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光生

鎖定
丁光生(1921年7月-2022年10月6日),男,安徽阜陽人。
丁光生和中國共產黨同年同月同日生,是中國第一代臨牀麻醉學家、藥理學家及編輯學家,研發了首個被美國仿製的中國新藥。在花甲之年創辦了《中國藥理學報》,榮獲中國出版工作者的最高榮譽“韜奮出版獎”。 [4] 
生前系《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國藥理學報)》主編和《中國新藥與臨牀雜誌》主編、中國著名藥理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2022年10月6日21時48分,丁光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的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1歲。 [2] 
中文名
丁光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阜陽
出生日期
1921年7月23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0月6日
畢業院校
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
芝加哥大學 [1] 
出生地
北京市

丁光生人物生平

丁光生任職經歷

1921年7月23日 生於北京。
1938—1944年 在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學習,獲醫學士學位。
1944—1945年 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醫院助理住院醫師。
1945—1947年 在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生化科助教兼研究生,獲科學碩士學位。
1947—1950年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藥理系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7—1948年 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外科助理住院醫師。
1948—1949年 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外科住院醫師。
1949—1951年 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外科博士後研究員。
1951—1964年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1964一 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1980— 創辦並主編《中國藥理學報》。
1982— 創辦並主編《新藥與臨牀》、任上海醫科大學兼職教授。
1984 任第四軍醫大學兼職教授。
1985—1989年 任上海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首屆理事長。
1987—1991年 任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首屆副理事長。1991年起任名譽理事長。
1988— 任第一軍醫大學名譽教授亞洲臨牀藥理學家聯合會第一副主席。

丁光生求學經歷

臨牀麻醉學 臨牀麻醉學
1927年,丁光生隨家南遷,1933年初,畢業於江蘇省立蘇州中學實驗小學。1936年初,於蘇州中學初中畢業,隨即考入蘇州中學高中化工科。1937年和1938年上半年分別借讀於湖北省立武昌高中和廣西省立桂林高中。1938年夏,考入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內遷成都)。1944年夏畢業,他被徵調到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醫院任助理住院醫師,與此同時,還在外科權威董秉奇醫師診所作了一年外科助手。
1945年夏,丁光生考入中央大學醫學院生化科新設立的生化研究部為研究生。鄭集和郭祖超老師誨人不倦與一絲不苟的精神,給丁光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終身受益。鄭集主任聘請劍橋大學的王應睞博士歸國任教,丁光生成為王應睞回國後帶出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
1946年春,丁光生隨校回南京,通過全國統一公費留學考試,到美國學習臨牀麻醉學。1947年8月,丁光生進入芝加哥大學。一方面在外科任臨牀醫師,一方面在藥理系作研究生,1950年6月,獲博士學位。
中國第一代臨牀麻醉學家和藥理學博士 鑑於中國過去沒有臨牀麻醉學家,當時的教育部於1946年招考公費留學生時特設臨牀麻醉學三名。結果丁光生與吳珏、艾世勳一同被錄取。他們堪稱為中國第一代臨牀麻醉學家。
丁光生 丁光生
丁光生從1947年9月1日起在芝加哥大學外科(有一段時間在婦產科)任臨牀醫師。他每天在手術室忙碌,術前檢查,術後隨訪,夜間還值急診班。他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獲得一致好評。乙烯麻醉源出芝加哥大學,因此,用得很普遍。氧化亞氮(笑氣)和乙醚也是常用的吸入麻醉劑。硫噴妥鈉和氯筒箭毒鹼是當時流行的靜脈內麻醉劑。腰椎麻醉多用普魯卡因。當病人施行半身或局部麻醉時,丁光生給病人帶上耳機聽音樂以減少病人緊張。

丁光生所獲榮譽

194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醫學院。
1947年獲生化碩士。
1947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外科任臨訂麻酸醫師四年,為中國第一代臨牀麻醉學家。
1949年入選美國Sigma Xi學會。
1950年獲芝加哥大學藥理學博士,是中國第一代臨牀藥理學家。
199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台灣《金頭腦新產品獎》等。1980年創辦《中國藥理學報》並任主編至今,
1982年又創辦《新藥與臨牀》並任主編迄今。這兩個期刊到1997年雙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981年入選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還曾兼任國內10種級境外9種期刊顧問或編委,世界衞生組織顧問,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衞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品審訂評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美國堪薩斯大學、上海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和第一軍醫大學客座教授。發表過論文百餘篇。業績已載入《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等及國外十多本《世界名人錄》。
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上海分社宣傳部副部長。
1979年以後多次出國開會與講學。三次被選為上海市徐彙區人民代表。
1985年獲上海市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4年獲全國僑聯《愛國奉南獎》和《先進個人》
1995年獲上海市《僑界十傑》的榮譽。
1997年11月獲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金牛獎》和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韜奮出版獎》。
2019年,丁光生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丁光生人物逝世

