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仁長

鎖定
丁仁長,晚年自號潛客。原籍安徽懷寧,前輩來粵定居,落籍番禺。自幼承受家學,12歲作古石賦,顯露不凡才華。光緒八年(1882)中舉,翌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二年散館,授編修,任國史館協修。
本    名
丁仁長
伯厚
潛客
所處時代
清代
主要作品
《毛詩傳箋義例考證》

丁仁長人物生平

丁仁長,字伯厚,晚年自號潛客。原籍安徽懷寧,前輩來粵定居,落籍番禺。
自幼承受家學,12歲作古石賦,顯露不凡才華。光緒八年(1882)中舉,翌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 光緒十二年散館,授編修,任國史館協修。 [1] 
光緒十七年任貴州鄉試正考官。
光緒十九年任順天鄉試同考官。翌年大考二等,以侍講升用。
光緒二十二年補侍講轉侍讀,任日講起居注官。任上疏請力崇節儉,力陳內務府積弊。蒐集經史資料,按類抄纂,分九法九戒,引據先帝訓諭,兼採諸儒粹言。其大要是以正君德為先,推及於用人行政,宏綱細目,繕寫成五冊,進呈光緒帝留覽。旋因父病請假還鄉,未到家父已去世,嗣後便不再出仕。
光緒二十三年應粵督譚鍾麟之聘,主掌越華書院,親自講授制義和經史實學。光緒二十八年清廷頒佈學堂章程,廢書院興學堂。丁仁長認為,“學堂初開,首在宗旨純正,主持得人”。以廣府學宮明倫堂首席紳士身份,倡議由惠濟義倉每年撥款3000元,廣州府屬14縣的縣學宮明倫堂紳士酌量撥款幫助,開辦公學,定名教忠學堂(今廣州市第十三中學)。“教忠”是張之洞《 勸學篇·內篇》第二篇篇目,旨在教人忠於君。用以作學堂名稱,其辦學宗旨可見。是年教忠學堂成立,丁仁長為首任監督。是年並繼姚文焯之後,兼兩廣大學堂監督。
光緒二十九年應元書院、菊坡精舍同廢,院舍合併改辦為廣東存古學堂,丁仁長受聘為首任監督,分科教授,成就甚眾。
當時省內盜風素盛,殃及民眾,官吏不能捕捉,丁便請求當局在省城設團保總局,實行清查保甲,聯鄉自衞。
宣統元年(1909)朝中有大臣推薦,旨召進京,預備召見。丁仁長以母親年老為由推辭。
1911年辛亥革命後,“絕口不言時事”,遷居香港,設塾課徒自給。
民國初年,番禺縣續修縣誌,他任總纂。民國15年(1926)10月6日卒於天津寓所。

丁仁長主要作品

丁仁長著有《丁潛客先生遺詩》1卷,《毛詩傳箋義例考證》若干卷。
參考資料
  • 1.    丁 仁 長  .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15-10-14]