年
第5作者
ZL201410346413.5
一種滑動式雙站圓周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方法
發明
2018年
第1作者
ZL201410347273.3
參考資料來源: [3] 
  • 學術交流
會議主題
會議名稱
會議時間
航空對地觀測系統的進展
第三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學術年會
2016年6月30日
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的幾點思考
網絡信息體系論壇
2016年4月28日
空天信息共享與應用技術發展思考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學術年會
2012年12月20日
參考資料來源: [3] 

丁赤飈人才培養

  • 教授課程
丁赤飈講授雷達原理及信號處理、雷達原理與信號處理、合成孔徑雷達基礎及應用等課程。 [3] 
  • 培養成果
學生姓名
類別
專業
已指導學生
龔漢華、曾志明、段立功、鄭智輝、李宏研、劉嶽、韓偉、王磐石、佔毅、熊松雅、張曉、張波、李雨龍、王清、徐亞聖、楊進濤、吳迪、李盛、馮夕冉、邢文繼
碩士研究生
信號與信息處理
陳龍永、韓冰、仇曉蘭、周良將、董勇偉、任文娟、雷斌、張問、黃麗佳、張月婷、許睿鵬、仲利華、陳紅珍、李焱磊、計璐豔、李芳芳、林雪、張丹丹、江冕、吳舟婷、關欣、張曉光、陳板橋、金婷婷、李曉波、焦澤坤、郭嘉逸、李軍、商明樣
博士研究生
信號與信息處理
現指導學生
滿鵬、田野、楊俊瑩、雷松霖、楊逸、呂澤鑫、楊俊鑫、高銘、呂旖旎、施睿哲、林雨青、劉子楠、申佳源
博士研究生
信號與信息處理
張明昕
碩士研究生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表格內容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摘錄時間:2022年10月5日 [3] 

丁赤飈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
2004年
2007年
2007年
中國科學院傑出青年
2008年
中央國家機關十大傑出青年
2009年
中國五四青年獎章
2016年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
國家“863”先進個人表彰 [2] 
參考資料來源: [3] 

丁赤飈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2001年至2005年
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主題SAR技術總體組組長 [2] 
2009年11月3日
國家減災委員會第二屆專家委員會專家
2010年8月5日
中國電子學會電路與系統分會副主任委員
2011年8月14日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主題專家組成員
2011年10月1日
某部衞星應用技術專業組成員
2011年11月21日
國家高分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地面系統組副組長
2013年12月3日
第二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學術年會執行主席
2013年12月16日
電子與信息學報》第七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2014年2月14日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地球同步軌道SAR系統體制、理論與方法研究”首席科學家
2014年5月1日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遙感影像應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015年5月12日
“航天測繪工程”專家諮詢委員會地面系統工程組專家
2015年6月2日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委員
2015年10月5日
中國科學院第一屆信息技術領域專家組組長
2015年12月18日
雷達學報》第二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2016年7月27日
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
2016年10月1日
宇航學報》第五屆編委會委員
2016年12月1日
科技創新特區主題專家組專家
2022年9月25日
/
微波成像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4] 
/
國家863計劃專家 [4] 
參考資料來源: [3] 

丁赤飈人物評價

丁赤飈為全面突破中國遙感衞星地面處理與應用系統的關鍵技術、形成地面系統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2] 
丁赤飈提升了中國在SAR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評) [9] 
丁赤飈同志工作上有思路、有方法。(時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吳一戎評)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