2022年10月6日21時48分,藥理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丁光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的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1歲。 [3] 

丁光生成功事蹟

他作臨牀麻醉時間最長的是一例腦手術,長達17小時。有一位糖尿病老人截肢,丁光生大膽地施行冷凍麻醉成功。還有一位患胸腹怪痛病人,羣醫束手無策,丁光生給予肋間神經傳導阻滯,疼痛立即消失。乙烯、乙醚、環丙烷等都易燃可爆,尤其在病人吸入高氧時,此外,手術室內又多靜電火花。丁光生用儀器檢測手術室內燃爆性與靜電,以確保安全。該成果於1949年發表後引起各界的廣泛興趣。
丁光生還兼管醫院的氧療。有一位病人曾在Los Akamos實驗室(製造原子彈)工作,多次突發呼吸窘迫,丁光生給予氧療搶救成功。數月後死亡,經檢測發現病人肺中含鈹(Be)5微克。病人和醫護人員都敬愛丁光生。有一位病人在手術枱上呼吸已經停止,經丁光生緊急搶救,病人起死回生。經丁光生治療的病人有的握着他的手不放,有的邀他去家作客,還有的與他熱情通信。有一位病人到50年代病故後,其家屬還寫信到中國表示感謝與懷念。這些都説明丁光生具備醫師的高貴品質。丁光生同時在芝加哥大學藥理系攻讀博士學位。1950年6月16日,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是《普魯卡因的代謝與毒性》。他既作動物實驗,又作臨牀醫師,理論聯繫實踐,這在當時留美的中國學者中是不多見的。丁光生是美國麻醉學家學會及國際麻醉研究會的會員,1949年,被美國Sigma Xi學會選為會員。

丁光生主要貢獻

創建藥理研究室
中國科學院會議 中國科學院會議
1951年7月17日,丁光生回到祖國,由竺可楨副院長介紹到中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工作。丁光生到所後,立即白手起家籌建藥理研究室。從實驗室到手術枱,都是他親手設計畫圖;從卡片箱到計時器都是他跑遍上海才買到的。他自己設計監造動物房,冬天水泥不幹,他手捧火盆促幹,夜裏獨睡動物房內。在心血管藥物研究方面,他親手製備慢性腎型高血壓犬,篩選無數中西藥。他對複方“二仙湯”的六味藥作了分析,該成果由《中華醫學雜誌》特約以英文發表。他以後又開闢冠脈循環與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研究。70年代,他又研究抗心律失常藥。首創的新結構類型藥常咯啉,經動物實驗與臨牀試驗證明,靜脈內注射與口服均有效。很多病人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都無效,用常咯啉卻能奏效。
防治血吸蟲病的藥物研究
在防治血吸蟲病的藥物研究中,他篩選過幾百種合成藥,找到巰銻鈉(Sb—58),肌肉注射治療人和耕牛的血吸蟲病。他發現非銻劑敵百蟲口服有療效後,曾在農村推廣應用,治療過上萬名血吸蟲病人。他深入研究銻劑在體內的代謝,推動了銻劑的藥理及毒理研究。他的一項重要成果,是研製成功新解毒藥二疏基丁二酸,該藥驅排重金屬(包括鉛、汞、砷、銻、核分裂產物等)的效能超過世界上已知的解毒藥(如英國的BAL與蘇聯的Unithiok),而且治療肝豆狀核變性威爾遜氏病)已達數百人。1977年起二巰基丁二酸鈉已經載入《中國藥典》現在西方國家也承認這是重金屬中毒時的首選治療藥,1991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批准該藥在美仿製和使用。該藥又榮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六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台灣發明人協會金頭腦新產品獎。
他是上海市衞生局新藥審計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醫科大學、第一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在40年內,培養了大批藥理科研幹部。他是中國第一批博士研究生的導師,仍在帶博士生。

丁光生編輯學倡導人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中國醫院藥學雜誌
丁光生寫論文極為嚴謹。他在美國寫的一篇《生物統計學在麻醉學中的重要性》論文,寫完以後,每星期日修改打字,三年後才投稿美國期刊,結果編輯部隻字未改就刊登了,論文發表後受到醫學界的重視。丁光生髮表了百餘篇論文。1980年,他創辦《中國藥理學報》,並任主編。他推出很多創新之舉,例如他在中國首次推行國際《生物醫學期刊投稿的統一要求》,其內容包括英文日期的順序、中國人姓名的外文寫法、郵政編碼、關鍵詞、國際單位制,以及許多格式,僅“投稿須知”就詳達6頁。1982年,他又創辦《新藥與臨牀》期刊,並任主編。
丁光生對辦刊要求簡明扼要。1987年9月,他應中國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之邀題詞:“辦學報貴在刊風,既要有改革創新的精神,又要有科學認真的態度。”《中國藥理學報》已被美國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列為中國10種核心期刊之一。美國Current Con-tents/Life Sciences(現刊目次/生命科學)收錄中國的期刊僅兩種:即《中國藥理學報》《中國科學》。1990年7月,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專家委員會把《中國藥理學報》評為第一類重點支持的期刊。丁光生認為編輯是一門學問。他積極倡導建立一門新學科編輯學。1983年在他參與下,成立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籌備委員會,1987年正式建立,丁光生被推選為副理事長。他還為此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一editokogy(編輯學),博得中國外的認可與好評。1989年創刊的《編輯學報(ActaEdi-tokogica)》就是採用此詞,丁光生任該報副主編。

丁光生擔任的期刊

中國外很多期刊都邀請丁光生擔任編委或顧問,這些期刊有:中國的《藥學學報》、《生理學報》、《國外醫學藥學分冊》、《海洋藥物雜誌》、《中國藥理通訊》、《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編輯學報》等;國外的如前聯邦德國的《藥用植物》、《國際藥理學治療與毒理學雜誌》、《國際實驗與臨牀化療雜誌》、美國的《美國醫學會雜誌中文版》、《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印度的《印度藥理學雜誌》、荷蘭的《歐洲藥理學雜誌》、意大利的《醫學改革》,還有香港的《中藥文摘》等。丁光生由科學家發展為編輯學家,在這巨大的轉變中,丁光生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1991年,他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選為名譽理事長。

丁光生事蹟

中國科學 中國科學
熱愛祖國辛勤耕耘。他在美國留學時,曾自費購買儀器和試劑共1500餘件,經歷許多周折運回祖國。1950年6月16日,他獲得博士學位後,美國很多地方請他去工作,但他決心回國效力。他衝破種種阻撓,冒着危險,終於在1951年7月17日踏上了祖國的國土。在深圳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時,他興奮得熱淚盈眶。丁光生在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上海分社宣傳部副部長。

丁光生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盡折磨,幾乎喪生。但他始終不渝地相信黨,熱愛祖國。他的工作受到黨和祖國的信賴和重視,1985年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的稱號。幾分耕耘,幾分收穫。近年來,丁光生頻繁地參加中國外的學術交流活動,為祖國贏得了聲譽,他在學術界也更享有盛譽。他曾於1979年10月去美國參加美中兩國藥理討論會,1984年6月,參加香港國際中藥研究討論會,1986年1月到印度參加發展中國家臨牀藥理討論會,同年9月,又去芬蘭參加國際藥學會,1987年7月,去土耳其參加國際化學治療討論會,1988年,先後在美國、巴西、香港講學,同年,11月,在印度參加亞洲臨牀藥理學家聯合會,1989年2月,在馬來西亞參加西太平洋地區傳染病與化療會議,1990年9月,在瑞士參加傳統藥與艾滋病會議,同年10月在土耳其講學,1991年9—10月,應邀去美國三個大學講學。至於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會議和講學,更不計其數。

丁光生人物評價

丁光生一直都勤勤懇懇,樂而不疲,至今仍每日早晨天不亮就去藥物研究所(總是第一名)工作,夜裏很晚才回家。他為人正直,秉公辦事,仗義執言,熱情助人,遵守時間,恪守信用。1990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秦伯益院長題詩,請江南書法家戴登科書贈丁光生:“丹心報國渡重洋,細雨潤物繡華章;几案常展經綸書,杖履不涉名利場。新藥評價自君倡,期刊規範賴翁揚;最是難能可貴處,直人快語暖人腸。”這首詩正是對丁光生的最好寫照。

丁光生主要論著

1 Ting KS。Cheng LT。Vitamin A nutrition of Chengtu medicak stu-dents。(醫學士論文)ChinMedJ,1945,63A:190。
2 丁光生。不同來源之糖類對於維生素B1代謝之影響(生化碩士論文)。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生化科,1947。
3 沈美玲,張惠民,丁光生。防治血吸蟲病藥物的研究。VII。微量銻的比色測定法。生理學報,1957,21:127。
4 梁猷毅,沈美玲,陳恩鴻,丁光生。防治血吸蟲病藥物的研究。X。二巰基丁二酸鈉對吐酒石分佈、排泄及療效的影響。生理學報,1957,21:235。
5 梁猷毅,丁光生。防治血吸蟲病藥物的研究。XVI。sb—58的實驗治療和毒性。生理學報,1959,23:158。
6 李曉玉,孫祺薰,丁光生。防治血吸蟲病藥物的研究。XVI1。吐酒石對麻醉狗心臟血流動力的作用。生理學報,1959,23:166。
7 丁光生。降低血壓藥物的藥理研究。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主編:慶祝建國十週年醫學科學成就論文集,上卷,1959:20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